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健康靠營養,你每天的營養吃夠了嗎?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營養,營養這個話題,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我們經常會說這個食物有營養,那個食物營養價值非常高,這些營養就在我們每天一餐一食當中,而陌生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從食物中獲得營養,可是呢,對營養的瞭解卻是非常的少。

那麼,什麼是營養?

營養與人體有什麼關係?

營養與健康有什麼關係?

營養能幫助我們恢復健康嗎?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走進營養,學習營養。

被誤解的營養

在我和許多朋友溝通交流關於營養的話題時,我發現真正懂得營養的只有那麼少部分人,有太多的人對營養知識知之甚少,有太多的人對營養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表面。

總結來講,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貴的,就是有營養的;

2.稀缺的,就是有營養的;

3.葷的,就是有營養的;

4.營養就是要多吃飯;

這樣的情形,大家在生活中都遇到過。

就這樣的營養觀念,勢必會導致營養不良,營養不均衡。

那麼營養不均衡,營養不良會導致什麼後果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營養與健康

我們先來了解營養。

什麼是營養?

營養就是指通過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並利用這些營養物質來構建組織細胞,修復組織細胞損傷,為組織細胞提供能量,調節各種生理功能,維持正常的生長和發育,以及各種體力活動的過程。

這樣一個定義,應該是對營養的正式和準確的解釋。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在講到營養這個詞的時候,通常理解成例外一種意思。比如說,我們經常講“這個食物營養很豐富”,“那個食物中營養含量很高”,這些描述裡面講的營養實際上指的是營養物質。

我認為不管是把營養當成動詞來理解,還是當作名詞來理解,這都不是什麼問題。關鍵在於我們還是要對營養的正式定義有所瞭解,這樣方便你更深入的去學習營養學知識。

什麼是營養素?

營養素指的就是營養物質,比如VC、VE、鈣、鐵、鋅等等,這些單個的物質就被稱之為營養素。

營養素分為必需營養素和非必需營養素這兩類:非必需營養素指的是可以身體內自行合成的營養物質;必需營養素指的是不能在體內合成或者在體內合成不夠的營養物質。

人體是一個高速運轉,非常精密的有機體,超越你所見到任何設計精良機器或設備。

構成人體的最小單位是細胞,人體由200多種不同的細胞,約有70兆細胞構成。

細胞與細胞相連接,形成了組織;

組織與組織相連接,形成了器官;

器官與器官相連接,形成了系統;

系統與系統相連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人;

那麼構成這些細胞,組織,器官的物質是什麼呢?就是營養,它是建造人體的原材料。人體大部分營養物質可以在體內合成,只有少部分不能在體內合成或體內合成的不夠,因此,需要從我們的食物當中去獲取,我們把這些營養稱之為必需營養物質,這樣的物質總共有40多種。我們可以把它們分成7大類,分別是:

1.蛋白質

2.脂類

3.碳水化合物

4.維生素

5.礦物質

6.水

7.膳食纖維

這7大類物質,有的參與人體的構建,有的參與生命代謝。

我們每天要吃飯,吃進去那麼多的食物,就是為了從食物中獲得這7大類營養。

營養沒有貴賤之分,沒有好壞之分,因為他們都是人體需要的,缺一不可,缺乏就會發生問題。

在此之前,可能有人只知道餓了就要吃飯,不吃飯沒有力氣,頭會暈,精神會不好,肚子餓了會咕咕叫。而不知道吃飯原來根本核心就是要從食物中獲得營養。

人需要營養來構建血、肉、骨、皮毛等組織器官;

需要營養來參與身體的新陳代謝;

需要營養的合成,分解,交換,反應,傳遞等生理反應來支持生命活動;

人體當中每一秒鐘,都可能有數億個反應在同時進行;

大家來想一想,當身體攝取的營養不夠,或者不均衡的時候,那麼身體的組織細胞得不到營養,細胞處於一種飢餓的狀態,一種虧損的狀態。這樣組織細胞就不能夠好好的幹活,工作的能力就會打折,導致身體免疫力,自愈力受損下降,就會容易受到致病因素的侵襲,結果就生病了。

沒有營養就沒有生命,營養是生命的根本。

那麼,營養如此重要,我們人體一天需要多少營養?這些營養從哪些食物中可以獲得呢?

