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我們應該讚美那些發國難財的人

薛兆豐:我們應該讚美那些發國難財的人

根據薛兆豐網上公開講義所確認的文字,該觀點為薛兆豐網絡課程內容,摘編如下:

今天解釋一個離經叛道的觀點,那就是我們應該讚美那些發國難財的人。

乘人之危有別於攔路搶劫

舉兩個例子,看看這兩個例子有什麼區別:

第一,你有一天下班回家,經過一個黑暗的拐角,忽然從旁邊衝出一個人來,手裡拿著刀問:“你要錢還是要命?”這時候你會說:“我當然要命了。”他說:“行啊,那給我1萬塊錢!”你對這個強盜說:“1萬塊錢我身上沒有,我家就住在附近,你跟我去取吧。”那個強盜說:“好啊,那我跟著你去。”結果,你到了人多的地方就跑掉了。這時候強盜追上來說:“你違約了。”

如果你是法官,你怎麼判?

第二,另外一種情形,在沙漠裡面,你沒有水,快要渴死了,這時候有人跟你說:“我這有一瓶水,1萬塊錢賣給你,你要不要?”你說:“好啊!但是1萬塊錢我身上沒有,等我回到家裡,我再給你1萬塊錢吧。”那個人也答應了,你喝了這瓶水,保住了性命。結果你回到家裡,也沒有給這個人1萬塊錢,因為你覺得1萬塊錢一瓶水太貴了,這不是乘人之危嗎?這時候那個人把你告上了法庭。

如果你是法官,你該怎麼判?

一個是攔路搶劫,一個是乘人之危,他們當中有什麼區別?如果你沒有看出這兩者之間的區別,我建議你再想15秒。

這兩個案子的根本區別在於:

在第一個案子裡面,一個人面臨著要錢還是要命,這兩個選擇是那個強盜自己製造出來的;

而在第二個例子裡面,一個人他到底要失去生命,還是要付出1萬塊錢來買一瓶水,這種困境不是提供那瓶水的人制造出來的。提供那瓶水的人,只不過是幫助了那個非常需要喝水的人,給他多提供了一種選擇而已。

所以,攔路搶劫跟我們平常所說的乘人之危,其實是有本質區別的。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但是用到現實生活中,大家又很容易犯糊塗。

大家都批評發國難財的行為,但你想想,國難是那個發財的人造成的嗎?如果不是那個發財的人造成的話,那麼發國難財其實是幫了別人,是給別人多了一個選擇而已。發國難財的人可能是利用了別人,但是這種利用,對對方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其實,醫生不就利用了病人的生病嗎?老師不就利用了學生的無知嗎?但是醫生對病人來說是有幫助的,老師對學生來說也是有幫助的。但不管怎麼說,這個道理還是不容易明白,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

阻止別人發國難財,只會讓遭受災害的人處境更糟

在美國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事情。好幾年前,美國發生過一次叫做“卡崔娜”的颶風災難,造成了密西西比河附近大規模斷電。

電視臺播出這個地區大規模斷電的消息以後,有位哥們兒就想,能夠賺點錢。所以他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買了19臺發電機,又租了一輛大卡車,開了1000多公里的路程,從肯塔基開到了密西西比。

來到這以後,他用雙倍的價錢出售這19臺發電機,當時的很多居民都迫切需要發電機。但就在這個時候,警察出現了。警察認為,這個人違反了當地所謂的反價格欺詐條例,也就是說,這個人在牟取暴利,把價格抬得過高了。

結果警察把這個人投到監獄裡面去了,他的那19臺發電機也被沒收了。這人在監獄裡面待了4天后放出來了,而那19臺發電機,還扣押在政府的倉庫裡面。

美國廣播公司的一個實事節目叫“20/20”的,就專門報道了這個事情。順便說說這個節目為什麼叫“20/20”,那是因為在美國,他們測視力用的指標就是20、20,不是咱們的1.5、1.5,所以20/20的意思是我們要把事情看個清楚。

這個節目的主持人叫約翰·斯托塞爾(John Stossel),他就問了一個問題:

到底是想要發財的哥們兒幫助了居民,還是把所有發電機都扣押在政府倉庫裡面的警察、政府幫助了居民,到底是誰對居民造成了傷害?

