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重用的主父偃和張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是什麼?

漢武帝在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的過程裡,早期他最信用的大臣,卻是一位“半吊子”的儒生主父偃。這位主父偃早年是學縱橫之術的,只是因為聽說漢武帝喜好儒術,這才改換門庭,成了一名儒生。他的身份,連那些純粹的儒家弟子們都不待見,視他為異類。在被漢武帝重用前,他的數年人生起伏,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按照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周遊列國二十多年,始終得不到重用,結果窮困潦倒不說,連他的家人也不待見他。父母不認他這個兒子,兄長姐妹不認他這個手足,四十歲之前,嚐盡了世態炎涼。

漢武帝重用的主父偃和張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是什麼?

主父偃劇照

而在遇到漢武帝后,他一下子時來運轉。前134年,他得到了漢武帝重用先做郎中,又做謁者,再做中郎,後做中大夫,一年之內連升四級,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卒,搖身一變成了國家重臣。他也開創了西漢建國後的一個記錄:西漢升官最快的“直升機”幹部。漢武帝重用主父偃,主要因為他為漢武帝策劃的那道“推恩令”,即通過讓諸侯王諸子繼承本國境內國土的方式來分裂各地諸侯國,使他們無力威脅中央。而主父偃的另一個本事,就是他的狠毒。他除了謀劃“推恩令”外,還親自主持推廣“推恩令”,最擅長的事情,就是給那些諸侯挖坑。

漢武帝重用的主父偃和張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是什麼?

漢武帝劇照

凡是得罪了他的諸侯,都會被他羅織罪名辦罪。當時力量最強大的兩個諸侯——齊王和燕王,相繼被他整慘,燕王被砍了頭,齊王被逼自殺。當時漢武帝想整治哪個諸侯王了,就把主父偃派到那裡去做丞相,緊接著,就肯定是那家諸侯王倒黴。那年頭的主父偃,既是漢武帝整頓諸侯的利器,更是諸侯們人見人怕的災星。災星主父偃最終倒黴,是在前126年被趙王告發了。告發他的罪狀有兩個,一是貪汙受賄,二是逼死了齊王。而在被告發之前,主父偃已經飛揚跋扈到了極點。當時他身邊就有人勸道:“你也收斂點,這麼囂張下去肯定會惹事的。”

漢武帝重用的主父偃和張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是什麼?

趙王劇照

沒想到主父偃滿不在乎地說:“我已經吃了四十年苦了,還有什麼可怕的。男子漢大丈夫,就是活著吃不了五鼎的食物,死也要受五鼎烹炸。所以我再怎麼胡作非為,又算得了什麼呢?”因此,也衍生了中國古代一個成語—倒行逆施。漢武帝時期重用酷吏,即施政殘暴的司法幹部,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就是廷尉張湯。張湯這個人在當時,不僅以手段狠毒著稱,更以精通律法著稱。他最早出名還是在自己十三歲時。當時張湯被父親命令看家,結果父親回來後,發現家裡的糧食被老鼠偷走了,氣得父親把張湯暴打一頓。但捱了打的張湯一滴眼淚都沒掉,發狠掘老鼠洞,最終逮住了那隻偷糧食的老鼠。

漢武帝重用的主父偃和張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是什麼?

張湯劇照

之後,令張湯父親震驚的事情發生了:張湯居然當場開堂審案,寫了一份條理清晰、結構完整、證據確鑿、法理充分的判決書,然後當場把老鼠肢解。這則童年時的故事,也註定了張湯一生的命運:這是一個性格堅韌狠毒、行事縝密細緻、手段毒辣且能把律法玩弄於鼓掌的狠人。最倒行逆施的主父偃,在被漢武帝收監後,僅查出收受的賄賂就有上千兩黃金,最終被判滅三族。生前嘗夠世態炎涼的他,死時又嚐到了另一番世態炎涼:他的門客上千人,只有一個叫交孔車的肯為他收屍。而那些平日裡巴結他的官員們,掀起了揭批主父偃的高潮,把主父偃從三歲起做過的醜事全都挖了出來。

漢武帝重用的主父偃和張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是什麼?

主父偃劇照

對此,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都為主父偃鳴不平:主父偃當官的時候,大家都稱讚他,他獲罪了,大家又都罵他,真是悲哀啊!在成為廷尉後,素來以鐵面無私、打擊豪強面目示人的張湯,早年其實也是靠巴結外戚爬上去的。當時漢武帝的舅舅田勝犯法,張湯利用自己精熟的司法知識,鑽漢朝法律的漏洞,最終幫田勝脫罪正是這件事情讓他得到了卓拔。後來陳皇后巫蠱案中,他秉承漢武帝的旨意,大肆誅殺涉案人員,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得以晉升中大夫。

漢武帝重用的主父偃和張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是什麼?

張湯劇照(左)

從表面看,張湯也有一些值得尊敬的品質,比如他禮敬文士,待人謙虛,而且為官清廉,家裡從來不蓄私財。而且他還極會籠絡人心,比如對他的屬下非常好,每次屬下在執法上犯了錯誤,張湯總會主動承擔責任。他常對漢武帝說的話是:“這件錯誤其實是我犯的。當時我的屬下曾經提醒過我但是我沒有聽從。皇上您要罰就罰我一個人吧!”如此這般,也令他的鷹犬們對他感激涕零,殊死為他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