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徑已經不再是正義!為何傳統的大艦巨炮,如今已經不是主流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的"無畏艦"橫行大西洋,由於艦炮口徑誇張,加之厚重的裝甲,無畏艦和超無畏艦很快成為了各國海軍的戰艦設計"風向標"。一時間"口徑即是正義"的呼聲甚囂塵上,也引發了當時列強之間的大艦巨炮軍備競賽,並於上世紀30年代後期抵達頂峰。

口徑已經不再是正義!為何傳統的大艦巨炮,如今已經不是主流了?

"衣阿華"級戰列艦開炮瞬間


可以說,大艦巨炮的興起完全能夠理解,經過19世紀工業化的洗禮,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層面,新式技術都在改變著所有人的認知。自然而然,全鋼裝甲、旋轉炮塔、先進艦載儀器和動力強勁的蒸汽機都不斷被安裝到鐵甲艦上,使用炮彈徹底擊碎了"風帆時代"的所有榮耀。

【統一口徑的巨炮】

最早的大炮上艦其實並不成功,英國的費舍爾男爵擁有僅次於納爾遜勳爵的歷史影響力,他就呼籲使用二級主炮概念,介入主炮和副炮之間。但是這種口徑不統一的怪現象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裝填效率低、測距困難都在影響著戰鬥力,正是由於"戰列艦應該安裝統一口徑的主炮"結論的得出,無畏艦才應運而生。

口徑已經不再是正義!為何傳統的大艦巨炮,如今已經不是主流了?

無畏艦引領當時世界的戰艦設計


無畏艦是最早的大艦巨炮的代表,更厚的裝甲、更強大的機組和更快的速度,無論是近距離接舷狗鬥還是遠距離對狙,無畏艦都能取得上風。這種集合所有優點的戰艦一出現,就將當時所有的戰列艦戰術和設計思路給粉碎地一乾二淨。

【爭相攀比造大艦】

日德蘭海戰是現代最大規模的一次海戰,也是史上參戰戰艦數量最多的海戰,英國和德國傾巢而出,動用了海軍的全部主力。

因為這場戰役,象徵著鐵血和榮耀的大艦巨炮的地位再次被提高,以至於1920年代所有國家的海軍都走上了一致的道路,比拼噸位和艦炮口徑成為了當時列強們唯一攀比的事,某些國家的絕大部分軍費甚至全部傾注到海軍的"造大艦"計劃之中。

口徑已經不再是正義!為何傳統的大艦巨炮,如今已經不是主流了?

英軍"厭戰"號開炮瞬間


【鉅艦的黃昏】

到了30年代,雖然各國仍然在積極造著大艦和巨炮,不過明顯已經理智了下來,喪失了最初的狂熱態度。即使英法美日德意等國仍然有心建造更加強大的海軍艦隊,不過一種更加先進而強大的戰術出現。

珍珠港戰役之後,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紛紛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大艦巨炮已經喪失了威脅性,以航母為核心的艦載機和海底的潛艇已經成為了新的海上霸主。無論是航母的超遠攻擊範圍還是潛艇的水下殲敵,都是戰列艦等鉅艦無法應對的麻煩,所以其實二戰期間的戰列艦最主要任務其實是航母編隊的警戒和炮擊陸上目標。

口徑已經不再是正義!為何傳統的大艦巨炮,如今已經不是主流了?

二戰中期各國已經意識到巨炮喪失霸主地位


而尷尬的是,這個時候唯一還在傾盡所有資源打造鉅艦的日本仍然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幻想著定海神針"大和"能夠剿滅一切敵人的日軍仍然對460毫米海軍艦炮充滿著信任,但"口徑真的是正義"嗎?起碼40年代的太平洋戰場上已經不是了。

【走下歷史舞臺】

隨著艦載計算機的出現和艦載導彈的普及,戰列艦已經愈發沒有了生存空間,甚至根本無法駛入攻擊的射程範圍內就要被擊沉。尤其是萊特灣戰役後,航母徹底成為了海上霸主,並從戰列艦手中接過了旗艦的"接力棒"。

口徑已經不再是正義!為何傳統的大艦巨炮,如今已經不是主流了?

"大和"號戰列艦沉入海底


當大艦巨炮逐漸走入了墳墓,各國海軍就迎來了潛艇加航母、艦載機的新海上秩序,戰列艦隻有在優勢的碾壓作戰中才能偶見一二,比如美軍在越南戰爭中動用了"衣阿華"級戰列艦,就是欺負越南毫無還手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