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想做官,皇帝說:先閹了他,荒誕王朝滿朝文武都是太監!

南漢皇帝劉巖,他的父親名叫劉謙,是唐昭宗時期的廣州牙將,因征討黃巢起義軍有功,後任封州刺史,擁兵上萬人,戰船百餘艘。刺史劉謙有3個兒子:長子劉隱、次子劉臺、三子劉巖。劉隱、劉臺是正室韋氏的兒子,劉巖是劉謙娶了小妾後生的孩子,但是正妻韋氏非常不高興,一次口角之後就一怒之下殺死了段氏,但不忍心傷害還是嬰兒的劉巖,最後抱回家中和兩個兒子一起撫育。按理來說這個小妾生的孩子在從小的折辱和謾罵中成長,且不應該有繼承家裡權位和財富的可能,但是老天似乎就給了這個機會。

劉謙死後,他的長子劉隱襲位,繼任為封州刺史。天祐二年,兄長劉隱被唐任命為清海軍節度副使,兩年之後又被後梁封為大彭郡王,隨著權力越來越大,劉隱也漸漸控制了整個嶺南地區。

進士想做官,皇帝說:先閹了他,荒誕王朝滿朝文武都是太監!

劉巖

劉隱死後,劉巖繼承他的職位,出任嶺南節度使。後梁貞明二年,劉巖見中原局勢混亂,就在番禺自行稱帝,其實這個地方就是個彈丸之地,在當時也開發不完全,劉巖能稱帝完全是因為是當地土皇帝的原因,他的國號大越,年號乾亨,次年,改國號為大漢,自稱是先漢後裔,繼承正統,歷史上稱為南漢。

早年清政

劉巖開始繼位之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鞏固政權。他招賢納士,優待士人。當時的嶺南地區為蠻荒之地,許多唐朝名臣將士因為獲罪朝廷,被流放到了這裡。劉巖都這些人都予以重任。唐朝名門望族之後趙光胤就被他任命為宰相。

然而,趙光胤認為自己是唐朝名門望族之後,如今卻屈身在蠻夷之地為官,因此情緒一直十分低落,加上親屬在北方,因此言語之中總流露出對家鄉的眷戀之情。劉巖瞭解情況之後,便讓人模仿他的筆跡寫了封信,然後派人到北方把他在洛陽的家屬都接了過來。

進士想做官,皇帝說:先閹了他,荒誕王朝滿朝文武都是太監!

南漢在當時完全稱得上彈丸之國

趙光胤在感動之餘,自然是竭盡所能為劉巖效力。此外,劉巖能夠容人,遇到意見和他不統一的大臣,他從不發怒,而是想其他辦法來解決問題。在他要稱帝時,王定保極力反對,劉巖便讓他出使荊南,然後進行稱帝,王定保回來後見生米做成了熟飯,懊惱之餘,又是發牢騷,又是諷諷劉巖,但劉巖並不往心裡去,只是一笑置之。

劉巖在位時依靠士人治政,盡任士人為諸州刺史,還通過科舉,每年錄用進士、明經十餘人為官,避免了武職官據地稱雄之患。但劉巖及其繼任者均為荒淫殘暴之君,廣聚珠寶珍玩,大興土木。劉巖造昭陽殿時,以金為頂,以銀鋪地,還耗費大量珍珠、水晶、琥珀作裝飾。為了課斂重賦並鎮壓人民的反抗,南漢統治者濫用酷刑,民眾不堪其苦。光天元年七月,劉巖死後不久,博羅人張遇賢在循州揭竿而起,自稱中天八國王,年號永樂。其實這個人性質和劉巖的成分差不多,都是土皇帝立帝,不過此時起義軍多次打敗南漢官軍,並自嶺南向北挺進到南唐的虔州,以白雲洞為根據地,擁眾十餘萬人。次年,因力量懸殊及叛徒出賣,被南漢軍所鎮壓。

進士想做官,皇帝說:先閹了他,荒誕王朝滿朝文武都是太監!

酷刑車裂

進士先閹再官

雖說劉巖在初行政時政道公明,為賢是用,但是幼年的折辱遭遇讓其這位前廣州刺史,現南漢皇帝留下了嚴重的性格缺陷,喜歡殺人——最喜歡用酷刑殺人,不僅如此,殺人的時候還一定要親自前往觀摩。看見受刑人痛苦掙扎,血流滿地,他就興奮異常

,一邊看,一邊叫好。他心理的變態後來體現在方方面面,最著名的還是屬於他推行的一項基本國策:想重用的大臣,一律先閹掉。按照南漢規定,考上進士的要先閹割,再委任官職,此外,沒考過進士但被劉巖器重的官員也都難逃一刀。於是南漢一個小小彈丸之地,小小的朝廷居然養了兩萬多個太監,裡面有不少飽學的純儒。為了推行這項基本國策,還設了不少專門閹人的技術員編制,南漢被滅的時候,光是被殺的閹割技術員就多達五百名。

進士想做官,皇帝說:先閹了他,荒誕王朝滿朝文武都是太監!

這些讀書人天天讀明明德,讀仁義禮智根於心,可讀到最後,連自己的根都留不住。但明知要被閹,也忍不住不去做官,讀書人的官癮,當真深入骨髓,無藥可救。

曾有一個笑話,說兄弟倆去參加科舉,哥哥中了,弟弟卻名落孫山。弟弟鬱悶地先回家了,嫂子聽說老公中了,歡喜無限。弟弟就造謠誣衊,說:你瞎高興啥?中了的,那話兒都要去了!嫂子聽了以後,如遭晴天霹靂,一下子蔫了。等哥哥興沖沖回來,卻看到老婆在哭,就問為什麼。老婆把聽來的話告訴他,他哈哈大笑,聲稱當今聖明,哪裡會有南漢的弊政呢?當下脫了褲子,驗明正身,老婆才破涕為笑。哥哥就感慨說:我這進士,還比不得那話兒值錢!

中國歷史上,就是把功名看得比男根更重的人太多,也許反過來的話,很多故事需要重新改寫。

進士想做官,皇帝說:先閹了他,荒誕王朝滿朝文武都是太監!

朝廷內官員幾乎都為閹人的荒謬現象


這些官迷暫且不提,我們先考察一下劉巖的想法:他為什麼會推行這樣一個古怪的制度呢?有人說他是愛才若渴,希望能和俊傑之士朝夕相處,所以才閹了他們,方便他們到皇宮串門。這種說法我不能苟同。還有一個說法比較合情理,說劉巖是怕這些官員有家庭拖累,容易產生私心雜念,不如一刀閹了,心地無私天地寬,正好全身心地報效朝廷。


放眼歷史,我們可以把劉巖的做法看成是對世襲制的一種極端反動。對於古代帝國來說,要想保持長期的集權體制,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如何對付官員的世襲傾向。如果官員可以搞世襲,那麼官員們的官職就不是來自於皇上,也不是來自於上級,而是來自爹爹。他們承誰的情?承他們爹的情!他們又憑什麼要聽上司的話、聽皇上的話呢?再者,官員一旦世襲化,考核任免都很難執行,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權力的分散化,這些官員的利益和帝國政府的利益就會漸次脫節,最後國家走向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