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化業務板塊高負荷運轉,紡織化纖龍頭恆力石化一季度淨賺21個億


煉化業務板塊高負荷運轉,紡織化纖龍頭恆力石化一季度淨賺21個億

  恆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力股份”)日前發佈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一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1億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15.94億元左右,同比增加315.02%左右。

  恆力石化解釋稱,報告期內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投資建設的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於2019年二季度正式實現商業運行,報告期內,公司在“原油-PX-PTA-聚酯”全產業鏈全新業務格局驅動下,憑藉著上下游產能一體化協同的精細化產品經營模式,同比實現了上市公司營收規模的較快增長和盈利能力的顯著改善,此外,恆力石化的煉化業務板塊在報告期內始終保持高負荷、高效率、產銷順暢的運行態勢。

  作為國內首家一次性建成的2000萬噸級以上現代化煉廠,恆力煉化擁有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工藝技術水平與裝置加工規模,具備國內難以複製且卓越齊備的產業配套能力及行業領先的綜合競爭優勢,成為了公司當前利潤結構的主要來源與業績增長的主驅動力。

  中金公司分析師陸辰認為,恆力石化的煉化業務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實現好於預期的業績,可能得益於幾個因素:一是快速調整產品結構,包括但不限於減產汽油和相關組分,增產PX和乙烯、以及減產航煤,增產柴油相關組分;二是恆力石化強大的銷售實力,主要體現在在行業極端低谷的環境下,仍能保持較高的產銷率,以支撐煉廠高負荷運行、以及比較強勢的銷售機制,即對下游工廠和貿易商執行產品預售機制,提前鎖定最長達2個月的產品預售價格,以抵抗油價下跌週期中可能出現庫存損失;三是考慮到恆力石化新建15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配套裝置於今年1月底已經投產併產出合格產品,目前已接近滿負荷運營約2個月的時間,不排除一季度乙烯項目已開始為煉化業務貢獻增量業績的可能性。

  公開資料顯示,恆力石化於2016年借殼登陸國內資本市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多年來沿著聚酯化纖產業鏈逐步自下游向上遊發展延伸並不斷拓寬其業務範圍以增強其規模優勢、協同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當前公司主營聚酯產業鏈和煉油廠兩塊業務。

  華創證券研究員任志強也介紹,恆力石化的聚酯基地在江蘇,總產能為280萬噸。PTA主要由長興島供應,長興島基地上目前已經配套有450萬噸PX+660萬噸PTA產能,PX按照430萬噸的年產量計算,剛好可使660萬噸PTA產能(1-3號產線)滿產,實現了PX的100%自供,疊加乙烯項目投產後的MEG100%自給,聚酯原料完全實現了自給。按照煉廠的數據,公司自產PX在布倫特原油65美元/桶的價格下完全成本約為5375元/噸,而外購的PX價格2019年的均值高達7150元/噸,噸PX可以省1775元,此為配套PTA產能1-3產線的核心競爭力。這裡需要強調的是,PX部分的成本優勢在報表上更多的是體現為煉廠的利潤,而不是聚酯業務的利潤。

  按照規劃,恆力石化目前還有4-5產線共計500萬噸PTA產能在建,預計將在2020年陸續投產,按照2019年的PTA和PX均價予以測算,500萬噸PTA項目滿產後可以貢獻約20億元淨利潤。

  任志強表示,恆力石化現有的聚酯產能有281萬噸,其中權益產能267萬噸,結構上民用絲貢獻55%的營收和60%的毛利,占主導地位;在盈利能力上,恆力的聚酯業務是經營同類業務主要企業中毛利率最高的,核心在於遠高於行業平衡水平的售價。售價遠高於同行的根本在於產品結構,公司為第一大民用絲廠家和第四大工業絲廠家,其中民用絲中73%為FDY,且以高價格的20D~100D為主流規格,截至目前國內10D以下FDY只有公司能夠生產,最細的產品能做到7D。

  此外,恆力石化的135萬噸聚酯新材料項目擬建設地為江蘇省南通市通州濱江新區橫港沙(泓北沙)位於通州區西南部,瀕臨長江北岸,區位極為優越。規劃產品結構上以FDY為主,按照行業400元/噸的淨利水平+500元/噸的產品溢價計算,恆力石化的135萬噸聚酯新材料投產可預計可貢獻淨利12億元。(第一紡織網 mart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