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前言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明思宗朱由檢登上紫禁城北面的煤山。

望著城內烽煙四起、一片狼藉的景象,想到山河破碎、內憂外患的家國,絕望的他在一顆老歪脖樹子上用一條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34歲的生命。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崇禎帝自縊煤山

他的死標誌著大明作為一個大一統朝代的終結。但也為我們本章故事主人公的“粉墨登場”拉開了帷幕......

為了理清關係,之前已單獨開篇介紹過了他的父親-明神宗的寵兒,老福王朱常洵:

(建議有時間的讀者先看這一篇)

緊接上一篇,這回我們從小福王朱由崧的出生說起:

正文

朱由崧是朱常洵的庶長子。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七月,生於福王京邸。

這一年他爹已21歲,卻仍未離京赴河南洛陽“就藩”。足可見明神宗朱翊鈞對這位三兒子的寵愛。

直到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朱由崧7歲的時候,才和父親去了封國洛陽。過起了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藩王生活。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一日,闖王李自成所部攻下了洛陽城。朱由崧和他爹以繩索縋城逃出。

他300多斤的“大肥爹”藏匿於城外迎恩寺,後被義軍搜出。李自成怒斥了這個一毛不拔的明朝蛀蟲後,將其梟首示眾。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而朱由崧則逃出生天,前往河南懷慶避難。

兩年後的崇禎十六年(1643年)五月,他堂弟-崇禎皇帝特派宮中內侍送玉帶給他,冊封其為新的福王。

可惜這位小福王命運多舛、顛沛流離。在河南被起義軍追著打,一路逃難至江蘇淮安。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逃難路線圖

崇禎十七年三月,明思宗朱由檢遇難的消息從北京傳來。南京的留都政府頓時亂作一團。

天下不可一日無主,快去淮安接福王榮登大寶吧!

畢竟朱由崧從血緣上看,是朱由檢最近的同輩宗族,何況他爹本來可以當上皇帝的。大明欠人家一個皇位。

可是東林黨以其黨魁-錢謙益一幫人跳出來不幹了。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錢謙益畫像

當初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就是東林黨人反對明神宗朱翊鈞“廢長立幼”,讓老福王朱常洵沒能如願以償的冊立為太子。

皇位最終還是歸了皇長子朱常洛一家。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若是這回小福王朱由崧繼位為帝,那不得找他們“秋後算賬”嗎?想到這裡,東林黨人頭皮發麻,便使出渾身解數阻撓朱由崧登基。

他們先是主張迎立同在淮安,所謂“賢冠諸藩”的潞王朱常淓。但朱常淓是崇禎帝的堂叔,大了一輩,血緣也遠。

南朝兩大實力派人物:鳳陽總督馬士英和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最終確定的妥協方案是:“以親以賢,惟桂乃可”-準備迎立遠在廣西的桂王朱常瀛(明神宗第七子)。

*這裡劇透一下:雖然桂王朱常瀛最終沒能當上皇帝,但他的兒子朱由榔成為了南明最後一任皇帝-永曆帝。

這小福王朱由崧向來昏聵糊塗,但在“生死存亡”的節骨眼上,他終於幹了一件他這輩子最“機靈”的事。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他勾搭上了從前在宮中服侍過老福王,現任鳳陽守備太監的盧九德,由盧九德牽線搭橋,聯絡駐紮江北,手握重兵的幾大總兵:高潔、黃得功、劉良佐。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南明江北四鎮分佈圖

通過封官許願來獲取軍隊的支持。這幾大軍閥一看擁立之功、開國元勳真正有利可圖,穩賺不賠,紛紛蠢蠢欲動。

消息傳到馬士英那裡,擔心被自己的手下搶了風頭,他決定揹著史可法搶先一步推戴朱由崧。

有了軍隊的支持,手無寸鐵的東林黨人也只得紛紛轉向表示擁護。

就這樣,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八日,朱由崧乘舟至南京觀音門燕子磯,身穿角巾葛衣,坐於臥榻之上於舟中會見南京文武百官。

五月初一,朱由崧拜謁明孝陵,以南京內守備府為行宮。五月初三於武英殿行監國禮。

五月十五日,朱由崧迎來了他人生的巔峰-於南京紫禁城武英殿即皇帝位,以次年為弘光元年。是為南明的第一位君主,號明安宗弘光帝。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弘光帝朱由崧

其人軼事

若要正說那段歷史,篇幅則遠遠不夠。現在要切中正題,說說他的不雅外號是怎麼來的。

1.因先前一路顛沛流離,孤身一人入南京,朱由崧即位後,頓感孤單寂寞冷,春心又開始萌動”起來。

他以“大婚”的名義,下令選淑女入宮,派內監於南京城中四出搜巷,凡是有女之家,進去對著大閨女就是“啪”-一張黃紙貼住額頭,嗯,恭喜,你已經被充公了。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南京城裡頓時人心惶惶,草木皆兵。很多有閨女的人家為了避免自己的女兒入宮,居然在街上抓到男人就拉到家裡來拜堂成親。

