中國國家品牌網 海底撈:站在十字路口

中國國家品牌網 海底撈:站在十字路口

近日,一則“海底撈急速擴張之下負債劇增”的新聞,引發了人們對中國最受歡迎火鍋品牌的關注。很多人不以為然,人氣爆棚的海底撈,會有什麼危機?

提起海底撈,人們已經習慣性地馬上想起“服務”兩個字。然而即使是海底撈最忠實的擁躉,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海底撈幾乎沒有什麼菜,能讓人流連忘返,幾日不吃如隔三秋。這說明,海底撈並不是靠產品吸引顧客。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海底撈幾近傳為神話的服務。很多人熟識海底撈也是因為海底撈的服務,網上也流傳著很多關於海底撈服務的“傳說”。不管網上的傳說是真是假,海底撈的服務確實好,只要去過的人都不會否定這點。

也正因為這樣,很多人認為海底撈真的是靠服務成為火鍋霸主。真是這樣嗎?

海底撈成立於1994年,是一家以經營川味火鍋為主、融匯各地火鍋特色為一體的直營餐飲火鍋店。這裡提供了四個重要信息,1994年,當時的飯店還相對較少,像火鍋這樣的特色飯店更是少之又少;海底撈作為一個品牌較早的進入市場,為其在市場中的地位打下堅實的基礎;海底撈以川味為主,“辣”是一種“中國味道”,各地的人皆為之上癮;融匯了各地火鍋特色,使其口味適合更多地區人群;直營則說明了海底撈對終端有著良好的控制力,保證了食材供應、服務水平、用餐環境做到每家店都統一。

中國國家品牌網 海底撈:站在十字路口

然而,這些也只能海底撈發跡的充分而非必要條件。便宜,不盲目擴張,才是這個四川火鍋品牌成功的兩大根源。

火鍋,可以理解為團餐,而團餐意味著總價不會太便宜。在海底撈剛剛盛行之時,全國平均消費水平並不高。當年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一個人想要吃飽,肯德基麥當勞幾乎是最便宜的選擇。但如果想大夥聚餐,滿城像樣的館子裡,恐怕只有海底撈的人均消費,會比肯德基麥當勞低。靠著半份菜的廉價設計,再加上賓至如歸的服務,海底撈很難不火。

價格便宜外,海底撈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關鍵還在於絕不盲目擴張。

曾有這麼個故事,北京的一家海底撈經營了一段時間就關門搬遷了。很多人都會認為新店會在舊址的周邊,就算遠點也遠不出北京。但店員的答案出乎意料,本店包括所有的服務人員,一起搬到了杭州。

為什麼海底撈不在杭州開一家新店,而要大費周章地千里大挪移?因為它明白,物以稀為貴。獨此一家,別無分店。雖然利潤增長的緩慢,但是想吃就得到這裡來,人多就得老實排隊,品牌相對消費者佔據主動。

店面增加得太多快太多,不僅成本、風險、管理難度會急速上升,品牌的高度與吸引力亦將一瀉千里。對於消費者尤其是沒有什麼品牌忠誠度的年輕群體來說,當海底撈的數量,多到讓它不再是需要提前預定、大老遠趕來還要枯坐板凳排號的話題網紅時,他會很快察覺一個事實——這個館子沒什麼意思了,何況本來就不好吃。

縱觀海底撈近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海底撈的領導者,此前一直在努力控制著店面的增加速度,確實耐著性子,抵住資本的誘惑,致力於把每家的經營做好。只是最終,海底撈還是站到了數量與質量、生意與品牌博弈的十字路口。前段時間爆出的衛生安全事件,只是整體問題的一角。籌備上市的背後,也許緣於成本高企不下帶來的資金壓力。

在這個人們有無數其他替代選擇的消費環境下,海底撈需要的不僅是繼續做加法還是主動做減法的抉擇,更在於儘快拿出讓我們記得住的好味道,或者換句話說,好產品。

至於服務,三十年前的亞細亞商場、二十年前的海爾,都稱得上海底撈的師傅,對於中國經濟發展所具有的意義,也遠不是後者所能比擬,只不過它們沒有趕上這個信息傳播如此發達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