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陷入"自卑旋涡"?建立"自我效能感"很关键,家长早知早受益

有些家长反应:孩子小的时候非常的活泼开朗,每天叽叽喳喳,围在身边说个不停。对于很多新鲜事物总是充满着热情,想去尝试,想去挑战。但是现在孩子逐渐长大了,反而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了,越来越害羞了。甚至有的时候遇到小区里的邻居见面都不知道打招呼,而是扭扭捏捏地躲避在父母的身后,避免眼神的交流。

像这种与陌生人不敢大声交谈,遇到熟悉的人,不敢打招呼,非常胆小懦弱自卑的表现,你家孩子存在这一的问题吗?有些父母总是认为孩子的这些小问题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慢慢改善,其实则不然。如果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没有多加注意,可能长大之后会变得更加的严重,由最开始的不自信,到后面的自卑,再到抑郁甚至人格缺陷。

孩子陷入

小林小的时候长的非常可爱,眼睛又大又亮,头发乌黑,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她。争相跟他玩耍,因此小林拥有许多赞美与同伴,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小林因为吃的比较多长得有点肥胖。在学校里面开始有同伴嘲笑她肥胖,甚至鼓励她。小林因为没有玩伴,并且受到嘲笑开始变得郁闷、自卑,由于没有人意识到小林的问题,小林的抑郁情绪得不到引导,反而是不断挤压,最后小林产生了割腕自杀的想法。

所以,当孩子自卑倾向的时候,要警惕孩子掉进"自卑的漩涡"。家长一定要耐心地引导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否则,孩子就会深陷在自卑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这个时候最主要的方法是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孩子陷入

一.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早在1996年,心理学家就针对自我效能和儿童的学业成绩的关系,做过一项心理学的实验。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十岁到十四岁的二百多名学生,研究内容是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做对比分析。

研究的结果表明:儿童和家长的自我效能水平程度可以在一定的方面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做事高效能的人,面对困难更有信心, 做事情的时候会选择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也愿意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解决问题。相反的,自我效能比较低的人是完全相反的。

孩子陷入

"自我效能感"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诸多益处

首先,自我效能感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更加的独立。

自我效能感比较强的孩子一般拥有健全的人格,性格活泼开朗,拥有自强不息的品质。在生活中,他们面对挑战与挫折,往往思考方式是:我可以将这件事情做的更好,我可以凭借我的能力把这件事情完美完成。孩子这种自信的、积极的心态也会为他们以后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自我效能感强的孩子有着比较明确的目标。

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强的孩子会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能够为实现这个目标儿付出不断的努力,最终完成目标。相反,自我效能感差的孩子,首先会想到的是:我不能完成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太难了,完全没有头绪!

孩子陷入

我们班上就有这样的例子,两个孩子的家庭背景是相当的,经济条件也是基本上持平的。但是甲同学的父母会经常对孩子进行鼓励与教育。乙孩子的父母呢,就会经常打击孩子。当我们班里面组织了一次爬山活动的时候,甲和乙个孩子的能力就完全表现出来了。

老师将同学们集中在山里面,要求同学们自由采集植物样本。山峰是蜿蜒曲折的,山路路线错综复杂,植物繁多。乙同学看到这么多的山峰和植物,就非常的沮丧,认为这里地形复杂,乱七八糟,不知道如何下手。但甲同学就能够非常积极的说,这个没问题。我要设计XX样的路线,采集XX少样本,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想要攀登高峰,采集最珍贵的资料。

孩子陷入

甲乙两位同学对比就很明显,因为"自我效能感"不同,在同样的事情面前,表现天差地别!

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家长要做好这三个方面的教育

一、让孩子体会成功的乐趣

如果交给孩子的任务非常庞大,艰巨,孩子肯定不愿意去执行,或者是认为无法下手。相反,如果把任务分割成为一个个小任务,就会容易完成。就比如说邻居家的孩子小王,因为新冠病毒的原因,现在大家都在家里上网课了。小王有六门专业课,学起来非常的痛苦,父母做辅导也是非常的痛苦。

每次学习做作业就像上刑一样,全家人都受罪。后来,小王的父母痛定思痛,决定改变教育方式。首先。他们将六门功课细分出来,按照时间段划分,一上午完成三个科目。每个小时完成一个科目,在每个科目下面又分设了10个小目标。让孩子通过闯关的形式,一个目标接一个目标的完成,孩子目标感变强了,任务完成的能力变好了,不知不觉中,一天六门功课全部做好了。

孩子陷入

小王父母的做法就是通过让孩子不断的体会成功的乐趣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孩子更加自信,更加容易完成任务。

父母应巧妙的劝说孩子,而非一味指责

每个人都会犯错,尤其是孩子。他们生下来,就是在不停的摸索,不停地地接受生活带给他们的挫折,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一味的去打击他们,批评他们,不停地指正他们身上的缺点。只会让孩子更加的敏感脆弱,甚至是沮丧,抑郁。相反的,如果父母能够适当的理性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让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启发。

尤其是孩子在成长期,更加希望得到外界的肯定与尊重。希望得到赞美和鼓励,父母能够在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多多赞扬的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小心引导,孩子"自我效能感"也会增强。

孩子陷入

二、引导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最伤害人的东西,它能够让人做出非常不理性的行为。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拥有比较高的自我效能。

从古至今,这样的案例就有很多,就比方说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周瑜。虽说诸葛亮非常的优秀,但周瑜也是非常有名的军事家。那为什么每次都是周瑜输了,诸葛亮剩了呢?就是因为周瑜太过于情绪化,做事不够沉稳,而诸葛亮就是利用了他的这个弱点将他打败,以至于最后周瑜被气死了甚至临死之前都要吐一口鲜血说:既生瑜。何生亮?

孩子陷入

三、学会虚心请教

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并不是让孩子逞强,而是让孩子有自信心。信心除了来源于自己强大的内心还需要强大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支撑点。那这是哪里来呢?可以向父母、老师、同学请教。所以这个时候也要让孩子学会多多请教别人,多多询问别人的意见。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善良的星,如果他没有发光的话,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父母们要耐心引导他们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