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沒人願意做漢武帝的丞相

晚年的漢武帝志得意滿,寵信佞臣,聽不進忠言逆耳的諫諍。他的獨裁思想越來越嚴重,對群臣無端猜忌,而且偏執嗜殺,動不動就將冒犯自己的臣子滅族,興起了數次株連萬人的慘案。漢武帝晚年曾一連誅殺了李蔡、嚴青翟、趙周、公孫賀、劉屈等五位當朝丞相,弄得當時的朝臣人人自危,無人敢擔任丞相。

為什麼沒人願意做漢武帝的丞相

魏其侯竇嬰

竇嬰(?—公元前131年),西漢大臣,字王孫,清河觀津(今河北衡水東)人,是漢文帝皇后竇氏侄,吳、楚七國之亂時,被景帝任為大將軍,守滎陽,監齊、趙兵。七國破,封魏其侯【wèi jī hóu】。武帝初,任丞相。元光三年,竇嬰至交灌夫因在酒席中對田蚡出言不遜,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獄,並被判處死刑。竇嬰傾全力搭救灌夫,並在朝會上就此事與田蚡辯論。竇嬰乃以曾受景帝遺詔“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為名,請求武帝再度召見。但尚書很快就發現竇嬰所受遺詔在宮中並無副本,於是以“偽造詔書罪”彈劾竇嬰。元光四年初,竇嬰被處死。

樂安侯李蔡

李蔡,李廣堂弟,曾任漢文帝的侍從,後任漢武帝的第七個丞相,其人勇敢聰明,從軍則軍功顯赫,從政則政績卓著,獲得世人的好評。一天皇帝召集百官商議大事,卻就是不見丞相蹤影。此前,已經有大臣乘機參奏一本,說蔡相爺深居簡出,素有篡逆不軌之心,宜下旨查抄其家。皇帝在氣頭上,龍顏大怒,遂下旨抄沒了蔡相爺在京城的府宅。蔡相爺誤了朝事,又被大臣乘機參奏,心中又悔又怕,情急之下,立即自殺。消息傳到梓里,情勢越說越怕,甚至有流言說蔡相爺準備篡位登基,在其家鄉修了一座金鑾殿;皇帝已派欽差前來查看,如有此事,就要滿門抄斬。適逢蔡相爺最近在其鄉里正大起甲第。族人立即把那新起的甲第改為廟觀,而且全族一夜之間都改為"李"姓,以免遭九族滅門之禍。

武強侯莊青翟

莊青翟(?~前115年),西漢大臣。漢高祖時武強侯莊不識(《史記》作莊不職)之孫,漢文帝時襲爵武強侯。曾任御史大夫、太子少傅,丞相。前115年(元鼎二年),有人盜挖文帝皇陵中陪葬的錢幣,莊青翟上朝的時候便與御史大夫張湯約好一起向武帝請罪。可是到了武帝面前,張湯卻沒有請罪。武帝命御史大夫張湯追究此事。退朝以後,張湯陰召御史,囑他如何辦法,如何定案。原來莊青翟既為丞相,應四時巡視園陵,瘞錢被盜,青翟卻未知為何人所犯,不過略帶三分責任。湯不肯與他同謝,實欲將盜錢一案,盡推卸至青翟身上,而且還要辦他明知故縱的罪名,使他受譴免官,然後自己好代相位。不料消息漏洩出去,為相府內三長史所聞,慌忙報知莊青翟,替他設計,先發制湯。張湯後來揮劍自殺,莊青翟亦連坐下獄,仰藥自盡。

高陵侯趙周

其父趙夷吾任楚太傅,不從楚王劉戊 (wù ) 叛反,被殺。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因父功封侯。元鼎二年二月,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趙周為丞相。元鼎五年九月,要祭祀宗廟,列侯都要奉獻黃金。少府負責檢查黃金,凡是重量不足或者是成色不好的,都以不敬之罪彈劾。於是有一百零六人被剝奪了爵位。九月初六,趙周被控告明知列侯所獻黃金不足卻不上報,被捕下獄。趙周便也自殺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