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扶贫“茭”展望脱贫致富新“钱”景

种下扶贫“茭”,启动脱贫致富新引擎。起苗、运苗、疏苗、种苗、肥田、打田、平田……在四川省南江县红光镇、长赤镇的茭白产业园里,种植户们正在忙着茭白春播春种,干的热火朝天。

种下扶贫“茭”展望脱贫致富新“钱”景

“今年的苗子绿油油的,白白的新根壮壮的,去年冬天种下去的时候还是苔管,我可是看着它们生根发芽,一点一点长起来的。”63岁的马宗才是红光镇茨竹村的贫困户,也是村专职茭白管理员和本土“技术员”,1500元一个月的工资让他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帮忙运苗:“今天我已经运了27趟了,把苗子从育苗田拔出来,再运到田里种下去,不超过50分钟,苗子成活率相当高。”

种下扶贫“茭”展望脱贫致富新“钱”景
种下扶贫“茭”展望脱贫致富新“钱”景

2018年试种12亩,2019年扩种280多亩,2020年规划种植350亩。红光镇茨竹村已经连续三年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发展茭白产业,采取“合作社+大户+小户”的模式,不仅把产业留在了村里,还把技术带给了种植户,越来越多的小户跟着大户加入到茭白种植的行列中。

种下扶贫“茭”展望脱贫致富新“钱”景

“从育苗到种植,从采茭到销售,我基本可以一条龙到位。这个茭白产业确实是一个挣钱的好项目,四月份种植,九月份就可以收获上市,见效快,市场前景好。”茨竹村村民主任、茭白产业致富带头人马明是南江茭白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他曾两次到缙云县学习考察。“我们这个基地几乎带动了全村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门口就业,还带动了周边几个村。我们用工量大,你看陈碧华、周翠华,他们都是贫困户,80元一天,一年下来务工费就有1万5千多,他们干活都很卖力。那个正在打田的是长赤镇青岗村覃云林,他的打田机是四驱的,力道大,田打的很烂,工钱是按亩结算,95元一亩,一天下来不下5亩,一天就有近500多元收入,非常不错,有时别人下班了他还在田里继续干活”。

种下扶贫“茭”展望脱贫致富新“钱”景

“起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根和杆,苗很嫩,一定要特别小心,轻拔轻放,像这样把上面的尖尖叶子掐掉,保护好根部。”田间地头,已经是第三年到南江帮扶的缙云茭白师傅李德鹏正在手把手一遍又一遍的讲解栽植注意事项:“载苗的时候一定要用秧绳对齐,做好间距,大道80厘米,小道50厘米,株点40厘米,便于以后采茭,还要施好底肥,打好田,抚平田箱,不能高一快,低一块,田不平的话容易长草,灌水的时候低洼的地方水太多,凸起来高的地方又缺水,所以现在把田做平打好基础非常重要,也为以后的管护省工夫”。

种下扶贫“茭”展望脱贫致富新“钱”景

为了更好发展南江茭白产业,缙云县连续三年选派2名茭白师傅驻村蹲点指导,保姆式跟踪监测茭白长势,同步开展技术培训推广,传授茭白种植、管护、采收的技术,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的跨越,为南江茭白产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种下扶贫“茭”展望脱贫致富新“钱”景

据悉,2020年缙云-南江东西部产业扶贫将投入帮扶资金452万元,南江全县发展茭白3235亩,集中连片分布在以长赤、红光为中心的6个乡镇,继续扩大产业规模,预计可出产茭白5000多吨,再加上2019年建立的2个冷链库、2个交易市场,产值将突破3600余万元,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周边6300多贫困群众受益稳定增收,使茭白产业成为南江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脱贫奔康的新引擎,实现贫困户“要我种”到“我要种”的蜕变,扶贫扶智,精准实效,巩固脱贫成果,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注入新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