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情在那一片黑土地


乡情散文:情在那一片黑土地


东北的一条呼兰河养育了女作家萧红。萧红的一部《呼兰河传》又让这条普普通通的小河名扬海内外。

我的老家在呼兰河旁,我是喝呼兰河水,吃黑土地上的五谷杂粮长大的。

我常常把自己比喻为飘在空中的一个风筝。几十年来,无论工作在那里,小家安在何处,风筝的线牢牢地拴在家乡那片黑土地上,初恋的情感一直留在呼兰河边的一棵草和一滴水上。我是呼兰河母亲心中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这位母亲动不动就拽一下放风筝的线,让我一阵阵撕肝裂肺神经般地疼痛,不能忘记它。

呼兰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蜿蜒西流,再折而向南,沿途汇集了诸多细流,河水进入呼兰地域后,从呼兰城西南角绕过,向东南流去,最后经呼兰口子汇入松花江。我的老家就在呼兰河入口处一个叫羊角湾的地方。

羊角湾是呼兰河的一个小支流,老百姓都叫它河叉子,它在我家屯南不远处,河水在这里拐了一个“羊角”状的湾又回到主河道去。由于远看它的形状酷似羊角,祖辈的人所以就给它起了一个这样的名字。

羊角湾面积不大,旺水期有二百多米,枯水期也就两锄杠宽,屯里棒小伙一蹿高就蹦过去了。由于多年淤泥堆积,慢慢地形成了大面积湿地。远看,就是一幅妙笔绘就的大自然山水画,镶嵌在一片绿野上。

我生在呼兰河旁,长在杨角湾,杨角湾这片土地就象一盘录像带,录下了我,童年扎小辫子玩家家时候的天真,少女情窦初开时候的羞涩,青春激情燃烧岁月里的浪漫。我和她像母子一样,从幼童到青年时期,一年四季都在她的身边劳动,生活,打转转,一直没有“断过奶”。


乡情散文:情在那一片黑土地


羊角湾让我最眷恋的是那一大片湿地。春天,“延流水”刚刚润湿河边的土壤,湿地在春姑娘爱的呼唤声从甜睡中醒过来。虫叫了,草绿了,花香了,鸟来了。开河的鱼在清亮亮的水里游来游去,不用费功夫,人们随便弄个铁丝弯成钩,挂根蚯蚓扔进水里,一眨眼的功夫,就能钓上来几两重的大鲫瓜子。“老头鱼”,泥鳅鱼,“嘎牙子”鱼,都争先恐后来凑热闹,有的时候,拴的钩多,一起能钓上来好多条。现在,“老头鱼”,泥鳅鱼,“嘎牙子”鱼是城市里餐桌上的珍品,在那个时候,俺们都不稀罕吃,捞回来就喂鸡鸭。河里鱼多,蛤蜊也多,多得都铺满河底,人下到河里,脚要小心慢慢落,弄不好落在蛤蜊嘴里,夹住了,好疼啊。岸边的草甸子上的土特别肥,小叶芹,柳蒿芽,婆婆丁等野菜非常多,开春以后,我们这些姑娘媳妇就来挎着小筐来挖野菜,大草甸子上,花红柳绿的姑娘媳妇在草丛中和野花媲美。我们这边欢声笑语,那边一群群羊儿奔跑,牛儿顶架,大鹅、胖鸭跩嗒跩嗒嘎嘎叫……一幅北国的乡村山水画倒影在河水中。

炎热的七月,杨角湾这个地方还很凉快。每天中午,周围村里的人都来河边洗澡冲凉,虽然农民们都是“狗刨”的土本领,河神都保佑着他们的安全,没有一个人溺水的。那个年代,我们妇女给生产队薅二遍地的时候,是最热的天,生产队负责送水的人,就到河边的塔头樱子底下给干活的人抠大冰块来解暑,那大冰块玲珑剔透,一点杂物和污染也没有,嚼一口脆声声地透心地凉,比吃现在冰淇淋还过瘾。暑伏天,是水肥鱼丰的季节,如果头一天下一场暴雨,第二天水撤了以后,男人们就去河边草丛里抓鱼,一只脚踩下去,能踩住好几条鲫鱼,有人用柳条棍串起来拎着,有的用扁担挑,有的小伙子干脆脱下裤子,把裤腿系上装鱼,都是野生的鱼,特香。

