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初读是都市风水,再读却是职场险恶

最近经常写鸡汤。今天换换口味,拿出曾经写的短篇小说,和大家分享。

一个故事,初读是都市风水,再读却是职场险恶



“我从不信这些迷信的东西。”烧烤摊上,我一口把烤翅中的鸡皮撕下。在吃烧烤,我喜欢吃十多年的地摊老店。老店,吃着就有一种莫名的安心感。再来口扎啤,真的是享受。

“可是话说回来,好多事情真的奇怪,根据解释不了,除非这世界上有鬼。”马老板刚说完,一阵凉风就吹过来,街两侧的杨树哗哗作响。杨树断枝后的伤疤,像一双双眼睛一样,盯得我后背发凉。

可能是担心犯忌讳,我语气软了一些:“我不信鬼,但我信风水。藏风得水的那一套,还是能用科学解释的。”

“呸。”大胖把嘴里的鸡骨头吐出来,“狗屁风水,上世纪,风水就是电磁学,现在,风水又成了量子力学,在将来,风水不知道又成什么了。反正风水哄弄不了老子。”

大胖、马老板和我是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就都在本地找了工作,有空就约在一起谈天说地,拉呱吹牛。大胖和我吃上了国家粮财政饭,马老板做点小买卖,过得都还算滋润。

马老板翻了一个白眼,又转头对我说:“风水中医都是经验科学,也在认知中发展。亚里士多德的定律还在比萨斜塔被推翻了呢。对了,跟你们说说咱本地的故事吧。”

“咱本地还有啥故事,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你那还有啥故事。”大胖怼了一句。

马老板嘿嘿一笑,神神秘秘地说了个故事。

“我今天讲的就是咱城区的那个地标,高台公园。”

上世纪90年代,还没有高台公园。当时的道路规划,也不是现在这样横平竖直的街道,而是个断头路。路直接冲着当时的一个大单位,好像是个什么大国企。

一开始,大家都说这儿风水不好,很明显的冲路煞。但这个国企在第一任领导的带领下,蒸蒸日上,也没见什么不好的。大家又开始说这是流年运发财贵,反而是大吉。反正风水这种事情,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

第一任领导因为业绩突出,提拔到省里了。随后,这个单位的噩梦就开始了。第二任领导没干一个月,肝上就长了东西需要做手术。副职领导随即顶上,可原来身体健健康康的他,一开始主持工作,就小病不断,磕磕绊绊地干了半个任期。连续两人生病,这事在小城传得风言风语,有的说是第一任领导的八字硬,天生是降龙的名,能让断头路的龙头低下来,以供其驱使。有的说是这是流年运转,都是缘分。风言风语传到第二任领导病愈回来,也没消散。

事情出来了,一直拖着也不是个办法。可是在当时,妄议迷信事物可不是小事。迫不得已,第二任领导把中层干部全都喊来寻求对策,就跟当下的头脑风暴差不多。

大家在会议室里叽叽喳喳,可能用的建议不多,死马当做活马医,就按照老祖宗的风水想想办法。

上策就是请块泰山石。断头路的冲路煞不好破解,这种城市风水,气太盛。就好似双刃宝剑,命格硬的所向披靡,命格弱的反伤自己。解决的方式就是挡气,让气不那么冲。可是当时的条件下,谁敢在单位门前放硕大一块石头?影响市政美观还算小事,如果被扣上迷信的大帽子,还不如生病呢。上策自然不能用。

中策就是单位搬迁或者让街道改路。堂堂一个大单位,因为这点子虚乌有的事情,搬迁了,不被人笑话么。改路又涉及市政规划,一方面没什么理由改规划,另一方面真的等规划下来,领导都不知道换了几茬了。中策也被否决了。

下策就是原封不动,信则有不信则无。领导当时也认为,一动不如一静,就这样晾着吧。可是会上一个中层领导突然说了一句:“咱单位不是回来个研究生呢,问问他吧。”

于是,稀里糊涂的,马老板的大爸就被领导喊进了办公室。大爸是第一批回来就业的研究生,学的是园艺设计。当时大家都尊敬大学生,就把比大学生还厉害的研究生推选出来了。

是大爸刚刚毕业,啥都不会。面对领导的问题,大爸面露难色:“学校里是学过一点风水的皮毛,但是这个...”

