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挺好》到《安家》,原生家庭给孩子的“毒”,该怎么解?

你好,我是宋崎骏,一个喜欢读书的普通人,今天和你分享的话题是,

原生家庭给孩子的“毒”,该怎么解?

从《都挺好》到《安家》,原生家庭给孩子的“毒”,该怎么解?

01

最近有一部叫《安家》的热播剧,知名演员孙俪在其中饰演一位房地产销售员,她还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叫做房似锦。

在她眼里,根本就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也没有她不能从同事那里撬过来的单子,表面上风光靓丽的她,私底下只是拿月薪过活的小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她精明能干的外表包装下的内心,存在着积极向上和内心阴暗的两股矛盾。

房似锦和家里人的关系极其不好,这一直影响着她的工作和生活,让她无法喘气。

之所以这样,是事出有因的。

她在家排行老四,母亲在把她生下来后,竟然要把她扔进井里淹死。

让人震惊的是,“房似锦”中的“似锦”,意思竟然是把第四个孩子扔到井里。

他的家人普遍对她不友善,其他人都可以不由分说的上去揍她,她为了逃避挨打,必须跑出家门。

为了出人头地给自己出口恶气,这才成就了内心积极与阴暗并存的房似锦。

不光是房似锦,很多真实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也都饱受着问题原生家庭的困扰,内心的阴霾需要自己用一生的时间去抗争、去挑战。

这时,可能会有人对你的态度不满,会对你说:“现在父母都老了,有些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你应该原谅他们。”

但我想对你说的是:

在父母没有求得你原谅的时候,你去原谅他们,就相当于否认了伤害是真实存在的。

很多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选择了主动原谅父母之前的行为,把曾经受过的伤害隐藏了起来,表面上什么事情都没有,实际上这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

孩子的内心渴望被爱、被关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内心的愤怒还没有被发泄出来,原谅父母就等于伤害自己。

所以说,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想消除原生家庭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就选择和房似锦一样,选择了要出人头地,与父母对抗这种方式。

像房似锦这样的人,到底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难道真的是她自己走不出来,活该吗?

当然不是。

从《都挺好》到《安家》,原生家庭给孩子的“毒”,该怎么解?

02.

在原生家庭问题上,很多心理学家早就达成了共识,包括国内的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内。

原生家庭问题的根源不是孩子造成的,也不是他们的父母造成的,而是世袭。

世界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富沃德撰写的《原生家庭》中,把问题原生家庭中的父母称为“有毒”的父母,她这样解释原生家庭的根源问题:

原生家庭的“毒素”,并不是家庭成员中的某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由整个家族世世代代所继承的一套整体的感受、观念,行为。这种有毒观念和行为的传播,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一样,会世世代代继承。

但导致孩子“中毒”的直接原因一定是他们的父母,孩子只要接触到这种“有毒”的原生家庭,他必然不能独善其身。

孩子年纪太小,心智还不成熟,对父母传达的信息没有分辨对错的能力,

“有毒”的父母会用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操控,摆布,孩子根本无力反抗。

更加可怕的是,孩子还会因为觉得是自己惹了“有毒”父母生气,把这种“错误”都归结到自己身上,觉得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好,父母才不开心的,就会对父母产生内疚感。

在《原生家庭》当中,作者分享了凯特的案例:

他的母亲一直在看电视,父亲经常加班,父母之间的关系很糟糕。凯特每次写完作业也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是必须照顾母亲和自己的两个弟弟。当他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的时候,还会自责内疚,产生压力,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你看,孩子本该在童年的时候享受快乐,被人关爱,被照顾,但这一切都被“有毒”父母剥夺了。

长此以往,孩子的内心就会发生扭曲,造成自我价值感缺失,甚至失去爱别人的能力。

很多人都是因为原生家庭的缘故,导致自己在处理亲密关系上很糟糕,

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另一半相处,动不动就吵起来,也特别害怕失去对方。

在豆瓣上有一位女生直言,自己不想结婚的原因就是因为原生家庭。她从小就不受待见,父亲经常批评她打压她,让她成年后不敢与男性交往,因为一看到男性脑中就会浮现出家庭的不和谐、暴力的影像,让她始终都是自己一个人。

世间的痛苦,莫过于想要一个拥抱,但又害怕失去,那干脆就给自己穿一身盔甲,避免受到任何伤害。

从《都挺好》到《安家》,原生家庭给孩子的“毒”,该怎么解?

