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海外金融市场第一波冲击或到位 中国成世界重要维稳力量

新冠疫情海外扩散加速后,海外金融市场开启“暴跌”模式。美股标普500指数十天内四次熔断,欧洲主要国家股市跌幅均超过20%,石油价格触及20美元。多国央行参照美联储启动“超级放水”和直升机撒钱,欧洲央行推出7500亿欧元的临时资产购买计划,日韩两国先后公布“救市”举措,澳洲央行宣布降息。

融义研究认为,虽然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美股跌入合理估值区间,石油等大宗商品触及重要支撑位置,加上全球各国不遗余力的“救市”措施,新冠疫情对海外金融市场造成的第一波冲击后,海外市场或展开一定力度的反弹。同时,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的重要“维稳”力量。


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齐放水 多国开启“撒钱”模式救市


今日早盘,亚太股市开盘,各国主要指数依然还是处于疫情恐慌中,集体走跌,其中菲律宾股指恢复交易后,跌幅一度扩大至24%,韩国、印尼等股市指数先后触发熔断。

原油市场在沙特开大价格战后直线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18日价格下跌6.58美元,收于每桶20.37美元,跌幅为24.42%。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85美元,收于每桶24.88美元,跌幅为13.4%。

疫情冲击叠加市场暴跌,全球经济遭遇巨大冲击,美联储为稳定市场连续“大放水”。在周日紧急降息100个基点加7000亿美元QE的组合拳未能快速奏效后,美联储周二再度祭出“大杀器”,市场呼声最高的商业票据工具终于落地。美联储周二正式宣布,恢复商业票据融资机制,而上一次使用该工具还要追溯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

美国财长努钦表示,商业票据基金将提供短期信贷,帮助美国企业在疫情爆发期间管理财务,美联储的商业票据工具将支持1万亿美元的信贷市场。另外美国正在努力直接向美国人汇款,以遏制新冠病毒危机对经济造成的影响。美财长姆努钦在白宫告诉记者:“我们正在考虑立即向美国人发放支票。”

各国政府及央行也在跟随美国步伐,开启积极救市策略。欧洲央行突然宣布7500亿欧元紧急资产购买计划。根据公报,该计划包括购买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资产,将持续至2020年底,涵盖现有资产购买计划下所有合格的资产类别,旨在应对疫情扩散给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欧元区带来的严重风险。日韩两国也先后公布“救市”举措。澳洲央行宣布降息。


疫情第一波冲击过后市场或暂企稳 中国成全球“维稳”力量


从美国截止目前的公开新冠疫情数据看,其确诊病例在全球并不算突出,但为何美股却掀起了史诗级的暴跌,为此,“里根经济学之父”大卫·斯托克曼认为,美股暴跌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经济与金融已经罹患重疾长达三十年之久,在美联储和华盛顿的政客们联合操作之下,廉价货币、廉价债务、彻底金融化和无节制的投机等等严重扭曲了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这一次美股下跌表面上是疫情冲击,实质上是美国经济社会病的急性爆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元指数新冠危机爆发后,从94.63仅用不到两周时间就突破了100到了101点。这背后有何玄机呢?首先,爆发新冠病毒危机的不止美国,而是全球性的,欧洲的疫情比美国更严重,所以美股暴跌不是资金出逃美国了,而是资金出逃美国股市了。与此同时,市场下跌导致美国的企业发生重大流动性问题,在外的投资会全面撤回美国本土。其次,美元上涨的动力,则是源于全球避险资金。当欧洲市场不安全了,大量资金去哪?首选还是美国。这其实也是美国全球第一大国和长期以来“美元”霸权的具体体现。

融义研究认为,金融市场所有的暴跌,其实都是情绪恐慌的体现,并非完全体现基本面。就好像A股开盘后第一个交易日近乎千股跌停,市场在恐慌情绪中突然失去了流动性,但随后在强有力的疫情控制措施中,逐步开展了大力度的反弹。反观欧美,新冠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显然不可能将欧美社会经济一下子全部击垮。

从美股的估值看,纳斯达克主要的成分股的市盈率已经跌10倍。油价触及20美元的强支撑后,已经接近全球各国采油国的平均成本,同时俄罗斯和沙特就减产达成妥协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因此,在近两个星期的恐慌性下跌后,海外金融市场或迎来一定力度的反弹。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也显示,美股长期均衡的调整空间在15-30%,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美股已经具备了投资价值。

从中国情况看,虽然中国是最先受到疫情冲击的国家,但目前疫情高峰已过,社会和经济逐步恢复正常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疫情中出色的社会管控能力,全国各省累计近50万亿的投资计划,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引领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

A股的走势一定程度也证明了A股当前的独立走势,相比今年年初的高点,欧美等国现在跌幅普遍在20-30%,俄罗斯股市跌幅甚至达到50%,但中国股市目前最大跌幅仅15%左右。

另外,油价的下跌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利于中国的,中国是石油净进口国,油价下跌将减少中国支出,增加经常账户盈余,有利于节省开支并提供政策空间,控制物价水平。

总之,在应对疫情冲击上,中国目前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腾挪空间和工具选择都相对充裕,短期市场震荡可能加大,但长期看,中国A股迎来更佳的配置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