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情诗有情

天地无情诗有情

.

移情,就是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就是先把人的主观感情移到事物(即意象)上,而后反过来再衬托主观情绪,是诗词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

 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

  这是诗人感叹国家遭逢战乱,痛苦一家因此流离分散,于是,就连花开鸟叫这种自然界的现象,诗人看了,都哀伤不已,花朵溅上诗人泪水,鸟儿叫声惊动诗人忧愁的心。这些自然的物像,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用移情修辞手法,使得花儿鸟儿都好像有了人的情感似的,使诗人的这种情感,具体化了。

.

再比如: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实渭水哪里有情感呀,怎么可能因为无情才独自向东流,这是诗人把这种愁的情绪,移到渭水上了,通过渭水这种看得见的物像,把虚的,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了。

.

这种把无形的抽象的概念(比如情绪等)变为有形的具体的手法,通常用动词、数词、量词来进行表达。

比如: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清秋哪里锁得住呀,只是因为满深院里能体现秋的物像,就觉得秋被锁在院子里了。秋,承载了作者的寂寞的情感,也就是说,作者把这种情感移到“秋”上面了。一个动词锁,把诗人那种寂寞表达了出来了。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江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秋”为秋天,是抽象概念,而用数词“半轮”修饰,使“ 秋”从无形变为有形。“半轮”是从半轮月牙之意,这里巧用月牙的半轮来修饰秋,使秋有了半轮的形象。数词量词的使用,将秋天这种抽象概念从无形变为有形。

.

  远鸿高送一行愁。

――唐代李群玉《江楼闲望怀关中亲故》

跟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有点相似,借高飞鸿雁的“一行”修饰愁,使无形的愁具有了一行的形象,直观呈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晴蜓飞上玉搔头。

――唐代刘禹锡《春词》

诗中,“深锁春光一院愁”的“锁”为动词,作用于“春光”,使春光从无形变为有形,春光是可以锁得住的,具体化了;而数词量词“一院”修饰愁,使“愁”具有了能被关进院子里的形态。愁,移到了春光上,通过动词数词量词来表达。

.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曹雪芹《红楼梦》里的联。

原著里,翠,为柳树颜色,香,为桂花香,皆是无形概念,用数词量词“三篙”“一脉”来修饰,翠和香就具有一枝的形态了。这都是数词量词在起作用。

.

而这些被具体化了的物像,毫无疑问,都承载了作者的主观情绪,把这种虚的无形的概念,通过物像,清楚的表达了出来,让读者更加直观的知道了诗人所要抒发的内心情感!

.

春乡小住

诗:沧海鹰扬(一樽)

莫道矫揉偏野隐,村乡不与大城同。

一窗烟雨生溪上,几盏闲情到夜中。

.

天涯羁思

诗:沧海鹰扬(一樽)

半壶倦意羁身处,一纸情愁雁叫时。

向使当年村野守,尘心安得倚东篱?

.

天地无情诗有情

.

无题

诗:沧海鹰扬(一樽)

北溪春盛可常看,窃喜春诗谢不阑。

细雨今朝伤旧处,一蓑香淡杏花残。

.

天地无情诗有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