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文 王遂社

在一次聚會上,日本漢學家池田大作與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興致勃勃地談起了華夏文明。池田大作即興問道:“閣下如此傾情古老的神州大地,假如給你一次機會,你願意生活在中國這五千年漫長曆史中的哪個朝代?”

湯因比略作思索,回答說:“要是出現這種可能性的話,我會選擇唐代。”“那麼……”池田大作試探地問:“你首選的居住之地,必定是長安了。”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不只是湯因比對唐朝如此青睞,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也曾為了一睹“唐朝的天空”,於1924年專門“去過長安”,親身體驗。

是啊,唐朝終究是個偉大的時代。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仁人志士都對這個叫做“唐”的王朝傾心不已。它的雄健強盛,它的崇尚功名,它的奮發高蹈,它的醉臥沙場,它的劍膽琴心,它的縱情豪飲,它的綿綿長恨……夢迴大唐,其實就意味著對一種生活狀態,一種價值追求,一種精神境界,一種理想模式的嚮往與探詢。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在著名網絡作家“騎桶人”的小說中,唐朝、長安這樣的字眼無數次地出現。他在小說中講述了一個關於唐朝長安大興善寺的故事:“在我存在於這個世界之前,傳說就已經在長安城裡流傳了。人們說他是不死的,他的生命甚至比長安城更為久遠。他彷彿是長安城的某種象徵,他與長安城一樣古老、神秘、冷峻,唯一的不同是長安城是巨大無邊的,而他卻僅僅是一個人。”長安城究竟大到了什麼程度?據史料記載,唐長安城面積達84平方千米,是漢長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時期的拜占庭王國都城大7倍,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6.2倍,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之一。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壯哉,唐朝!

夢迴唐朝,帶給人最大的感觸是:大唐帝國胸襟天下的恢弘氣度……

在政治上,有“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其磅礴壯觀、雄視天下的煌煌氣象,古往今來,為大唐帝國所僅見。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在軍事上,有“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醉和金甲舞,擂鼓動山川。”其揮斥風雲、氣吞山河的威武氣勢,堪稱冠蓋古今。

在外交上,有“受命辭雲陛,傾城送使臣。始覺儒風遠,殊方禮樂新。”其泱泱大國使於四方的盛典儀式,何遜於當代?

在文化交流上,有“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遊。”其滄海漠野不以為險阻,熙然綏然,近悅遠來,儼然一派撫有四方、天下大同的坦蕩風姿。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在當今交通便利、地球已凝聚成村落的信息時代,人們想無拘無束地面對天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生活在大唐帝國鼎盛時代的國人卻早已從心理上超越了時空概念的約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唐朝之所以堪為“大唐”,首先在於其朝野臣民心理上的包容天下,廣大無邊。這種心理作用於人生,則呈現為舉國上下普遍持有的積極進取、通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尤其是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名句,留給後人的不單是引發心靈共鳴的慨然激賞,還有行跡天下、心胸曠達,何患得失於一時,方不負大唐帝國撫有四海、天涯為鄰的赫赫聲名的遠大抱負!這種人生態度,又演繹為大唐帝國重征戰、輕生死的勇毅和浪漫:“男兒本自任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豪邁、勇敢、一往無前!即使是艱苦戰爭,也壯麗無比:“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即使是出征遠戍,也爽朗明快:“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在日常生活中,即使貶官遷謫,也有同僚相勉:“嗟君此別意如何,駐馬銜杯問謫居。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即使落第才子,也有摯友諍言:“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即使失意獨酌,也是另一番氣派:“悶向酒杯吞日月,閒將詩句問乾坤!”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唐詩中流傳至今的一則故事,頗能說明大唐帝國朝野上下的價值取向。郭震少有大志,曾作《寶劍篇》託物言志:“何言中路遭捐棄,零落飄淪古嶽邊。雖復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武則天閱覽後之所以大為讚賞,就是因為詩中透射的不甘沉淪、渴望建功立業的英雄氣概,正是大唐帝國奮發強盛的內在動力。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據史料記載,在唐朝統治的萬花筒般的三個世紀中,幾乎亞洲的每個國家都有人曾經進入過唐朝長安這片神奇的土地。在前來唐朝長安的使臣中,最顯貴的人物是波斯王伊嗣俟三世的兒子、薩珊王朝後裔卑路斯。7世紀時,薩珊波斯還是唐朝的一個弱小的保護國。在外國使臣中,有許多使臣的地位並不像卑路斯那樣高,但是他們也如同卑路斯一樣,為了各自所代表的興盛,或者是衰落的王朝的利益,到唐朝來乞求恩惠。來到唐朝的僧侶中不僅有大批佛教僧徒,也有許多信奉各種不同宗教的波斯僧侶,例如祆教徒。太宗貞觀五年,唐朝在長安為祆教徒重建了祆寺;景教徒也為在貞觀十二年建立了一所教堂而感到榮幸;武則天時代,摩尼教徒則將摩尼教怪誕奇異的教義帶到了唐朝宮廷。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但長安最負盛名的仍是從印度“海歸”的玄奘所主持的大慈恩寺,高宗李治對這個被授予佛教界最高稱號“三藏法師”的出家人尊崇備至,以至於玄奘圓寂後,在大明宮望見玄奘墓地的高宗,時常思念感傷,於是在公元669年敕令把玄奘遷葬於樊川少陵塬上,同時修建了舍利塔和寺院。今天,這座紀念玄奘的寺院叫興教寺。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長安城內人文薈萃,奇貨雲集,突厥王子仔細揣摩著來自印度的珠寶商的神情舉止;日本的參拜者則以驚奇的目光凝視著粟特的商隊。愛德華·謝弗在他的著作《撒馬爾罕的金桃》一書中曾講到:一個阿曼的猶太商人從唐朝帶回了一個黑瓷瓶,瓶子上蓋著金蓋,裡面放著一枚黃金製作的魚,魚的眼睛是用紅寶石鑲嵌成的,瓶子裡還添加了質量最上乘的麝香。光是瓷瓶裡盛放的東西的價值就達5萬第納爾。他們中也有些是為了尋求知識到大唐長安來的,這些人的表現可能就要謙恭得多。他們的態度與年輕的遣唐使是一樣的——為了能夠準確地翻譯漢文經典著作。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公元743年,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時代。在今天西安東郊長樂坡下興建了一座人工湖,時名廣運潭,這個湖其實就是一個貨物轉運潭。

