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影响在左,大放水在右,那房地产呢?

1


先来讲讲,大家关心的国内经济影响。


受疫情影响,全球的生产经营,都不得不暂时停止。


“2020年有比外贸更惨的行业吗?”


“没有,外贸获最惨行业,没有之一。(疫情)国内刚打完上半场,国外继续下半场,外贸人看完全场。”


近期,外贸人常用此来自嘲,虽是戏谑之词,但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如今整个外贸行业所面临的困境。


“外贸行业好不容易熬过了2月国内停工期,准备‘大干一场’,却又在3月遇上国外疫情暴发而导致的订单骤减或取消、暂停出货、外汇管制等问题,继续处于接近休克的状态。”


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前两月出口下降十个百分点,三月根据做外贸朋友的估算大概下滑三四成是不可避免的。2019年中国出口大约三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GDP的五分之一,对应一亿的就业人员。如果疫情继续发展下去,外贸业将面临怎样的局势很难想象。


今年过得最惨的,是外贸小白领;比外贸小白领更惨的,是外贸老板。


经济影响在左,大放水在右,那房地产呢?

说完外贸,再说回国内的消费。最近有消费者去海底捞发现堂食俏俏涨价了


这并非个例。社交媒体上吐槽海底捞涨价的帖子比比皆是,对比去年7月份的账单来看,目前海底捞的菜价确实有所上涨。网友对比发现,同样的一份现炸酥肉已经从28元涨到了44元, 涨幅超过30%。更令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涨价的同时,菜量还有所下降,“半份鹌鹑蛋21,12个,分量少了很多,下面都是白菜了,消费不起来了”。


原本一艘加速前进的巨轮,突遇疫情,只好找机会缓冲,而涨价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何止海底捞,普遍都涨了。”无独有偶,同样身为明星企业的西贝莜面村近日也被眼尖的网友发现涨价了,甚至比海底捞涨幅更大。

“本来以为海底捞涨价涨得有点多,转眼看了下西贝的外卖菜单,土豆条炖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80多,海底捞和西贝比真的是毛毛雨。”


经济影响在左,大放水在右,那房地产呢?


餐饮企业涨价背后,透露着无处安放的焦虑。


在这停业的46天中,海底捞线下门店几乎颗粒无收。中信建投的研报判断,疫情造成海底捞司2020营收损失约50.4亿元,归母净利润损失约5.8亿元。


这是一场从上至下的全线冰冻。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从2020年3月1日算起,5%的样本企业账上没有现金支撑运营;79%的样本企业表示,依靠自有现金无法支撑再过3个月;而表示现金流储备丰厚,且能支撑6个月以上的样本企业占比仅为16%。


2


“比起报复性消费,我更需要报复性存钱。”

这是疫情后大多数90后的共识。不过你以为你能存下来钱吗?太天真了!


经济影响在左,大放水在右,那房地产呢?

现在我们接着来讲讲天量放水。


不知道大家这两天有没有看过自己的余额宝收益。


2013年买余额宝的时候,它的七日年化是6.8%;

今天买余额宝的时候,它的七日年化已经不到2%;


支付宝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为1.9780%,为2013年5月29日成立以来首次跌破2%!

经济影响在左,大放水在右,那房地产呢?

当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接近2%的时候,意味着货币非常宽松,资金价格非常低。这时候,股票、房价都容易上涨。


在2014年初,余额宝收益率突破6.73%,对应的正是房地产最困难的时候,当年国家从3月起就开始救市。


比如2016年9月,也曾出现2.3%左右的收益率,就直接引发了股市和楼市的大牛市。2017年到2018年逐渐回升至4%以上,对应的是“去杠杆”的痛苦时光。


从上面走势图来看,余额宝收益见顶,同期房价见底,反之余额宝收益见底,房价见顶。


你可以把余额宝的利率理解为银行的揽储成本,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资金的紧张程度。


现在,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竟然跌破了2%,创出了历史最低价,这个信号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目前,全球都在降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利率也在不断走低。


最近,中国也开启了大放水通道,上周五,央行再次宣布放水,定向降准4000亿,并下调超额准备金率。


这是国内的第三次降准,而这次最大的不同,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


通常来说,下调利率,会带来货币放水的倍数放大,这样的超级“大杀器”,央行一般不会轻易动用,而上一次央行降低超额准备金率,还发生在2008年。


这次进一步下调,只能说明:货币的水龙头,已经被打开!


我们之前也说过,货币是水,资产是船,你得有船,才能水涨船高,否则很可能会被淹死。


相信未来,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会更低,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会再下一个台阶。这些,都是中国的“无风险利率”。

“无风险利率”创新低,会逼迫求稳的资金去投资,股市、楼市都会上涨。


货币宽松了已经有2个月,现在,银行钱很多,成本也不高,一定要贷出去。所以,央行一边释放货币,一边降息,让银行纾困中小微。纾困中小微,这是任务,不然的话,80%以上的城镇就业,就悬了。没了就业,消费就没有了。


事实上,疫情冲击了好多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而且现金流没有了。还贷款也好、发工资也好,很多企业主压力很大,本来是要卖房子的。现在一来,中小微企业不用卖房了,房地产也稳住了,困也纾了,可谓一举两得。


当中小微企业的小老板们拿到低息的贷款后,如果看不到未来(疫情,什么时候是个头),那么,钱就可能会去找安全资产;


越是经济差、预期不好,大家都要寻找安全垫子、避风港。楼市不一定是安全资产,但大都市圈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物业,就一定是安全资产。


比如,纽约中央公园、东京六本木、伦敦海德公园。经历了多少次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但这些地段依然最安全,东京六本木的公寓,亚洲最贵。


所以这也解释了最近这几天,“北京楼市成交翻倍” 、“广州楼市暴涨480%”、“深圳楼市暴涨380%”之类的说法不绝于耳。


在疫情期间逆市上涨最厉害的,一个是深圳宝安中心、一个是名校的学区房。


其中宝安中心新盘海纳公馆,购房需缴纳100万的喝茶费,这相当于深圳东部地区一个首付款的价格;


经济影响在左,大放水在右,那房地产呢?

当下最害怕房价下跌的是购买了首套房的刚需。

对于普通工薪族来说,购房意味着掏空六个钱包,透支整个家庭的积蓄,并背上三十年的贷款。房价稍微有个风吹草动,都会牵动他们敏感的神经,因为房价一个百分点的下跌,可能就是一个月、几个月的工资。

我们常听到中介说,买来自住的房子不必关注房价的涨跌,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事实上刚需对房价的涨跌尤为关注,因为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一套商品房,可能是家庭唯一的资产配置,房价的下跌就意味着资产的缩水。


那么,对于投资客来讲呢?


因为现在经济形势很差,人们赚钱的机会变少,作为投资,你要考虑接你盘的人,是否有足够的购买力。


在价格上,总价低,意味着买家更多,在杠杆上,控制好负债率,留足防守现金流,能让你活得更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