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真的用臥薪和嘗膽立志滅吳嗎?

一提到最有名的忍辱負重,立志激勵自己的歷史人物典型,世人皆知的就是越王勾踐,這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歷史故事耳熟能詳,廣為流傳,在現在教育課本中普及廣泛,教育我們從中學習越王勾踐的勵志精神。

越王勾踐真的用臥薪和嘗膽立志滅吳嗎?

首先看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原文這樣寫道:勾踐之圍會稽也,嚼然嘆曰:“各終於此乎?”種曰:“湯系夏臺,文王囚麥裡,晉重鬥奔翟,齊小白奔苔,其卒王霸。由是觀之,何速不為福乎?”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志會稽之恥邪?”

身白操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賓客,贓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

意思就是:越王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中,他長嘆道:“難道我就在這裡結束了嗎?”越王勾踐想要自殺,他的謀臣文種說:“商湯曾被關押在夏臺,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裡,晉文公重鬥出奔翟國,齊桓公小白避亂到苔國,但他們最終建立了霸業,由此看來,這何嘗不能轉化為福呢?”

吳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踐返回國土,於是親身經歷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膽放在座位旁,坐處臥處抬頭就能看到苦膽,吃飯也要嘗苦膽,每到如此,他常常對自己說:“你忘了會稽失敗的恥辱了嗎?”

他親自去耕種,他夫人親自織布,吃飯不放肉,不穿有兩種以上彩色的衣服,放下身架禮待賢士,厚待賓客,救濟貧窮的人家,慰問死者的家人,與百姓一樣的勞苦,感同身受。

還有歷史記載:“越國和吳國的一次戰爭中,吳軍把越王勾踐包圍在會稽山,欲自殺,而後越王聽從謀臣文種勸說下,在走投無路下忍辱求和,就這樣越王勾踐像奴隸一樣在吳國宮中待了3年,被赦免後,越王勾踐為了不忘記亡國之痛,和自己受的奇恥大辱,他立志要報仇雪恨。

越王勾踐回國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屋頂吊了一個苦膽,無論是進,是出,是坐,是站,就連吃飯睡覺,也要嘗一嘗苦膽之苦。睡覺的時候睡在一堆硬柴上,鍛鍊自己的筋骨,時刻提醒自己,激勵自己的鬥志,越國最終滅了吳國。

越王勾踐真的用臥薪和嘗膽立志滅吳嗎?

現代記載了各式各樣的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但歷史上的越王勾踐是不是真的用臥薪嚐膽來做到激勵自己鬥志,發憤圖強,滅吳國的呢?

據歷史考證,從《左傳》年代較早的成書上,記載了大量越王勾踐當政治國之事,並未提到他的臥薪嚐膽。《國語》中有記載吳國和越國鬥爭之事,仍然沒有提到越王勾踐的臥薪嚐膽。

而《史記》中又記載,越王勾踐嘗膽,但未提到臥薪之事。

《吳越春秋》中《勾踐歸國外傳》又是如此記載說:王歸國後,磨礪身心,日夜操勞。困極之時,“攻之蓼”。蓼是非常苦的菜,蓼菜多了,就是蓼薪。勾踐困了,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打消睡意。“嘗膽”是嘴體味苦滋味,“臥薪”則是“目臥則攻之以蓼薪”,不讓眼睛閉上睡覺。按照這樣的說法:嘗膽就是嘗苦味,臥薪就是刺激眼睛,而我們現代人理解的是臥薪就是在硬柴上睡覺,嘗膽就是嘗的真正苦膽,誤解這個成語表達的方式。

越王勾踐真的用臥薪和嘗膽立志滅吳嗎?

綜上這些歷史記載中,越王嘗膽之事的確出現過,但按現在的臥薪意思來說,越王勾踐未睡在硬草柴上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