結果在南京選美的效果不甚理想,朱由崧又派出內監遠赴蘇州、杭州、嘉興一帶物色。

2.因為南京紫禁城年久失修,朱由崧住的很不愜意,弘光元年(1645年)正月就下令重修南京奉先殿、午門及左右掖門。

而繼位當年八月,則通過御用監令造龍鳳床座、床頂架、宮殿陳設金玉等項,越數十萬兩。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為打造皇后冠,又命內臣採購貓兒眼、祖母綠及大珠重一錢以上者百餘顆。

3.崇禎十七年除夕,朱由崧獨坐興寧宮中,愀然不樂。文武百官入朝覲還以為皇上因江山破碎、官軍屢敗而愁容滿面,於是紛紛叩頭謝罪。

誰知朱由崧的回答讓人大跌眼鏡,他緩緩說:“我還沒那麼遠吶,我正愁梨園子弟裡面沒有什麼會唱戲的,希望再招一些優秀的進宮,麻煩你們惦記著幫我早點把這事辦好噢。”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4.朱由崧好酒貪杯,常常沉溺於酒鄉之中。

他甚至讓大學士王鐸給自己寫了一副對聯“萬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幾見月當頭”,懸掛在皇宮的內廷裡。

近臣劉宗周曾勸他戒酒,朱由崧裝模作樣、勉為其難的說:“那為了先生,我就戒酒啦!”

劉宗周心想:好傢伙,為我戒酒,天大的面子哦!於是忙說:“每天就喝一杯還是可以的。”

結果呢?朱由崧讓太監給他準備了一隻巨大的金盃。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斟滿之後,他只要喝完一半,身旁的太監就趕緊給他添上。

他狡黠的眨眨眼,說:沒見底可就不算一杯哦~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5.根據《明季南略》中的記載:

“上(弘光帝)體魁碩,一日斃童女二人,厚載門月裹骸出……

用人參飼羊,羊飼犬,細切狗犬拌入草中餵驢,候驢交峻作時,割其勢以啖至尊,御宮人,多以洪巨創死……

上醉後淫死童女二人,抬出北安門,嗣後屢有之,曲中少女幾盡。”

(原文不方便翻譯,請自行理解)

因為沉溺酒色,往往需要一點“偉哥”提升功力。

而蟾蜍就是配製春藥的一種原材料,於是他的內監指揮著南京城裡的乞丐們打著“奉旨捕蟾”四字的燈籠於城內四處搜捕蟾蜍。可謂一道奇景。

因此,朱由崧被民間戲稱為“蛤蟆天子”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蛤蟆天子≠蛤蟆鏡天子

最終結局

正因為朱由崧的昏聵荒淫,但其實也不怪他,畢竟他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帝王教育。

藩王家庭一般都是當豬養的(為防止藩王造反,明朝對宗室的態度就是:吃了睡,睡了生。跟圈養家豬是一個概念)。

咱們這位蛤蟆天子的皇位還沒坐熱,清豫親王-多鐸已率軍南下。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清軍進入江淮地區,如入無人之境。二十四日清軍攻破揚州城,史可法被俘被殺。五月九日,清軍進佔鎮江。

五月初十,朱由崧當天午夜尤召梨園入宮演劇。翌日凌晨二漏時,朱由崧率內官四五十人騎馬出通濟門,莫知所蹤。

天亮後百官入朝,見宮女、內臣、優伶雜沓逃奔西華門外,方知朱由崧已出逃。

朱由崧移駕安徽蕪湖,投奔江北四鎮之一的黃得功。而江北四鎮之二的劉良佐已投降清朝,做了帶路黨,引清軍追至。

兩人在陣前搭話,黃得功嚴辭拒絕了劉良佐“現身說法”的招降。誰知一支暗箭射來,正中黃得功咽喉。

其麾下田雄、馬得功二人降意已決。田雄趁亂背起朱由崧就往清軍陣營跑,馬得功在後面抬著朱由崧兩條腿,僅僅跟著-畢竟跟他爹老福王一樣是個接近300斤的大胖子,一個人怕是背不動。

朱由崧慟哭哀求二人放過自己,誰知二人卻說:“我之功名在此,不能放你也。”

朱由崧見狀還不死心,只好狠狠的咬住田雄的脖子解氣。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野史裡非說田雄被他要的脖子流血,後來留了一個瘡疤。18年後就是死於這個瘡口潰爛。

朱由崧先是被押回南京,據記載:“五月二十五日丙午,帝乘無幔小輿入城,首蒙緇素帕,身衣藍布袍,以油扇掩面,兩妃乘驢隨後。夾路百姓唾罵,有投瓦礫者……”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可見民眾是有多痛恨這位“蛤蟆天子”。而他也算有自知之明,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所以“以油扇掩面”。

當年九月,朱由崧與皇太后鄒氏、潞王朱常淓等人被押送至北京,安置居住。

清太醫院節日時饋宴,朱由崧酣飲極樂。猶如三國歸晉時的安樂公劉禪、東昏侯孫皓之故事。

順治三年(1646年)四月九日,有人向攝政王多爾袞進言,稱在京居住的故明衡王、荊王欲起兵反清。

藉著這個莫須有的藉口,朱由崧與一干前明藩王共十七人在同年五月,被斬首於北京菜市口。結束了他荒誕腐朽的一生。

明朝第十七位帝王,南明首位君主,在位僅8個月,卻有個不雅外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