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催,孩子越慢!對付孩子的磨蹭,聰明的父母都這麼做

本文為小步在家早教原創,歡迎個人關注、轉發、分享

前幾天朋友跟我吐槽:“你說這孩子怎麼辦事這麼拖拉!網課馬上就要開始了,還在那兒刷牙、洗臉,都已經半個多小時了,還沒收拾好,這個毛病什麼時候才能改啊?”

起床慢、洗漱慢、吃飯慢、寫作業更是慢上加慢……不管家長怎麼說,孩子依然不著急。惹得很多家長火冒三丈,對孩子發火。然而,孩子依然改不掉拖拉磨蹭的毛病。

看起來都是做事兒慢吞吞,不同孩子磨蹭背後的原因可不一樣,甚至,同一個孩子在不同場景下磨蹭的原因也都不一樣。想要解決磨蹭問題,就要從不同原因著手處理。

你越催,孩子越慢!對付孩子的磨蹭,聰明的父母都這麼做


孩子磨蹭的原因

有時,很多家長看到的只是孩子磨蹭拖拉的行為,卻看不到孩子磨蹭拖拉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那如何解讀孩子磨蹭拖拉不良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呢?接下來我們從生理、心理、行為三大方面進行了解。

1.生理原因

人的大腦中,有一個叫前額葉皮層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計劃、控制、注意力和執行力等。人從出生後,前額葉到2-3歲時才正式開始發育,一直持續到6歲達到高峰,6歲後發育就會趨緩。所以,在3歲到6歲的急速發展時期,家長要對孩子前額葉皮層正確訓練,逐漸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生活,培養時間觀念。

尚未建立明確的時間觀念:2-4歲的孩子,對時間觀念有所瞭解,但是還不太清晰時長;5-6歲的孩子,雖然對時間“今天”“明天”“後天”,以及整點和半點有所瞭解,但是,具體到幾點幾分,孩子還相對模糊。

年齡發展特點,能力不足:針對3-6歲的孩子,主要是由於孩子的生理發育及生活能力不足,而導致磨蹭拖拉,也就是無意磨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家長不用太著急,要尊重孩子的節奏,給孩子點時間,慢慢改進。

你越催,孩子越慢!對付孩子的磨蹭,聰明的父母都這麼做


2.心理原因

給孩子貼標籤,心理暗示:孩子磨蹭拖拉的行為習慣,也是與家長長期暗示有直接的關係。比如:家長整天對孩子說:“你這兒也慢、那兒也慢”等,這就無形中給孩子貼上了負面標籤。長此以往,這種暗示就使孩子按家長說的方向發展。

孩子沒有自主選擇權,消極抵抗:有些家庭,一切事情都是父母安排妥當,孩子沒有任何自己選擇的機會,他們必須按父母的要求執行,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用拖拉磨蹭來消極對抗。

未被家長“看見”,想引起關注:這裡所講的孩子未被家長“看見”,是指家長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瞭解孩子的想法。這時,孩子就會感受到:爸爸媽媽沒有專心陪伴。反而,等孩子變得磨蹭的時候,家長的注意力才會轉移到孩子身上。


你越催,孩子越慢!對付孩子的磨蹭,聰明的父母都這麼做


3.行為原因

受父母的影響:在生活中,孩子會模仿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如果家長在生活中磨蹭,缺少時間觀念,孩子也會模仿大人的拖拉行為。

缺少計劃性和條理性:比如:孩子只想看動畫片、玩手機,幼兒園老師佈置的手工作業一拖再拖,等到開始做作業時,又開始一邊寫作業,一邊看漫畫書。沒有條理性和計劃性的孩子,即使有大把的時間,做事也不會高效。

行為未被家長認可:孩子受到家長的鼓勵和認可,這時他會有成就感和價值感,反之,孩子會認為“我不行”“我不能”“我沒有價值”,因此做事情會出現磨蹭拖拉的行為。


你越催,孩子越慢!對付孩子的磨蹭,聰明的父母都這麼做


孩子拖延怎麼辦?

知道了孩子拖延的原因,就要對症下藥,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1.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幫助孩子完成制定目標

很多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磨蹭拖拉、沒有時間觀念,那不妨通過Smart原理來幫助孩子制定計劃。Smart是指5個英文字母的首寫字母組合,分別是:Specific、Measurable、Achievabale、Realistic、Time Bound.

Specific:明確的。在給孩子制定計劃時,要清晰具體,孩子一看就明白。可以在孩子做某件事情時,放一個時間表,教孩子認識時間:秒、分、時,這樣孩子能看到時間,以示提醒,也會減少磨蹭拖拉。

Measurable:可量化。要有一個可以量化的目標。比如:在孩子畫畫時,不東張西望,不擺弄東西等。

Achievabale:可達成。家長制定的計劃,是孩子通過努力可以達成的,而不是竭盡全力都無法實現的事情。

Realistic:可行的。制定的計劃具有可實施性,方便孩子執行。比如:孩子在每天晚上睡覺前完成一幅畫,週末時,在晚飯之前完成一幅畫。

Time Bound:有時間限制。制定的計劃一定要有期限。

通過Smart原理,讓孩子一步步完成,孩子才會更加有價值感和成就感,下次還想做到更好。在家長學會Smart原理後,可以給孩子制定任何計劃,例如:寫作業、睡覺、起床、玩遊戲、看電視等計劃,逐漸讓孩子養成自律、守時的好習慣。

同時,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引導他們做適合他們的合理目標。如果目標定得太高,孩子再怎麼努力都無法達成,孩子將會有挫敗感,也不利於後續配合家長完成其它計劃。如果目標定得太低,孩子很容易達成,這樣孩子將會失去奮鬥的熱情。


你越催,孩子越慢!對付孩子的磨蹭,聰明的父母都這麼做


2.不要過於著急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希望立馬就能出結果。但問題並不能輕鬆過被解決。最好的方法是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和足夠的緩衝餘地,並和他一起成長。

3.少催促,多表揚

當孩子很久都沒做好一件事的時候,家長總喜歡催催催,結果越催促孩子做得越慢。

這時不妨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用鼓勵代替催促。尤其當孩子在做事情上有了明顯的進步之後。

比如你可以說:“寶寶真棒,今天比昨天洗漱的時間快了5分鐘!”“今天作業寫得真快!你肯定沒有東張西望,真棒!”多在孩子快的時候表揚它,孩子也會慢慢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有了自信,告別拖延。

你越催,孩子越慢!對付孩子的磨蹭,聰明的父母都這麼做

4.家長要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改掉拖延症,提高主動性,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出好的示範。比如在家辦公的時候不拖延,及時完成任務;答應孩子要早起做早餐,就按照約定按時起床等。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很多時候孩子磨蹭拖拉,也是模仿的不勤勞的家長。

5.讓孩子自己承擔拖延的後果

不管言傳身教多少次,孩子就是不聽?這時候你可以試試放寬手,不再幹預,讓孩子自己承擔拖延的後果。比如上學之前的準備工作做了很久,不管怎麼催都沒用,這時候你不妨按照孩子的節奏走,即使遲到了也不要慌,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因為磨蹭導致的這個結果,會比口頭說教管用很多。

當發現孩子出現磨蹭拖拉的問題時,一定不要心急,先搞清楚原因,再找解決辦法,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