一听大爸学过,领导大喜过望,也不等大爸说完:“不愧是咱们单位的优秀人才,学过就应该毛遂自荐啊,这样吧,你把这事稳妥处理好,两个月内见成效。”

大爸平时就对这事有所耳闻,知道领导都协调不了,自己也肯定干不了。还没来得及,领导就发话了:“不换思想就换人,组织这么看重你,你这儿反倒好,来点考验就退缩。”

在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下,大爸应下了这个活。有时候不得不佩服领导的水平,别管领导干不干得了,手下就得干得了。而且手下干得好了是领导的本事,干不好了是手下的责任。

书到用时方恨少,大爸开始各种学习,探索解决之道。思来想去,大爸想到了在大学时期教城市规划的老教授。犹豫再三后,大爸给老教授写了求助信。

等待回信的时间,大爸也没闲着,前前后后拜访了邮电局家属院的老阿婆、老城区的瞎子等等,可大家不是说只会算命不懂风水,就是说这是城市命脉不能动。踏破铁鞋,也没找到愿意帮忙的。到后来,大爸直接就吃闭门羹了。

无奈,大爸只能守在邮局,全部希望压在了老教授的回信上。每天寄信守信的人进进出出,每一次信件分拨,都波动着大爸的心弦,也消耗着大爸的耐心。

眼瞅着一个月过去了,整个邮局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大爸了,信还没到。

“算了,我是办不了这个事了。”大爸拍拍屁股,从邮局的台阶上站起来,走到单位配的凤凰自行车旁,右手拨动了两下铃铛,一脚把车撑子踹开,准备回去给领导撂挑子。

“马同志,干啥去啊,你的信。”分拨员喊住了大爸。

大爸瞬间如释重负,把自行车随手一扔,冲到柜台前。

“收封信而已嘛,值当得等一个多月嘛。”分拨员边嘟囔着,边把信递给柜台组长。

还不等柜台组长说话,大爸一下子把信抢了过来。信封上印着北京某某大学的红字,让大爸彻底的放下心来。

“谢谢领导,谢谢同志,谢谢谢谢。”大爸高兴地语无伦次,把信装到帆布包里,蹬上自行车回去了。回单位的路上,大爸不停地拨弄着自行车上的铃铛,为哼着的小曲当伴奏。

回到单位,已是傍晚时分。大爸把信拿出来,轻轻地撕开。信上一共写了两句话。

“个人利益为下,集体利益为上;风水格局为下,人民群众为上;大拆大建为下,四两千斤为上”。

看到这里,大爸在心里一阵苦笑:“还和指导我的时候一样,卖关子,说一堆屁话,等于啥都没说。”

接着往下读,又是这样一句。

“山水相接,方圆相容,遇风化之,遇气导之。”

看着这些似是而非的话,大爸一阵阵地心绞痛。每个字都认识,可是哪句话都没懂。

遇到问题找组织,莫得办法找领导。上辈人的行事风格就是这样。

于是,大爸拿着教授的回信,在车棚旁边,截住了准备下班的领导。

领导读过信后,哈哈地笑出声来:“小马,亏你还是大学生呢。这封信都没读懂?”

大爸讪讪一笑,垂手弯腰,准备听听领导的高见。

“咱单位又不是没电话,打电话问就是了。从电话上问清楚哈。”领导一下跨到车上,迎着夕阳往西骑了。

领导不愧是领导啊,别看领导不懂,可领导总有解决问题的方式。大爸心中冒出了这个念头。

 第二天,大爸跟教授通了电话。除了聊聊家常以外,教授告诉大爸,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在断头路的尽头建一个南圆北方,南水北山的高台。

以圆引气,以水蕴气,以方固气,以山镇气。

但是这种高台太显眼,不容易融入城市规划,不容易被群众接受,意图也太过明显。所以要从群众角度出发,修成一个广场或者公园,既美观了城市,又实现了目标。

有了方法,其他就好做。经过协调,高台就落在了断头路的尽头。虽然从此之后单位领导还是小病不断,不过直到退休都没生过大病。继任者也都正正常常,没稀奇古怪。随着机构改革、国企改革,单位被撤销,这段故事也就慢慢被人淡忘了。

一个故事,初读是都市风水,再读却是职场险恶


“你大爸还有这段故事?”一个故事的时间,大胖桌前多了二十根铁签子。“怪不得没事就跟我和大高传播这种迷信思想。”

“不是,大爸告诉我这个故事的意思,让我别再吃财政饭,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打工。”

“这个和吃不吃财政饭有啥关系?”我没搞明白其中的逻辑。

“后来大爸才知道,领导早就请高人看过了,方法也很简单,放块大点的泰山石就行。高台后来维修的时候,基座就是泰山石。”马老板不经意地沉了一下脸。

“既然领导都知道该怎么办了,那为什么还让大爸跑来跑去,设计广场高台?难道是,大爸被当枪使了?如果扣大帽子,肯定是大爸设计的问题了...”

“这就是自己琢磨了。吃饱喝足,各找各妈。有机会,我这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可以分享。”

一个故事,初读是都市风水,再读却是职场险恶



故事就到这里。如果你是领导,高台修还是不修?怎么修?

如果你是教授,信是回还是不回?怎么回?为什么方法只能在电话里说?

如果你是大爸,领导安排任务,你会怎么做?

评论区里等待您的高见!

职场鸡汤不好喝,每天一汤,伴你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