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只知情义重--《歪评水浒》序

八十年代初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十本一套的《水浒》小人书,可以说是七零后的必备。当年多少孩子为了攒齐一套而煞费苦心,从父母给的零花钱和中午饭费里节衣缩食的扣出分币;或者度日如年的等待着还没有出版的集册上市。

还记得,当年我凑《水浒》小人书,其他集册买起来还比较容易。只有《三打祝家庄》,不知为何,很难买到。一套三十本,凑来凑去只差这一本,着实让我寝食难安。为了得到这本书,不知道跑了多少次新华书店,也不知道多少次想用自己的“宝贝”去和其他同学交换而不得,甚至动了到有这本书的租书摊上去“偷”的念头,终因胆小而放弃。后来,出版社再版,其他集都有零售,唯有这本《三打祝家庄》却只在套装里售卖。五块钱的“天价”和为1/30而浪费29/30机会成本,让当年尚属幼小的我只能恨恨的放弃。直到工作后一次逛潘家园旧货市场,偶然发现一本品相上乘的《三打祝家庄》,惊喜之余忙不迭的直接掏出百元大钞收归囊中,才得偿所愿。屈指算来,从六岁开始,用了近二十年才堪堪凑齐此套《水浒》,也是我所有连环画藏书中得来最不易的一套了!

当初只知情义重--《歪评水浒》序

初中时,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了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水浒传》,一百回本的古文白话,因为有连环画的底子,读起来不算太吃力。水浒故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小说文字流畅,线索错综复杂但井然有序,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不一气读完简直欲罢不能。那会同学间常常以相互问答梁山好汉的绰号为乐,答上的洋洋得意,答不上的继续苦修。我有一个朋友,比我大一岁,至今聚会时还以能背出梁山一百单八人的绰号为荣。有不信的哥们尝试拷问,果然对答如流。更有甚者,这厮居然记得每个人对应的天罡地煞,童子功底之扎实,着实令人钦佩!

那时,《水浒》带给我的,是对武功的无限向往,是对江湖的浪漫憧憬,是对不求同生但愿同死情义的膜拜。江湖广大,义气无边。《水浒》潜移默化的将“义气”二字根植入我的血脉。梁山兄弟的义薄云天,无不对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形成的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当初只知情义重--《歪评水浒》序

小学时期,某天和班里的伙伴放学同路,一路聊着梁山好汉。突发奇想,提出像好汉一样结拜。于是在一土堆之巅,俺俩撮土为香,当场结拜为异性兄弟,许下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直到现在,还记得结拜后站起身来望着夕阳的那种意气风发,恨不能当场就竖起一杆“替天行道“的大旗!可惜土堆并不高大,兄弟不甚牢靠。没过几天,兄弟二人因琐事反目,我被义兄打的哇哇大哭,直接投奔他家找家长告状。看着义兄被他父亲摁住一顿胖揍,暗自窃喜。第一次结义遂告夭折。

十几岁时, 因《水浒》萌生习武之志,渴望苦练得一身武功本领,铲尽天下不平事。于是在某街头小报寻得一几十字广告,毅然穿越半个京城投奔名师。终日刻苦,用功不辍,终于在两月后的一次班内比武中,一脚踢中师兄软肋。可惜对手护具坚硬,直接踢断了脚趾,卧床月余。第一次习武遂告夭折。

习武之余,与一貌美小师妹眉来眼去,互诉情愫终于结成男女之谊。那时节真如林教头与林娘子般琴瑟和谐两情相悦。青春年少,情窦初开,春风得意马蹄疾。不见之日,鸿雁传书,诉不尽的情意绵绵,说不完的儿女情长。可惜因不处一校,终归是聚少离多。最后被一如高衙内的恶少横刀夺爱,愤愤然无可奈何,凄凄惨似丧家之犬。第一次恋爱遂告夭折。

高中时期,得几知己。认为自己终于拨开云雾,寻得如晁盖宋江般的大哥,从此可以结伴而行享兄弟情义。于是在大哥的带领下,几兄弟向家中富裕的同学收取保护费,美其名曰“劫富济贫”。偶有不从,则拳脚相加浑似绿林剪径。终于一日,大哥的女友被另一泼皮调戏,几兄弟如风魔野兽,红着眼直接围殴了那厮。过几日那厮纠集众人,打将回来,将大哥堵在校外。大哥果然义气,有难同当的将我唤来,随后全身而退。于是在众人的拳脚之下,我终于了解了燃起大火的草料场旁,林冲面对陆虞侯的心境。第一次聚义遂告夭折。

当初只知情义重--《歪评水浒》序

那时,只识文字间的义气深重,哪知世间的义气,却有不可承受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