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牆拆掉後,浦東村民在“家門口”過上了好日子【我們的30年·見證】

圍牆拆掉後,浦東村民在“家門口”過上了好日子【我們的30年·見證】

患有肺氣腫的周浦鎮界浜村村民陸永祥,有段時間沒去醫院配藥了。“家門口就能配到藥,不用特意跑醫院,越來越方便了。”而作為土生土長的界浜村人,村黨總支書記姚輝與村民一樣感同身受。“現在村裡一年一個樣,每年都有令人驚喜的變化。”他說。


浦東開發開放30年,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大變化。2017年開始的“家門口”服務體系建設,更是在全區36個街鎮、1300餘個居村打造了“家門口”服務中心、服務站,讓浦東老百姓在最熟悉的地方,感受到高品質服務帶來的美好生活。


特色項目幫助增收


3月的界浜村,百畝桃花盛開,“桃源界浜”的美名便是由此而來。在界浜,80%的村民家中都種有桃樹,姚輝家也有2.5畝桃林。

圍牆拆掉後,浦東村民在“家門口”過上了好日子【我們的30年·見證】

“30年前,大家種桃沒什麼技術,種出的桃子個頭小,品相差,很難賣出去。”姚輝告訴小布,小時候,他經常跟著奶奶,騎著三輪車去擺攤賣桃,一天吆喝下來,最多賣掉三五十斤,差不多賣一半丟一半,“想想就心疼。”


這兩年,情況完全不同了。村民們種的桃子不僅個頭大、品相好,產量也增加了不少。這得益於界浜村“家門口”服務中心開設的特色服務項目——“農業小庭”。


“農業小庭”每月定期開課,為村民提供農技培訓與推廣、銷售對接等服務,幫助村民實現增收。以“農業小庭”為平臺,界浜村還與周浦鎮農投公司合作,將村裡的“湖景蜜露”桃打造成了品牌商品。


圍牆拆掉後,浦東村民在“家門口”過上了好日子【我們的30年·見證】

△ “湖景蜜露”桃


“村民只要將蜜桃送到鎮農投公司,由公司進行分類、包裝、配送,幫大家賣桃。”姚輝說,村裡還引入區域化黨建單位參與“家門口”服務項目,通過認領桃樹等方式,幫助村民打開銷路。


生活小事不出居村


村民實現增收的同時,生活也越來越便捷,獲得感滿滿。前幾天,姚輝在村裡巡查,陸永祥一見到他,就感嘆道:“姚書記,我們的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原來,3月27日一早,老陸起床後感覺有些氣喘,便打了一個電話給村“家門口”服務中心衛生室的全科醫生朱怡。沒多久,朱怡提著急救保健箱來到了老陸家。


圍牆拆掉後,浦東村民在“家門口”過上了好日子【我們的30年·見證】


量血壓、聽肺音……經過一系列檢查,朱怡診斷老陸是慢性支氣管急性發作。“別擔心,我回去給你開點化痰止咳的藥,下午中心的同事就會給你送來。”她對老陸說。


老陸患有肺氣腫好多年,需要長期服藥,以前配藥要去醫院,現在那些常用藥村衛生室都有,走幾步路就能配到。“全科醫生還會上門服務,真是太方便了,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他說,“‘家門口’服務帶給我們的好處真是太多了。”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這是陸永祥和不少村民的感受。浦東開發開放30年來,農村地區的面貌日新月異,為民服務越來越豐富、便捷,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了。


圍牆拆掉後,浦東村民在“家門口”過上了好日子【我們的30年·見證】


姚輝說,“家門口是老百姓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社會治理的第一線。”2017年5月起,浦東新區著力推進“家門口”服務體系建設,在居村提供黨群服務、政務服務、生活服務、文化服務等七大類基本服務,讓百姓“生活小事不出居村、教育服務就在身邊”。


構建全方位為民服務體系


教賣桃、幫配藥……界浜村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打造了從不打烊的“家門口”,構建起不間斷、零距離、無縫隙的全方位為民服務體系。


在“家門口”服務中心的空間佈局上,界浜村動足了腦筋——南區建設文化服務站、衛生室,北區建設黨建服務站、市民事項受理服務站、聯勤聯動站,再拆掉村委會原來的圍牆,通過德和廣場、懷信步道連接起南北兩區,串起了整個“家門口”服務中心。


更主要的,在於服務的豐富程度和便捷性

* 《門急診就醫記錄冊》用完了,來到“家門口”服務中心,通過“遠程視訊”連線鎮社區事務受理中心,不到十分鐘就能申領一本新的記錄冊;

* 閒置空地變身大型活動空間、中心文化服務站推出各類興趣班……

“村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充實。”姚輝說。


圍牆拆掉後,浦東村民在“家門口”過上了好日子【我們的30年·見證】


自從村裡有了“家門口”服務中心,不僅辦事方便了,文化生活也更豐富了。“以前村委會有圍牆,工作人員下班後村民就進不來,現在圍牆拆掉了,村民隨時隨地都能走進‘家門口’。”姚輝說,“有不少村民一有空就會來‘家門口’坐坐,這裡總是熱熱鬧鬧的。”


攝影:沈馨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