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七夕节怎么过?

七月七日称作七夕,又叫乞巧节。传说是牵牛、织女相会之夜,人们把七夕当作值得庆祝的良宵。妇女把这一天作为自己的节日。她们在这天晚上向织女乞巧,乞求神灵给她们以灵巧和智慧,美貌和幸福。人们还在这个节日乞求上天给他们子女,乞求繁衍。

宋代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七夕节令时物多种多样,街道、商店都十分热闹。汴京开封从七月一日人们就忙碌起来,购买和准备乞巧的贡物和节令时物。潘楼街东车水马龙、拥挤不堪。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都以卖魔合罗著称。魔合罗又称磨喝乐、摩喉罗,是精制的泥娃娃,它来源于佛教,是天 龙八部神之一,是佛教中的童佛,六岁出家成佛。宋代磨合罗是七夕上供所用。据《醉翁谈录》载,京城这天多买泥娃娃玩,娃娃做得细腻、端正,京人叫做 摩喉罗.有大的有小的,价钱不便宜。有的给穿上男服或女服,有的装饰奢华,南方人视之为巧儿。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这种摩合罗,下面安装上 雕木彩装栏座 ,用红纱碧笼 作个罩子,甚至装饰上金银珠宝,象牙翡翠。因此价钱很贵,有时一对就值数千。因 禁中及贵家与士庶 拿它作为陪供时物,是节日必备之物。它就成为街市坊间的热门货了。给皇帝进奉的摩喉罗还有用金银制成的,价值就更高了。除摩喝乐之外,许多节令物品都在街上摆起彩帐出售,如用黄蜡做成 凫雁、鸳鸯、龟、鱼之类 ,画上颜色,染上金彩,称之为水上浮。 又以小板上敷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 (《东京梦华录》卷八)。

还有一种花瓜,是把爪雕刻成花样。还有用油、面、糖、蜜作成 笑靥儿 ,叫做果食,花样奇巧百端,如将面点做成方胜首饰形等, 若买一斤数内有一对被介胄者,如门神之像,盖自来风流,不知其从,谓之果食将军 , 又以绿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缕束之,谓之' 种生'(《东京梦华录》卷八)。 水上浮 ,做出成对的水鸟, 种生 ,是企盼新的生命,这些节令时物含有求子求福的意义。又如汴城京都人民,现折未开荷花,假做成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 (《东京梦华录》卷八),也反映七夕人们的心理。儿童都换上鲜丽的衣服,买上新鲜荷叶,拿在手里,装扮出摩喝乐的样子。

《东京梦华录》卷八载,初六、初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设在庭院中,叫乞巧楼,铺陈着摩喝乐、花瓜、酒菜、笔砚、针线或儿童的诗作,女子的巧工,然后焚香列拜叫做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把小蜘蛛放在合子内,次日查看,如果结网又圆又正就叫做得巧。

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但过七夕比北宋朝廷更奢华。据《增补武林旧事》卷三记载, 七夕前,修内司例进摩喝乐十桌,每桌三十枚,大者高三尺,或用象牙雕镂,或用龙涎拂手香制造 ,其衣帽、用镂金珠翠,佩环都用真珠, 手中所执戏具皆七宝为之 ,每个摩喝乐都护以 五色镂金纱厨.甚至有用铸金的摩喝乐作为贡品。

《梦梁录》卷三记述杭州七夕的节日气氛很具体: 其日晚晡时,倾城儿童、女子不问贫富,皆著新衣。富贵之家于高楼危榭安排筵会,以赏节序。

又于广庭中设香案及酒果,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 ,内庭与贵宅皆塑卖摩喝乐 , 悉以土木雕塑,更以造采装襕座,用碧纱罩笼之,下以桌儿架之,用青绿销金桌衣围护,或以金玉珠翠装饰尤佳. 数日前,以红熝鸡、果食、时新果子互相馈送。 宫廷女子与市井妇女的头花和衣领都用乞巧时的时物作为装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