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內容營銷,沒有內容該怎麼解決?

一、為什麼很多公司沒有內容輸出的能力?

絕不是沒內容,每個人、每個公司一定有一大堆內容。

最大的原因是兩點:

1.並不是真的重視,重視就意味著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最簡單一個解決方案——輸入=輸出

2.太想快。

欲速則不達,嘗試做了三兩天,沒達到預期效果,很快就放棄了。

雖然方法也很重要,但以上兩條才是主要原因!只要很重視又能堅持,內容自然而然就來了。

企業做內容營銷營銷有兩大弊病:

一是放羊式去做,做啥都行,沒人管沒人問。

二是得做領導喜歡的,他喜歡的才是標準。我覺得要提建議,但別干涉,充分授權,須知新媒體是經營用戶而不是討好領導。這是大忌!


二、內容從哪裡來?

做內容營銷時,除了方法得當,最大的一塊就是內容從哪裡來? 沒有內容,這個事就無從談起!

首先,不是什麼內容都可以,內容要與自己做的事相關。不能什麼內容火發什麼!

什麼是好內容?

本質是與用戶相關,對用戶有用的內容,而不一定是閱讀量大的內容。發個黃賭毒的東西,閱讀量肯定不會少,但那不是好內容。

好內容的標準就這一個——與用戶相關,但做內容時太受人的主觀影響了,你認為這個好,他認為那個好。每個人見識/標準/角度都不一樣。

真情實感就是好內容!

很炫的文案,很高明的標題黨並非內容營銷的核心,它只是討好【注重短時間內看到數字上好看的人】,卻忽略了轉化率

IP營銷的邏輯是一個消費者正常的購買邏輯。你持續傳播一個內容——通過內容用戶能夠識別出來【你是誰?做什麼的?】——多次看到你的內容後,用戶記住了你是誰?做什麼的?——逐漸產生了信任——需要時找你購買。


做內容營銷,沒有內容該怎麼解決?



社會上普遍的浮躁在於【從傳播一步跨越到購買】,於是過分強調文案的絕技,過分使用誇張的標題黨,這並不符合消費者正常的消費邏輯。客戶來到你面前,總會有一段比較長的【考察之路】,這也是不可跨越之路。

【有趣,有料,有用】的內容,這是三個不同的需求,即獨立又統一

有趣的內容

——主要是幫助別人快樂的打發時間,可以是雞湯、八卦、娛樂新聞等

有料的內容

——是淺層次的提供營養,不完全是為了消遣,多少得有些甜點

有用的內容

——就是實用的,解決問題的

有趣,有料,有用,這三部分內容的受眾數量是遞減的

有趣的內容,全體網民都是它的消費者,有用的內容,則是隻有一個個細分市場的消費者感興趣。有料的內容是圍繞有用的內容再擴大一圈的那個內容。

比如沒孩子的人不可能去關注嬰幼兒相關的細分市場。

知道了這3點區別以後,回頭再去看看自己的內容營銷是怎麼做頂層設計的? 你是做什麼? 你提供什麼產品or服務? 你是用戶是誰? 你是提供有趣?有料?還是有用的內容?

若是能把有用、有料的內容還能做得有趣,那就NB了


做內容營銷,沒有內容該怎麼解決?



其次,內容的來源有以下幾個維度:

1.產品維度——講好產品的價值、特點、用戶體驗和與眾不同之處。

2.公司維度——公司為做好這個產品所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這裡麵包括公司的價值觀、文化理念、創始人的情懷、公司的動態、獲得的榮譽。

3.行業維度——這個行業整體是個什麼情況?有哪些變化?公司改變行業所付出的努力。

4.用戶維度——站在用戶角度看問題,看這個行業、這個產品。用戶有哪些訴求、抱怨,我們如何去解決用戶的問題。

如果這樣說,還是不知道內容從哪裡來?

——那麼,就去做《答客戶100問》

首先記住一句話:

輸入=輸出。

沒有輸出內容的能力,說明輸入的不夠,積累的不夠。至少你可以多看點書、多上網搜索一些資料。

做內容營銷,沒有內容該怎麼解決?


做任何一個行業,做任何一個產品

想想你的用戶究竟是誰?(別貪婪的認為全中國10億網民都是)

他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

你能提供什麼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圍繞這些,花3個月時間做出來《答客戶100問》,你就會發現你有源源不斷的內容,條條內容都讓用戶感動。


做內容營銷,沒有內容該怎麼解決?


比如說,我有一個朋友,北京的吳老師,他是北京體育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還是國家跆拳道隊和高爾夫球隊的體能教練,同時他還有一家公司,做人們頸椎、腰椎、還有肌肉拉傷等的體能康復,現在年輕人頸椎病、肩周炎的比較多,用他的方法效果就很好,見效很快。


做內容營銷,沒有內容該怎麼解決?



那麼,他的內容該怎麼做?

