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儲君名字被藏在正大光明匾後面,為什麼不怕偷換?

“九子奪嫡”事件讓我們知道了皇室內部為爭奪皇位的殘酷與慘烈,即使是手足兄弟,為了登上皇位,也不惜自相殘殺。由此可見,皇室設立儲君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如果康熙皇帝沒有非常皇太子,也許就不會有“九子奪嫡”事件的發生了。

清朝儲君名字被藏在正大光明匾後面,為什麼不怕偷換?


自古以來,皇室立儲是一件牽動人心的大事,為了保持朝局穩定,有的皇帝在臨終前才公佈繼承人的名字。清朝皇帝雍正是“九子奪嫡”事件的最終勝利者,他更加明白設立儲君的重要性。為了避免皇室內部爭權奪利、手足相殘事件的發生,雍正想了一個好辦法。

那就是公佈天下,他已經設立了儲君,但是這個儲君的名字直到皇帝駕崩後才能公佈於世。這樣一來,皇子們都沒辦法爭奪皇位了,只能等待命運的安排。

那麼這份寫了儲君名字的詔書放在哪裡呢?就放在乾清宮大殿上的牌匾後面,這塊牌子的名字很響亮,叫做“光明正大”牌匾。在那個年代,沒有監控,難道雍正不擔心有人會偷偷把那份詔書拿出來嗎?不怕有人把名字改掉嗎?#讀史知天下#

這個擔心倒是沒有必要。首先,乾清宮是皇帝日常生活的地方,這塊牌子天天都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沒有人會膽大到敢在皇帝跟前犯事吧?就算有人不怕死,乾清宮有非常多的侍衛,宮女太監們也時常在走動,就算是晚上,也有人值守,根本就沒有機會爬上那麼高的牌子去偷詔書。

就算退一萬步講,真的有人有這個能力把詔書成功地偷了出來,這也是沒什麼用的。因為皇帝肯定不止設置了一份立儲詔書,就算有人想改名字,他也找不到另外的詔書,也是於事無補的。

在一定程度上,這種設立儲君的方式減輕了皇室內部的權力鬥爭,保持了朝局的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