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買房的男女差異,為什麼女人比男人更擅長?


女性買房比例激增

貝殼找房分析了2018年的67724筆房產交易後發現,47.9%的買家是女性,而2014年,該比例僅為30%左右。近些年來,女性買房比例激增,快趕上男性群體了,而且還有繼續增長的趨勢。

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買房的單身大齡女青年中,有31.5%選擇全款,這一比例在二線城市更是高達35.7%。就價格區間而言,在總價0-300萬元區間,30歲以下女青年佔比高於大齡女青年;300萬元區間以上,大齡女青年佔比更高。

大齡單身女青年的購買力,超乎你的想象,真的是“憑實力單身”!而房產專業人士也認為,女人才是天生的房產專家,而很多男人是天生的“傻空”。


關於買房的男女差異,為什麼女人比男人更擅長?


女人更加勇敢和堅定

在買房這件事上,女人更加勇敢和堅定。大概是由於女人更向往定居的生活方式,使她們對房子有種與生俱來的敏感。

認識一個妹子,各方面都很普通,扔到人堆裡立馬消失。但是下班之後,立馬生龍活虎,最大愛好是看房。她微信裡有幾個相熟的“御用中介”,一有好的筍盤,立馬就推給她。

因為踩盤無數,時刻關注房產動向,她對所在城市的各個板塊,以及房產交易的各個環節瞭如指掌。業餘時間通過網絡平臺幫人做購房諮詢,一小時收費500,每個月房產諮詢輕鬆賺幾千。她目前有兩套房產,一套在市中心,一套在近郊。手裡有了房子,心裡也有底氣,即使職場升遷無望,也能心平氣和。她介紹自己的買房心得是,“等我想賣出的時候有沒有人接手,這是唯一重要的問題。”

還認識一個全職家庭主婦,在多個城市擁有9套房產。她說買多了就膽子大了,能形成自己的判斷,有幾套房子就是買菜路上下的訂金。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買房如買菜?這個大姐說道:“在我熟悉的領域,我做決策是很快的”。


關於買房的男女差異,為什麼女人比男人更擅長?


幾個男性一言難盡的買房之路

而相反的,幾個男性朋友的買房之路就一言難盡。

一個哥們對大房子有執念,不聽勸,非得買老家縣城一套270平米的大平層。結果根本用不上,只有春節回家住一星期。而且,因為這套房子,他在省城買房子,還得7成首付。

之後他終於想通賣掉,但是根本沒人接盤。在縣城裡,270平的二手房高不成低不就,有錢人看不上,沒錢的人買不起,只能放在縣城長草了。

另一位哥們是被“詩和遠方”的幻想衝昏了頭,賣掉了市中心的三居室,去遠郊衛星城買了一棟聯排別墅,這令人窒息的操作。剛開始他每個週末都去一次別墅,後來是每個月去一次,再後來是每半年去一次,到現在……他想賣掉,然而無人問津。

當初可是萬人空巷的超級名盤啊,開盤時的盛況記憶猶新,怎麼才幾年時間,就無人問津了?”他充滿了疑惑。

因為沒有人花錢幫小業主炒作啊,這種房子,和城市缺乏有機聯繫,全靠廣告轟炸,一旦開發商賣給你,廣告消失,它就開始跌了。


關於買房的男女差異,為什麼女人比男人更擅長?


男性和女性買房何不同

講到這裡,小川來女人買房和男人買房,一般有哪些不同?

總結一下,女性買房主要靠“感覺”,什麼感覺呢?就是這房子,我是不是真的喜歡,它好不好用?旁邊有沒有賣菜的,有沒有學校,有沒有星巴克和肯德基,有沒有地鐵,想賣出時有沒有人接手……其實都是很微觀的信息,這些信息很容易獲取但又容易忽略。

而男性買房,往往有兩個極端,一種是純粹理性,另一種是有執念。

純粹理性,就是想得太多,比如熟讀經濟學,通過“房價收入比”、“租售比”等學術指標來分析房價,而分析結果往往是看空樓市,瞻前顧後、患得患失,遲遲不敢入手。

有執念就是過於理想主義,不願意和現實妥協,除了自己夢想中的大房子,其他的房子都不入法眼。

女性買房往往是經驗主義和保守主義,而男性買房往往是理性主義和浪漫主義。所以,小川對買房的這件事的建議是,男人掙錢,女人買房,你覺得如何?


關於買房的男女差異,為什麼女人比男人更擅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