03.

那究竟该如何摆脱原生家庭阴影呢?答案是,重新拾起内心的愤怒。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要重拾愤怒?还要回忆不好的记忆吗?这太让人难受了。

确实,没有谁愿意刻意回忆不好的事情。但事实是,如果你不把自己童年不被关爱的、被伤害的愤怒给彻底发泄出来的话,你身上的毒素就会一直存在,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早晚有一天会在某一时刻爆炸,让你的情绪崩溃,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还可能会引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另外,如果“有毒”父母从来没觉得他们有过错,还是把问题全都归结在你身上,你完全没必要去原谅他们,因为就算你原谅他们了,他们还是会用“有毒”的方式对你。

苏珊福沃德通过大量临床案例得出了结论:走出阴影的方式绝对不是忘记过去、原谅父母,这都无解决根本问题,你需要在内心承认自己没有被关照的事实,重拾和发泄愤怒,并把造成童年伤痛的责任归还给“有毒”父母。

应该如何做呢?给你分享三个小技巧:

1.唤起内心受伤的孩子

唤起伤痛并不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你会觉得自己过得挺好的,没意愿这样做。但你总会在某个时间段会因为抑郁而让自己心情低落,这个时候就是发泄愤怒的最好时机。

你可以找朋友,让他们扮演你的父母,让他们像父母对你说话那样讲话,然后借着这个“剧情”把内心痛苦发泄出来。

你可以哭泣、控诉,甚至是责骂,目的就是为了拆除“情绪炸弹”。

如果你实在找不到这种感觉,你可以参加关于原生家庭的线下聚会,听听别人讲他们的遭遇。

这个时候你要认真听,从中寻找共鸣,把自己的情绪也带动起来,在安慰别人的同时,你也可以唤起自己内心受伤的孩子。

从《都挺好》到《安家》,原生家庭给孩子的“毒”,该怎么解?

2.摆脱父母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有毒”父母会继续对成年之后的孩子进行“操控”和道德绑架。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在内心还是对他们抱有愧疚,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答应他们无理要求,但这样一来,你就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对生活的绝对控制权。

在这里你可以尝试使用“非辩护性回应”,在他们对你进行情感威胁时,你可以只做不带情绪的回应,而不是被他们的话给激怒。

例如父母对你说:“你必须要在25岁之前结婚,不然你就是忘恩负义。”你可以回应说:“哦,我考虑下。”

只要对方一直在咄咄逼人,你就可以一直用“非辩护性回应”来回答避免被“有毒”父母的话引起情感上的波动,不让他们在情感上绑架你。

3.用写信的方式与父母对峙

在信件里,你可以写之前发生的事,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是什么,以及以后要以什么样的方式与父母相处。

这些内容都要像写故事一样描述的很形象具体,而不是简单了事。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父母双方都是“有毒”的,你可以先写给对你伤害较大的那一方,有了第一封信最基础,下一封信你就会写的很顺手。

通过写信的方式,可以让你在没能力和父母面谈的时候派上用场,如果你的父母有暴力倾向,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当对方看文字的时候,也能够有时间做理性思考,会比直接谈话更保守、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的三个方法都不是让你去攻击或者报复“有毒”父母,而是摆脱他们对你的操控,把自己童年受到伤害的责任归还给他们,让你内心的幼小心灵获得解放。

从《都挺好》到《安家》,原生家庭给孩子的“毒”,该怎么解?

总结

总得来说,原生家庭的牢一定要被打破的,如果你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一定会把“毒素”传给下一代,你的孩子也会受到“毒素”的困扰,问题就会永无止境

你需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把这种毒素的通道给堵上,努力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多读书学习,多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多看看这个广阔的世界。

最重要的是,你要动起来,把事情做出来。

最后还是那句话,平时多读书,没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