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君子不器

孔子說,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

有三種意思,直譯過來有點難聽:

一、君子不是東西。

二、君子不能是東西。

三、君子不能只是東西。

孔子那時候沒有 “東西”這個詞,“東西”是唐代以後才有的。唐代長安的商業區分為東市和西市,東市賣土特產,西市則賣外來商品。

長安人購物不在東市,便在西市。

這就叫買東西。

如果不是在這兩處買的呢?

品質沒有保證,不是東西。

所以,君子不器,只能翻譯為不是器物。

可見,孔子的教育主張是:

不要成材,也不要成器。

為什麼呢?

因為成材成器是小人的事。

按照孔子的說法,小人並不是壞人,而是比較低級的人。他們要從事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必須有一技之長,也必須把自己變成材料和工具,這就是器。或者說,成材成器。

君子則相反,謀道不謀食。

據《論語·學而》記載,孔子甚至還說,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吃飯睡覺都不重要,哪裡還需要什麼謀生的手段和技能?

其實,孔子那麼說,是因為他培養出來的學生多半能做官,穿衣吃飯根本不是問題。但,如果做不了官呢?就只能像顏回那樣苦哈哈的。

當然,顏回不覺得苦,他不改其樂!

但,如果只是賺錢吃飯,跟盯著食槽的豬又有什麼兩樣?謀生第一,卻不是唯一。要活得像真正的人,就還要有精神追求,還要謀心。

孔子的思想: 通過教育,使人真正成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