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比亞迪生產口罩太神奇?車企在歷史中就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大約在80年前,也就是二戰時期,不少汽車品牌就已經有過轉行的經歷。那時候,他們在戰爭中充當軍火商的角色。

比如福特,它承擔了所有B24轟炸機的發動機生產和接近一半的飛機機體生產工作。比如克萊斯勒,一口氣生產了4萬輛坦克,佔到了美國坦克總產量的一半,是日本整個二戰產量的8倍。又比如奔馳,BF109作為德國產量最大的戰鬥機,其發動機就源自奔馳的DB601/605。

80年後,另一場無硝煙卻同樣規模大、影響深的戰役在中國打響。在疫情肆虐的當局,汽車廠再一次成為了不可思議的“外援”。

日前,上汽通用五菱已聯合供應商通過改建生產線的方式轉產口罩,他們預計本月內就將實現日生產量達到170萬個以上。

比亞迪的口罩和消毒液也預計將在2月17日前後量產出貨,他們的產能更高,口罩產能2月底可達500萬隻/天,消毒液則產能5萬瓶/天。

總言之,你很難想象,這些平日專攻重工產品的“鋼鐵俠”們,竟然都化身為“織女”,為災區生產起口罩來。


1

車企,一個萬能的存在

如果你將目光再放遠一點,你會發現,一邊造著汽車、一邊玩起了副業的汽車廠絕不是一個兩個。而且,他們的周邊副業,可以說是從食物到火箭,應有盡有。

大眾一年賣出680萬根香腸,首尾相連能從柏林排到巴黎;本田造出了第一個雙腿行走機器人,還有時速創世界紀錄的割草機;吉利辦大學,賓利賣沙發,奇瑞造船。作為香腸的互補產品,大眾一年還能賣出60萬公斤番茄醬。


五菱、比亞迪生產口罩太神奇?車企在歷史中就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為什麼車企的副業可以做到五花八門?

主要是因為,汽車已經是最複雜的工業產品之一了。

首先從涉及門類來講,從機械設計、空氣力學、熱學、人體工程學、電工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物理、材料、光學、計算機、雷達測控技術、石油化工,再到紡織、產品設計、環境保護、經濟管理等等,一臺汽車的設計所用到的幾乎是理工類知識的一個集合。

再從產品要求來看,將所有科技的運用集成在一臺車裡,要保證性能要求,安全要求,舒適度要求等等。而且,不同於火箭大炮這種不以市場回報為目的的軍需用品,汽車作為日常交通工具,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它還有成本要求。

既能造汽車,還有什麼工業商品是汽車廠造不出來的呢。

這也是為什麼福特不僅能在二戰時生產出各類軍用武器,而且還能向美國政府拍著胸脯保證,在戰爭結束前每小時交付一架四引擎的B-24解放者重型轟炸機。

五菱、比亞迪生產口罩太神奇?車企在歷史中就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福特曾向政府承諾,一小時交付一架B-17重型轟炸機

這也是為什麼上汽通用五菱在決定加入抗疫隊伍時,改造生產線只用了5天,且不影響整車生產。

這也是為什麼比亞迪能在智能手機的OEM與ODM兩個領域,佔據著約20%的全球市場份額。它很早就為蘋果公司代工生產手機,隨後,又拿到了三星、華為、OV等手機廠商的訂單。今年,它又打入了iPad的供應鏈,開始負責一部分iPad的訂單。

2

為什麼是五菱和比亞迪?

國難當頭,原本最先接手國家任務的應該是央企和國企,為什麼先聲奪人的會是比亞迪和上汽通用五菱呢?

這兩家企業,實際上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機制靈活,他們辦起事來更容易做到小步快跑、雷厲風行。同樣的決策放到一般企業身上,或許就很難有這般迅速的行動力。

這個經驗可能也得益於他們更多元的汽車業務。縱觀比亞迪旗下產品,小至電池,大至雲軌,比亞迪高技術產品多得數不過來。五菱更不必說,能上秋名山,也能抗新冠,它通過聯動政企所創建的“柳州模式”,有效拉動地方消費增長約11%,更被稱為在後補貼時代推廣新能源最合適的方法。

五菱、比亞迪生產口罩太神奇?車企在歷史中就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在非限牌城市實現用戶、政府以及企業三贏局面的“柳州模式”

在關鍵時刻,以五菱、比亞迪為代表的製造企業,在短時間實現轉產需求,體現了汽車廠“國之重器”的地位。這樣的行為,值得更多人為他們點贊。

其實,除了車企之外,據天眼查統計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全國有超過3000家多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業務,其中,經營範圍新增醫療器械的企業多達3647家,幾乎呈現行行“跨界”,全體擁“醫”的特點。眼下,仍有諸多企業在不斷地加入。

跨界產口罩的企業之所以會呈現持續性的增長,一個原因,當然是有政策的推動。且不說疫情中心武漢是何等貨源緊缺,全國各地更是有數不勝數的藥房趁機牟取暴利。自1月23日以來,僅北京市立案調查的價格違法案件就有三十多起。

對此,各地已紛紛出臺了一系列財政金融政策,支持企業復產、增產、轉產,加快口罩等物資等生產。車企作為工業支柱,提供貨源也好,維持經濟秩序穩定也好,都可以說當仁不讓。

另一個原因,對車企來說,造口罩一方面是做公益,另一方面對企業的運營也不會造成負擔。

受疫情影響,車市下行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事實,轉移部分生產力到新的生產線中,或許可以補貼汽車主業的階段性損失。另外,跟汽車的超低毛利相比,口罩的毛利還算是養眼的。一般口罩的毛利率為40%-50%,霧霾口罩的毛利率超過56%。如果比亞迪每天500萬隻的產能可以實現,按照每隻口罩0.2元的毛利,比亞迪每天將獲得100萬元的純收入。

更何況,疫情過後,車企還不用擔心這些產能會轉化為過剩產能,因為財政部已經表示,對企業多生產的重點醫療防控物資,政府會全部兜底採購收儲。

公益形象層面,一方面免去網友們對捐款去向的跟蹤與擔憂,另一方面直接“上手”造口罩,參與度也更高,“硬核”的行動更能為企業形象增光。

當然,後續可能也會有更多的車企加入“疫戰”當中,比如,廣汽已計劃自制30—50臺口罩生產設備,吉利力爭20天內造出N95口罩級別的汽車,上汽名爵試圖打造全系N99級防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