當他採訪那些居民的時候,居民都說,“我們要的是發電機,我們要電,我們要食物。”

我們會很自然地想發國難財不對,但是如果不能發財,你怎麼能讓別人跑1000多公里路,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買那麼多發電機,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呢?

我們學習價格的作用,在風平浪靜的時候,你覺得一切都可以接受,一旦有了具體的事例,價格的作用,你就往往會忽略。

這個節目的主持人,斯托塞爾還挺有意思的。他跑到街上問大家:“發國難財對不對?”所有人都告訴他:“發國難財是不對的,我都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

緊接著,約翰·斯托塞爾又跑去採訪了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問他們發國難財到底對不對。

這三位經濟學家,一位是1992年獲得諾貝爾獎的加里·貝克爾(Gary Becker ),他說發國難財是增加供給的最好辦法,當然應該鼓勵。

第二位經濟學家,是2002年拿諾獎的弗農·史密斯(Vernon Smith ),他說發國難財是好事。

第三位經濟學家,是大家熟悉的、1976年諾獎得主彌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 ),他說:“這些發國難財的人,是在救別人的命,他們應該得到一個獎章,而不是得到懲罰。”

同樣,好幾年前在中國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貴州發生旱災,缺水。這時候有些志願者跑到缺水的地方給缺水的人送水,我自己對這種行為當然非常敬佩。

但是,效果呢?我想是有限的。你想,你千里迢迢跑去送水,你自己要喝掉不少吧,去到當地,雖然剩一點,你給別人是好的,但也是有限的。

更有趣的是,當外來的志願者把礦泉水送到當地人的手裡以後,當地人並沒有飲用這些礦泉水。

你猜他們怎麼著?他們把礦泉水給賣了。賣了以後,他們用賣礦泉水得來的錢買一些更髒的水。為什麼?因為他們不需要這麼少而這麼幹淨的水,他們需要更多、稍微不那麼幹淨的水。

這就是哈耶克所說的知識。不是科學知識的知識,而是關於誰在什麼地方,需要什麼質量,需要什麼數量,願意以什麼代價購買的商品的具體的信息。

所有這些自願行為都是值得欽佩的,但是它的效果是有限的。不管你自己願不願意免費給別人派發礦泉水,重要的是,你千萬別阻止有一些人高價出售礦泉水。

因為如果你阻止別人發國難財,阻止別人用高價出售礦泉水的話,那這些人就不會出現了。它的結果很簡單,就是水的供給會更少。

所以阻止一些人發國難財的直接後果,是讓那些遭受災害的人的處境變得更糟。這是我們經常說的,經濟學是一門關於事與願違規律的學問。

價格不是請客吃飯,價格永遠起調節的作用

所以那些發國難財的人,他們自己本身的行為就能夠增加更多的供給,使得商品的價格下降,緩解供需之間的矛盾。

今年春節期間很多人提前回家過年,滴滴打車的價格就上升了。有人就說,最受不了滴滴在所謂的高峰期惡意加價。我心想,在消費者眼裡,任何漲價不都是惡意的嗎?但是,如果不漲價的話,憑什麼輪到你來坐車?別人又憑什麼在過年期間給你提供租車服務?

要理解價格的作用還真不容易,有些同學還會說:“薛老師,你怎麼老是說要漲價,漲價不是治本,只是治標而已,真正解決問題是要增加供給啊。”

供給永遠是不夠的,在供給不夠的情況下,價格永遠要起到調節的作用。價格不是請客吃飯,不是開玩笑的。

在實際效果上,發國難財的人,是給那些遭受災害的人更多的幫助,更多的選擇。鼓勵發國難財的人,才能使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他們應該得到的是獎勵,而不是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