唐朝人喜歡說的一句俗諺叫做“南舟北馬”,但是在這一年,以馬代步的長安人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他們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船隻都彙集在了這個轉運潭裡,船上滿載著稅物和各地被指派向朝廷進獻的土貢——來自北方的紅氈鞍韉、來自南方的略帶酸澀的紅橘、來自東北的用粉紅色絲綢作為緣飾的毛織物以及來自西域的深紅色的絳礬……所有的貨物都被換裝到了小斛底船上,後晉劉昫在他的《舊唐書》中記載:“駕船人皆大笠子、寬袖衫、芒履,如吳、楚之制。”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那時候長安城有東、西兩個大市場,每個市場裡都有許多坊。東市坐落在貴族和官僚住宅區附近,這裡沒有西市擁擠,環境比西市安靜,場面也更奢華;西市則更嘈雜,更大眾化,西市還是處決犯人的地方。每個坊都被貨棧所環繞,而且都有自己獨特的商品種類和一位“行頭”。依照唐朝法令的規定:每個集市都要陳列出寫明其專營貨物名稱的標誌。

唐朝中期以後,茶葉商人特別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新的飲茶風尚並非僅僅在漢人中流行,據說,來到長安的回鶻人在辦事之前,第一件事就是驅馬前往經營茶葉商人的店鋪。或許,我們今天在西安街頭看見的雲南普洱茶,在那個時代,經過秦嶺的棧道也已經來到長安。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今天,西安人口中的“坊上”已經專指北院門一帶了。但在當年,在盛唐長安有著108個坊。這些坊,西起今天的高新區,東到滻水、灞水,每日的市場熙熙攘攘,香車寶馬,美人才子如雲煙般到來又離開。

西影著名導演蘆葦曾經有一部叫《秦頌》的作品,我認為,這位中國最優秀的、主導《西夏路迢迢》的著名導演,應該再創作一部《唐頌》。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夢迴唐朝,是因為那個時代無所畏懼無所顧忌地引進和吸收,無所束縛無所留戀地革新與創造。如果以藝術精神為例,那麼,西漢是宮廷皇室的藝術,以鋪張陳述人的外在活動和對環境的征服為特徵;魏晉六朝是門閥貴族的藝術,以轉向人的內心、性格和思辨為特徵;而唐朝則是對有血有肉的人間現實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執著。一種豐滿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熱情與想象,滲透在唐朝的文藝與生活中。即使是享樂、頹廢、憂鬱、悲傷,也仍然閃爍著青春、自由和歡樂。象李白那樣笑傲王侯、蔑視世俗、指斥人生、恣情任性,動輒“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甚至“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甚至楊國舅磨墨、高力士脫靴的傳說故事,只有在唐朝才能成為現實。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現在,隨著“唐皇城復興計劃”的實施,穿上“唐裝”的西安古味更濃。典型代表有中國第一個唐風廣場——大雁塔廣場、中國第一個唐詩博覽園、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大唐芙蓉園,向人們演繹了一個活生生的大唐盛世。中國最大的素食齋——大唐素食坊裡,高僧的題字、風格獨特的膳食……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長安是祖先居住的地方。祖先們安貧樂道,他們說,長安是個好地方啊。於是他們棲息在長安歲月燈火通明的大明宮,演繹了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像一隻鳥,無數潔白的羽毛一樣一片一片飄下來。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當然也是祖先們生活最富有的時代,秀才騎著驢上京趕考,女子在灞水邊浣衣,她們的語言似流水般溫潤……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夢迴唐朝,從本質上來說,是追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感知“將來對過去的反應”,是尋求精神的洗禮與思想的超越,是對所肩負的歷史使命的揭示、闡釋與喚醒。因此,讀懂了長安,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如果讓英國的湯因比再活一次,他竟願捨棄倫敦而就長安的箇中真諦。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長安故地 盛世唐朝

注:插圖出自網劇《長安十二時辰》及電影《妖貓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