現代人的飲食方式,營養吃夠了沒有?

在我們國家,有這麼一個機構,叫中國營養學會,這個學會在1945年就成立了,到現在半個世紀過去了,知道這個學會的人還真的不多。這個學會編著了兩本書: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另外,還有一本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編著的《中國食物成分表》

通過這幾本書你就可以瞭解到,什麼食物中有什麼營養,每天要吃哪些食物才能做到營養均衡。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是一本指導全中國人民吃飯的書,它裡面告訴你,每一天要吃到哪些食物,每一類食物需要吃到多少量,都給出了相應的參考,而且他還用膳食寶塔的形式很形象的展現出來了,現在最新的版本是2016版的。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這本書就更具體了,具體到了每一種營養素。根據年齡的不同,勞動強度不同,性別的不同給出了每個人在一天當中每一種營養物質需要攝入的量。也就是說每天需要攝入這麼多的營養才能夠滿足身體一天的基本需求。

《中國食物成分表》這本書裡面列入很多常見的食物,告訴你每100gs食物當中不同營養素的含量,比如說,蛋白質含多少,脂肪含多少,維生素含多少,等等。

這幾本書,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買回來看看。

恢復健康靠營養,你每天的營養吃夠了嗎?

大家可以參考這張圖,看自己每天的飲食有沒有吃夠,吃好。這是最低要求。

恢復健康靠營養

營養可以幫助我們改善疾病,恢復健康嗎?

如果今天我說可以,營養可以幫助我們調理好疾病,讓我們恢復到健康的狀態。

你一定不相信。你會說這怎麼可能。長這麼大,我為什麼沒聽說過呢?

你當然沒聽說,因為我們從一出生,我們就被周圍的環境影響,被告知生病了你就得看醫生,吃藥,打針,甚至是手術。而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生病了,還有其他的方法恢復健康。我也是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了20幾年,我才有機會知道,原來不是一生病了,就得打針,吃藥,看醫生的。我們身體就有一個自愈系統可以幫助我們恢復健康。

一個傷口,藥物不能使他長好,要我們的身體調集修復傷口需要原材料,來修復好傷口,這個原材料就是營養。

一個人骨折了,醫生能做的是幫你包紮好,幫助你恢復的是你的身體,你的身體會調集修復骨頭需要的營養來修復你的骨頭。

在這裡我不是要否定現代醫學,現代醫學的存在必定有它的意義。我只是想告訴大家,學一點營養,懂一些健康知識,學會聰明的看病

關於營養與健康的關係有多麼的緊密,我已經說了很多了,最後我用一個疾病的例子來再次說明。

在歷史上有一種病,叫做“壞血病”,這種病主要以牙齦出血、牙齒鬆動、皮膚及黏膜出血為特徵。據史料記載,這種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距今天已經有3500多年了。這種病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困惱著我們人類。

500多年前,人類開始了史無前列的航海探險。隨著這一壯舉,歷史悠久的壞血病也規模空前的大爆發了。

在長達數月的航海中,船員們有一半以上死於壞血病,有的船上甚至所有的人都死於壞血病。

後來,到了16世紀,英國海軍上將約翰.霍金斯發現,在漫長的航行中,船員的壞血病的可能性與他們只吃乾糧食品的時間成正比。當時船員的食物主要是乾糧、鹹菜、醃肉。當給他們提供新鮮多汁的蔬果時,他們就會很快的恢復健康。

從此以後,人們知道,新鮮水果和蔬菜可以預防壞血病,這件事情直到18世紀以後仍然只是一種經驗,其中的道理何在,人們並不清楚。

直到20初,1912年,一個叫豐克的荷蘭科學家,提出了維他命的概念,他把食物中這種很少量、未知結構的、又能引發壞血病的物質命名為維他命C。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維生素C。

我們的健康內容主要關注這幾方面:營養醫學·自然療法·健康思維·健康觀念的建立

讓關注健康的你,能夠深入瞭解健康,培養優秀的健康思維,收穫豐富的健康知識,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並能夠把這些應用到生活中,實現健康生活,開啟幸福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