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碗尹城牛肉裡有溫暖的鄉愁

無錫西面的陽山有個村子,叫尹城村,雖沒有桃源村、前寺舍有名,但文化底蘊深厚,已有千年的歷史。

那碗尹城牛肉裡有溫暖的鄉愁

據武進《戴溪鄉志》記載,新莽時漢宗親紛紛起義反對王莽篡權,其中數後來成為光武帝的劉秀一支規模最大,也成為了王莽的重點追殺對象。劉秀無奈逃到江南太湖馬跡山,王莽親率大軍追殺。

面對太湖,北方軍士不習水性,只能安營紮寨於武進天井橋。駐軍曠日持久,命尹氏和管氏兩將軍分別於東北和西北修築土城駐紮,與大本營呈三角形犄角之勢。尹將軍所作之城為“尹城”,管將軍所作之城為“管城”。此“尹城”也就是尹城村最初的名字。到了南宋,尹氏文一公徙居於此,繁衍生息,發展壯大,尹氏漸成望族。

那碗尹城牛肉裡有溫暖的鄉愁

北宋時,臧姓始居於乾田裡,南宋時,賈姓、尹姓始居於尹城上,從此,臧、尹、賈三姓鼎力,聚居成村,一直至今。尹城村與常州交界,村域面積3.14平方公里,全村共八百多戶。現在的尹城仍有前巷、中巷、後巷等多個自然村。

那碗尹城牛肉裡有溫暖的鄉愁

秋涼陣陣,漫步尹城村裡,見家家戶戶門口,廢桃樹被鋸成小木塊,堆積在家前屋後。


村民尹末良說,過段時間天冷了,家裡開始蒸糰子,這些桃木就是柴火。尹末良和共和國同年,在村口開的“尹城小店”已有20多年,賣賣菸酒油鹽。

金秋時分,沒有了桃香的村裡一樣有生命力,地上的山芋瘋長,樹上的石榴只只紅潤。

那碗尹城牛肉裡有溫暖的鄉愁

村裡原先有尹氏宗祠、臧氏宗祠和賈氏宗祠,現在只剩尹氏宗祠。

尹氏宗祠位於前巷,是典型的江南歇山式徽派建築,迄今已有285年曆史。宗祠建築面積約880平方米。

2009年,尹城尹氏組建文化理事會,啟動重修宗祠工程。工期歷時2年,重現了祠堂昔日的輝煌。先祖神像莊嚴,楹聯匾額輝煌,高大精緻的馬頭牆,古色古香的黑黛瓦,恢宏的飛簷脊及美輪美奐的磚雕門。磚雕、石雕、木雕之“三絕”技藝精湛,展示了古典江南水鄉建築的藝術精華。

那碗尹城牛肉裡有溫暖的鄉愁

如今,除世守尹城的族人外,尹氏後人分佈於洛社、武進、金壇、丹陽、句容、宜興等地。宗祠管家尹永良說,每年冬至是祠堂最熱鬧的時候,大量的尹氏後人從外地趕來祭祖,那天的冬至晚飯也特別豐盛,六七百人一起共進晚飯。老尹說,冬至回到尹城聊天敘舊,是後人們最溫暖的日子。

那碗尹城牛肉裡有溫暖的鄉愁

回城的日子,天冷,後人們會帶走尹城的特產——

尹城牛肉,在牛肉香中,感受家鄉從未遠離。

中巷和前巷相連,大多數村民姓臧,尹城牛肉有名,就出自中巷。只是這些年尹城已經不養牛了,牛全部來自雲南、貴州等地的散羊牛,集中屠宰後運到尹城,進行加工。

那碗尹城牛肉裡有溫暖的鄉愁

創始人臧大柱說,尹城牛肉是尹城村臧氏祖傳百年的美食,到臧大柱手裡,已經是第6代。

大柱說,尹城牛肉好吃,一方面是牛種好,另外就是使用傳統工藝加工,溫火燒製。牛肉每年供應期從9月至次年6月,長達10個月。大柱說,一年賣牛肉四五千斤,八成線下賣,兩成線上走。

牛肉店的招牌也就是紅漆在牆頭寫的幾個紅字,但聞香來買牛肉的人不少,尤其到過年的時候,村子的小路上經常堵車。今年豬肉貴,吃牛肉的人便多了起來。中秋剛剛上市的尹城生、熟牛肉價格達到了80元和110元,比一般黃牛肉要貴20-30元。

那碗尹城牛肉裡有溫暖的鄉愁

尹城村有個名人不得不提,中國好人趙逸人,1950年2月出生的她,1973年從武進嫁入尹城,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當年已是兩個孩子媽的趙逸人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南京農學院。1982年大學畢業後的趙逸人一直紮根桃田,一晃30多年,她用知識和技術一路提升陽山水蜜桃的品質。


來源:無錫漫生活(ID:xichengxiaos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