年轻的姑娘不喜欢抓鱼的,就去草棵里捡野鸭蛋,野鸭下蛋都是在大块塔头樱子上,你走在长满塔头樱子湿地里,在哪里惊飞了野鸭子,就在周围仔细寻找,肯定能找到一窝野鸭蛋,回到家里用盐淹上,味道特殊地香。父亲那个时候身强体壮,上午铲完地,中午回家啃几个苞米面大饼子,就邀上三两个人搭上伴,挑着水桶,扛着捞鱼虾的网,边洗澡凉快,边捞鱼虾,两个小时的功夫,准能弄满满一挑子。回到家里,洒上一些盐,在锅里炒熟,小米干饭拌上黄烊烊的虾米,撑得肚圆,下午干活精神头十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边长大的人,有天然的补品吃,男人身体特健康,干啥都不报“下洼地”。女人一个个都水灵灵的,外地小伙子听说介绍的对象姑娘是羊家湾长大的,都一百个同意。


乡情散文:情在那一片黑土地


秋天草叶黄,这里是别具特色另一番景象。刚入秋,附近的人利用中午休息或者晚上的时间穿行在塔头樱之间,开始割“乌拉草”,有的背,有的扛,一路风景,一路草香。暮秋,苫房草成熟了,每个生产队开始按划分的区域开始割苫房草,男女老少齐上阵,割完后拉回村,留明年春天苫房用。羊角湾的苫房草质量好,远近闻名,除了自己用,还可以卖钱。苫房草收割完以后,开始打柴火。这里草甸子地平缓,少有包包楞楞的地方,大家都用大“扇刀”打草。这大“扇刀”把有三米多长,刀是普通镰刀三倍长,用“扇刀”割草,都是身强力壮棒汉子,大“扇刀”周围抡一圈,就是一小车柴火,收获成果大,这样的劳动很有成就感。

在秋天里,大家边收获草甸子的果实,一边收获地里的庄稼,这里的土地用父亲的话说,可以攥出油来,种的玉米碾出来的喳子,做大喳粥。在大街上都能闻到。黄豆粒大出油率高,做出来的地方油汪汪的,颤巍巍的,特别是碾出来的小米,捞出来的小米饭香喷喷的,不吃菜也能下肚两碗。大家忙完了秋,也不忘记去河里“淌亮子”、“下挂子”,捞已经长的胖头肥肚的鱼,晚上撒下渔具,第二天早上起来,用水桶往回挑鱼,秋天的鱼香味熏醉了半趟街。

瑞雪飘飞,天寒地冻,猫冬的人大家扛着“冰川”,带着冬天打鱼专用的网去凿冰窟窿。冰窟窿凿开后,大鱼小鱼自己就争先恐后地蹿出来,在冰地上打滚乱蹦。河上有打鱼的,岸上有撵兔子的,也有“药野鸡”的,还有南来北往走亲戚的人群,接姑娘,送媳妇的马拉爬犁,笑声吵跑了藏在草窝窝里的狍子,獾子和狐狸,每年的冬天,这里都燃烧着冰雪的图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从小就跟着父母在羊角湾这片田地上摸爬滚打,跟着父母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热爱黑土地的情感融进了骨子里,说话有土腥味,唱歌有土腥气,就连找对象我也是找从垄沟里走出来的人。情感里太多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这情感跟随黑土地的四季变化而变化,深化而升华,随着我年纪增长,知识的渐开,愈加清晰明朗和根深蒂固。

父亲告诉我,我们家从关里逃荒就落户这呼兰河羊角湾处,一住就是几辈子,这里土好,水好,风景好,住的舒服,活的自在,这片土地都是他们的命根子,有了这片土地才有了他们的欢乐,才有了我们这些孩子。从我记事那天起,就听父亲讲这片土地的故事,说这片土地插根筷子都能发芽,他最爱吃这地里种出来的粮食和蔬菜,喜欢河边的野菜和河里鱼虾。父亲的性格也和呼兰河旁的土地一样,胸怀博大,有着无私的慈爱,默默无闻地奉献。

