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發揮政協優勢 推進社區民主協商

從“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社區大小事,居民商量辦。近年來,蚌山區政協充分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利用自身豐富的協商經驗、暢通的協商渠道,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打造社區協商“蚌山模式”,實現“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

走進紅葉山莊迎山園小區,蜿蜒曲折的長廊通向一座涼亭,池中碧波盪漾,荷葉依依,小區內蛙聲鳥鳴交織成趣,處處歲月靜好之景。然而兩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近乎廢棄的觀景池。變化就發生於一次“特別”的會議中,針對小區廢棄觀景池該如何處置這一問題,區政協組織協調,社區牽線搭橋,將物業公司、居民代表等多方召集起來,政協委員積極參與其中,居民“出點子”,物業“吐苦水”,委員“指路子”,一番觀點交鋒後,大家達成一致意見,困擾小區多年的環境問題得到解決。

2016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市政協的指導下,蚌山區政協積極參與基層協商民主改革試點工作。成立專題調研組深入調研,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召開資政會協商,提出一批建設性和操作性強的意見建議,並協助區委、區政府出臺《關於在宏業村街道第一社區開展城鄉社區協商試點的實施方案》《關於推行城鄉社區協商“六事”工作機制的實施方案》,明確“7+X”協商主體,界定“五個”方面協商範圍,推行“六事”協商工作機制,解決“誰來議、議什麼、怎麼議”的難題,形成城鄉社區協商的“蚌山模式”。《人民政協報》《中國社區報》《安徽日報》《安徽政協》《蚌埠工作》等媒體雜誌均對試點工作進行了報道。社區協商“六事”工作機制入選2018年全省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十大成果”。2018年11月,省政協主席張昌爾來到宏業村街道第一社區調研,對蚌山區政協發揮政協優勢和作用參與推動社區協商試點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宏業村街道第一社區的湖景廊議、觀湖廣場、紅葉亭話,喻義巷社區的“天橋小屋”“天橋花苑”等,成為社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小區居民毀綠種菜、監控攝像頭維修更新及增設小區景觀水岸安全護欄等居民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在這裡得到了妥善解決。大到社區發展模式,小到家門口的垃圾處理,社區裡的每一件事,居民都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乃至決策者。如今,越來越多的社區協商成果在全區落地開花,“六尺巷話吧”“建委‘禮’堂”等一個個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的老百姓家門口的互動平臺逐步建立,人民群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斷增強。

為推進社區協商從“盆景”變“風景”,蚌山區政協持續三年對《蚌山區城鄉社區協商三年行動計劃》進行專項民主監督,全區40個村(居)實現了城鄉社區協商全覆蓋,形成了協商主體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程序科學、制度健全、成效顯著的城鄉社區協商新局面,不斷在新時代履職答卷上書寫“蚌山”新業績。


(蚌埠新聞網)

切實發揮政協優勢 推進社區民主協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