我覺得就可以做一套《答客戶100問》,把人們遇到的頸椎、腰椎、肌肉拉傷、頸椎病、肩周炎、五十肩等等遇到的問題,做成答客戶100問,可以是圖文的,也可以是小視頻。光一個肌肉拉傷就可以做出來幾十套內容,人體肌肉有很多塊,每一塊的肌肉怎麼拉伸怎麼恢復,拉伸的方法都不一樣。你看,這樣去做的話,他有可能答客戶1000問都能做出來,內容究源源不斷了,而且內容很優質、很有價值還與自己做的事相關,這就是最好的內容。


做內容營銷,沒有內容該怎麼解決?



三、怎麼從1個內容變成100個內容?

內容的形式分為文字、圖文、音頻、短視頻。

最經典的是文字和圖文的內容。比如說寫出來了一篇1500字的文章,可以粘貼複製到十幾個主流圖文社交媒體平臺上,這一篇內容就變成十幾篇次的內容。

還可以把這篇文章變成十段八段,每段一兩百字兩三百字的短文,在朋友圈、微博、微頭條等上發,又傳播了一圈;同理,還可以把這篇文章變成音頻、短視頻,在喜馬拉雅、抖音、快手等平臺上發,又傳播了一圈。

所以大家去看,一個內容就可以變成100個不同形式的內容,可以覆蓋全部的社交媒體平臺,還傳播了好幾輪。 所以說,無論個人還是企業,要做好內容營銷,內容是不應該缺乏的。


四、掌握內容營銷的核心?

做內容營銷是連接用戶、篩選用戶,不是主動去找用戶,而是讓用戶主動找你。這取決於兩點:1.知道自己的用戶是誰?2.他們需要消費什麼樣的內容?與之匹配內容——什麼樣的內容餵養什麼樣的用戶。

實際上今天的營銷已經不再是主動出擊了,而是被動接單更多一些。主動出擊,到哪裡找用戶都不知道,還怎麼主動出擊?!

還有一點做內容營銷的大忌:以為做內容營銷就是發發文章,為求的閱讀量粉絲量,什麼文章容易火發什麼!

真正的內容營銷,並沒有多大的閱讀量粉絲量,也不關注閱讀量粉絲量,因為它做的是某個細分行業,不是去討好十億網民。只為特定的一個小眾群體提供內容,從而構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做內容營銷,沒有內容該怎麼解決?



一旦一個公司做內容營銷,盯著閱讀量粉絲量,就一定不會成功。這裡的公司指的是靠產品/服務賺錢的公司。靠商家投放廣告變現的自媒體人,做內容才是追求閱讀量粉絲量的邏輯。所以不要學他們。

我的方法並不強調內容的文案要很有文采、也不強調標題黨,更不強調追求閱讀量粉絲量,有真情實感的內容就可以,大白話就可以。我強調的是【標籤為王】,讓內容捍衛標籤、豐富標籤。


做內容營銷,沒有內容該怎麼解決?



傳播不是覆蓋,而是穿透!

傳播的關鍵在於——通。即:傳者傳其意,受者曉其事。

作為傳播主體一定要知道一點:你所傳播的內容與想讓傳播客體(受眾/用戶/內容消費者)知曉的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則傳播做了無用功。

比如:你是做電動車的,你傳播的內容是雞湯八卦成功學,那等於沒做傳播,甚至起了副作用。

在今天時間碎片化、營銷碎片化、內容氾濫化的形勢之下,傳播更需要注意的是——讓別人知道你是誰?你做什麼的?或者你代表什麼?然後你的內容與之匹配。

在泛濫內容裡,你的內容再好,會不也不會讓人記得住,人們只能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人們只能夠記住你的內容始終強調和重複的標籤(也就是你是誰?做什麼的?代表什麼?)。

傳播只有做到這一步,才算打通打透。做不到這一步,只是叫做覆蓋,而沒有穿透。所以說傳播不是覆蓋,而是穿透!


做內容營銷,沒有內容該怎麼解決?

我讀過的傳播學教材和著作


順便談一下學好傳播學的意義?

1.營銷越來越等於傳播。

2.學好了傳播學,運用傳播學的原理和傳播的客觀規律,會讓你每一天的傳播效率都比別人高几倍十幾倍,一天兩天一月兩月看不出來差距,但是半年一年,一年兩年,這個差距就是十萬八千里。

對個人還是企業而言,這極有可能構建起來自己所在細分領域裡的【輿論場】即行業勢能。勢能和輿論場就是流量池,也是IP影響力的體現,IP本身就是流量池。

你看我雖然談的是怎麼打造IP,怎麼做好內容營銷,實際上談的全部都是傳播。這套原創IP營銷方法論,也是我通讀傳播學教材,再加之我過去六年的新媒體實操運營經驗,融會貫通以後提煉出來的。

所以這樣去做內容營銷,難度係數降低了,效率卻提升了。

因為不是誰都能有文案,有爆款文案的能力,也不是誰都可以有恰到好處標題黨的能力,傳播講究持續,不計一城一地的得失,一篇內容火爆了,說明不了什麼,持續輸出內容才是王道。

【作者丨祝福:IP營銷方法論開創者、為個人/企業做好內容營銷和打造IP賦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