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村的蝶变

初春时节,走进大庄村,映入眼帘的是花草簇拥的栋栋住宅楼,扑鼻而来的是阵阵砂糖橘花香。

 “中华镇十佳美丽乡村”“宾阳县百佳美丽乡村”“南宁市美丽村屯”“南宁市基础便民示范村屯”“南宁市卫生村”“自治区卫生村”等荣誉牌匾见证了大庄村的巨变。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的这个贫困村不仅成功摘掉穷帽,美丽乡村建设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个贫困村的蝶变

1.找对发展路是关键

  曾经的大庄村基础设施落后,是老贫困村。近年来,大庄村党支部发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作用,组织召开党员会、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围绕“要发展,要怎么发展”展开热议,最终明确方向:用足扶贫政策,以土地入股,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农旅产业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家家户户脱贫致富。

  2017年初,大庄村成立了大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砂糖橘、沃柑、水果番茄、优质香米等作物500多亩,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实现集体有“收成”、村民有“红利”。2017年,大庄村所在的新塘村委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村民当年人均收入达11200元。

2.整村综合改造村民住进公寓

  大庄村脱了贫,乡村振兴更有信心。

  2015年底,大庄村开始进行整村综合改造,把216间泥瓦房全部推倒,重新规划建设,并于2016年初发动村民集资1200多万元,兴建了4栋共80套花园式公寓楼,彻底改善了村容村貌及村民居住环境。村民以15万元一套的价格购置房子并陆续入住。这在农村是一个创举,既节约了土地,又改善了人居环境。

一个贫困村的蝶变

“从前村里都是土路泥房,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2017年大庄村贫困退出户磨积言说,“现在好了,全家住进了敞亮的三房两厅两卫、面积124平方米的套房,干净整齐,活成了‘城里人’。”

3.全村致富不落一户一人

  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庄村扶贫产业园里的砂糖橘枝杈健硕、绿叶肥厚、朵朵白花遍布枝头,花香浓郁。

  “今年的砂糖橘肯定丰收,预计一亩地能收果7000斤以上。”砂糖橘等扶贫项目引入大庄村后,磨锐言敢打敢拼,一口气种下10亩砂糖橘,还与村民联合承包了60亩地种植韭菜。

  “我们村108户中有80多户加入合作社,种植500亩砂糖橘和沃柑,全村12户贫困户都参与了种植。不让一户一人掉队,才算实现全村共同富裕。”大庄村村长、大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磨俊言说。大庄村大力发展砂糖橘、沃柑等特色产业,广泛发动村民种植,县、镇多次邀请水果种植专家提供培训,相关部门还联系企业家洽谈收购事宜,帮助打开销路。今年预计总产量能达160万公斤,收入达600多万元。

  “抓住脱贫攻坚项目,产业扶贫见效快、能持久。”中华镇党委书记覃晓华说,大庄村发展经济的愿望积极,致富路上你追我赶。

  大庄村还探索农旅结合,以增加村民收入。大庄村旅游景区2020年元旦正式开园迎客,当天就吸引游客2万多人,日收入约2000元。

4.先锋引领尊贤崇德村风正

  4年多时间,大庄村从一个贫困村蝶变成美丽乡村、富裕乡村,离不开村民的全力参与。

  大庄村有良好的家风家训。村民崇文好学,全村有50多人考上大学,十多人成为人民教师。村里还成立了奖学金基金会,对考上大学的学子进行奖励,鼓励青少年发奋图强。

  大庄村先后有卢达忠、磨俊言、磨成锋等10户家庭荣获南宁市、宾阳县“十佳文明家庭”称号。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党员和村干部担当实干,无私奉献,村里成立的合作社、旅游公司,管理人员都由村民推选,义务服务,不计报酬。

  澳大利亚华侨磨方言是大庄村人,他积极为大庄村建设出谋划策,多次回国与村民商量发展大计,并出资带领村民代表到江苏省华西村、浙江省安吉县等地参观学习,邀请专业设计公司对全村进行统一规划。磨方言带头捐款,发动全村群众齐心协力筹资、捐款投入公寓楼和基础设施建设。

  大庄村的变化,是宾阳县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贫困村巨变的一个缩影,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在这个农业大县徐徐展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