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中国政府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中国因此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迹。

2017年5月起,我们利用两年多时间,前往上海、陕北、新疆等地,行程数万里,拍摄了几处比较集中的黔江农民工群体,从中遴选出一些图片,展示他们艰辛的创业历程。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2017年10月3日,国庆长假期间坚守岗位的黔江农民工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机会脱离田土,迈步走出大山,行走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做“农民工”。

据统计资料显示:1980年,黔江农村人均纯收入仅64元,2018年已达11806元,实现了全区整体脱贫,一举摘掉国家贫困区的帽子,让黔江这个地处武陵山腹地的贫困区县千百年脱贫致富的梦想成为现实。

在这份骄人的成绩单中,离不开12万黔江农民工的默默奉献。没有他们的脱贫,就没有全区的脱贫。几十年来,尽管他们的初衷是为解决自身温饱,但却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国家建设和“一带一路”添砖加瓦。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今天的上港集团各个口岸码头,无处不见黔江农民工的身影

1988年,当时的黔江县劳动局按照中央和四川省的相关政策,开始有组织的输出50人,以扶贫轮换工的身份到上海港。山里人,自有山里人的吃苦和肯干,这支队伍在往后的时间里,赢得了上海港的信任,人员数量逐年递增,最高峰时达到了3000多人。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工作在上海港的黔江装卸工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工作在上海港的黔江农民工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工作中上的黔江农民工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工作在上海港的黔江农民工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上海港的黔江消防队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上海港的黔江消防队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上海港的黔江消防队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为了管理和保护好这个群体,这支队伍,1993年,黔江劳动部门在上海港成立了重庆富民人力资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数据显示,从1988年开始,黔江向上海港累计输送农民工四万多人,他们经历了上海港从手抬肩扛到半自动化、全自动化操作及现在数码无人化的全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的历史变迁,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和发展。

现在的上海港,有十多支黔江农民工装卸队以及水陆消防队,在岗黔江籍职工还有2200多人,每年能够的到的劳务收入20亿元。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每逢佳节倍思亲,国庆长假,轮休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人离家越远心离家越近,他们的活动室,挂满了介绍黔江的文字和图片

三十多年来,富民公司和部分职工先后获得上海市政府和上海港务局颁发的优秀劳务承包队、优秀共产党员、市级劳模、革命烈士等荣誉称号,成为能够代表重庆享誉上海港的响亮名片。

走四方——“一带一路”黔江农民工(之一)上海码头工

黔江农民工在上海港的痕迹和荣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