我在羊角湾这个地方生活近二十年,同小伙伴们在草棵里抓过蝴蝶,池塘中逮过青蛙,抓过鱼,捞过虾,割过乌拉草,一年四季都没有离开过这片丰腴的土地。


乡情散文:情在那一片黑土地


农业学大寨最高潮那年冬天,我毕业回村参加农业生产。第一天,就参加了“铁姑娘”民兵班。当时,正好在呼兰河旁搞围河造田。所谓围河造田,就是在河床上垒坝,让河水改道,这样,严重地违背自然规律,河改道了,原来周围肥沃的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羊角湾这个地方破坏是最厉害的,河改道了,水土流失了,草没有了,地荒了。

在工地上,我也和农民一样,铁镐震落星和月,我也把冻土块摞在大坝上,我也想敢叫日月换新天。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每一次劳动的付出,都是在残害挚爱的土地,每落下来的镐头,土地都在忍耐一次身体上剧疼,在痛苦地呻吟着,我流下的是汗水,土地流出来的是血水。

从羊角湾出来以后,有一年,我从外地回家看望父母,这里堆起一处很大的垃圾山,有城里的生活垃圾,也有附近医院药厂是医疗垃圾。正值夏日,很就的地方就可以闻到臭气熏天,苍蝇乱飞,残存的一条小河沟水也发绿了,人不敢喘气,周围的土地都是硬帮帮发白,好像一位得了重病的老太婆一样,过去插根筷子能发芽,现在钉一个铁钉子都难。我心痛啊,回家一会,我写了一封举报信反应情况,泥牛入海。我明白,为了眼前经济效益,他们没有心思管这区区小事。

父亲很喜欢我,我小的时候,他就经常领我到羊角湾去玩。有好几次,他在一处高岗地上左躺右躺比划着,我很纳闷,一直不知道在做什么。后来,有一天,父亲指着那块地方告诉我,他死了以后,让我们子女把他埋在那里。父亲的心愿我们明白,他老人家对这块土地的感情,是我们这一辈人无法理解的。可是,当父亲临终前,却把全家人招呼到跟前留下这样的遗愿:我死了,要火化,不要埋坟包。我们明白父亲最后的决择,他爱土地却是不想占有一寸土地。羊角湾的土地遭到这样的破坏,他心疼啊,一个老农民,又没有办法啊。人啊,最真的爱,表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生养自己的土地,永远是每个人心中的挂念,是每个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有儿时的梦,有青春真挚的情,更有永远不能忘怀那片土地上的很多不了的情。人过了四十五岁以后就开始怀旧,我梦里全是小时候呼兰河畔羊角湾那个地方人和事,我经常情不自禁给孩子们羊角湾的故事,有的时候,他们说我是农村出来的,就是离不开土,我真想骂他们:没有土地农民吃什么,穿什么?多大的官不吃饭啊。我也相信,他们也会和我一样爱呼兰河的,因为我们的根在那片土地上。

最近,在电视上看到一条消息让我夜不能寐,羊角湾那一片土地正在搞水土资源规划,该还草的还草,该还绿的还绿,那个大垃圾山要彻底迁走,复耕恢复那片土地,加强环境保护,让土地资源得到很好保护。天大的喜事,羊角湾马上又可以“返老还童”了,有了健康的身体了,我好像也年轻了许多,又一次回到了童年。

我的孩子问我,你的中国梦是什么?我回答非常简单:愿呼兰河两岸那片土地,还是像《呼兰河传》萧红写的过去那个老样子。

乡情散文:情在那一片黑土地


乡情散文:情在那一片黑土地


乡情散文:情在那一片黑土地


乡情散文:情在那一片黑土地


乡情散文:情在那一片黑土地


乡情散文:情在那一片黑土地


乡情散文:情在那一片黑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