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蕉岭红星村:血脉相传,红色基因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扎稳“红色”之根 夯实基层党建之基

  蕉岭县文福镇红星村积极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以党建为引擎,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红星照我去战斗”,在蕉岭县文福镇红星村,革命烈士刘安故居旁房屋的墙绘上,这句热血的标语赫然入目,墙绘上精心绘制了革命烈士刘安右手拿枪,带领着革命战士奋勇杀敌的画面,将人的思绪带回那段烽火岁月。

  

梅州蕉岭红星村:血脉相传,红色基因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近年来,蕉岭县着力做好“红色资源”的挖掘与保护,盘活发展,充分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全力建设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广泛的基层党建示范点和精准扶贫示范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为此,蕉岭县文福镇红星村抓住此契机,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基因,积极打造革命烈士刘安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让苏区发展走上快车道,加速前进。

  铭记历史

  筑牢红色基因

  “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春节不像往年那么热闹,村民都自觉待在家中。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们也发动了全村的党员群众参与进来。”红星村党总支部委员徐伟嫦说,张贴宣传资料、排查外来人员、值守临检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我是党员,得带头冲在第一线,我也是刘安烈士的后裔,这个时候我更没有理由躲在后方。”红星村民夏映芳说,不忘先辈浴血奋战的历史,红星村的红色基因已经深深地融入他们的血脉之中。

  作为原中央苏区县,蕉岭拥有光辉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流传着很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涌现了大批仁人志士,“我们村的革命烈士刘安,便是其中一员。”红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傅心汉向笔者娓娓道来了那段革命故事。

  

梅州蕉岭红星村:血脉相传,红色基因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1904年,刘安出生在蕉岭文福镇乌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其先后在本村双溪学校和蕉岭县立中学读书,一直以来勤奋学习,成绩优良,中学毕业后便考入了广州法政大学就读。在校内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刘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

  1927年4月,上海、广州发生反革命政变,刘安是年冬被迫离开广州,与妻梁文兴一起回到自己的家乡,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在中共蕉岭特别支部的领导下,组建了中共乌土溪支部,刘安任党支部书记。

  “刘安烈士担任党支部书记那段期间,以党员为核心,秘密串联群众,了解农民疾苦,开办夜校、宣传革命真理、宣讲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故事、激发贫苦农民的觉悟,经过艰苦的工作,于1928年2月在下徐屋成立乌土村衣民协会,同时建立了一支农民武装的赤卫队,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保卫农民运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向前发展。”傅心汉说。

  1929年9月,中共蕉岭县委书记张宏昌在乌土养伤就医时被捕遇难,革命组织经过周密调查后,决定由刘安、徐添等负责处决告密的反革命分子徐保六。事后国民党当局悬赏通缉刘安,不断派出军警围捕,刘安的父亲劝他远避南洋,刘安却决心与敌周旋到底。来年,刘安在浒竹坪村土纸厂召开会议时,被该村反动分子黄增君告发,刘安及其妻不幸被捕,遭受国民党军的严刑拷打。

  “当时刘安烈士就义的时候才26岁,附近的农民纷纷闻讯赶来,给这位为人民谋幸福而英勇献身的共产主义战士告别。”傅心汉说。

  打造平台

  传承革命精神

  一位村民从革命烈士刘安故居里走了出来,“这位就是革命烈士刘安的后人。”傅心汉向笔者介绍。

  “刘安烈士是我丈夫的爷爷,我从小就听说过他的革命事迹,对他一直都很崇拜和敬佩。”红星村村民古美灵热情地带着笔者一行进入故居内参观。刘安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屋,当地政府按照故居原貌对其进行了维修,重新铺设了青灰色的瓦片,并粉刷了外立面。

  “现在没有人居住在里面了,因为年久失修,故居房屋破损严重,一直以来,家里人都有要重新修建故居的想法,却因为土地和资金等条件的限制而无能为力。”古美灵说。

  “保护和修复刘安故居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缅怀先烈,了解刘安烈士光辉的一生,增强对烈士精神事迹的内涵与实质的感悟,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引导弘扬和继承革命前辈爱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福镇副镇长陈德民说。

  2016年,在文福镇党委政府和该县“联乡兴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23万元,红星村开始对该村的革命烈士刘安故居进行修缮,并逐步对故居周边环境美化绿化。

  “目前故居修缮工程已基本完成,通过升级改造,收集烈士资料遗物,整理挖掘主要事迹,并在故居内进行陈列布展,将刘安故居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傅心汉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红色”氛围,让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薪火相传。

  革命烈士刘安故居的打造,为红星村提供了红色教育的平台。“不仅仅党员干部会来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感悟革命精神。镇里的学校每年也会组织学生来到这里学习刘安烈士的革命精神,这为全镇教师和中小学生更好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陈德民说。

  “我的孩子还小时,我就给他们讲爷爷的革命故事,我也经常会教育他们,一定要学习爷爷的革命精神,把这种万丈豪情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传承下去。”古美灵说。

  党建引领

  发挥堡垒作用

  走在蕉岭县文福镇红星村的乡间小路上,放眼望去,一栋栋青瓦灰墙的民居整齐规划、宽阔的道路干净整洁。

  “往年春节,在外工作的孩子们都会回来。以前屋前的那条路很小,很难行走,现在扩宽了,还实现了硬底化,车可以直接开进家门口,方便多了。”古美灵说。

  

梅州蕉岭红星村:血脉相传,红色基因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红星村“联乡兴村”工作队的指导下,村“两委”班子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多方筹措160万元资金,会同多个部门立足村情实际,团结和依靠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挨家挨户做好群众的征地拆迁思想工作,争取群众的支持,对红星村泉四队至红星河道路进行改造,将原来长800米、宽2.5米的断头路扩宽至5米、长1.1千米,并及时恢复圳道围墙等基础设施。

  “泉四道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历史条件限制,路面窄、规格低。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过往车辆不断增多,路面负荷不断增加,导致路面、路基损毁严重,影响了过往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及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同时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陈德民说,这条路连接着红星河道,现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解决了道路沿线村民生产、生活、出行等困难,惠及周边群众500人。

  

梅州蕉岭红星村:血脉相传,红色基因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同时,对泉四道路两旁的房屋进行外立面粉刷,在路边安装太阳能路灯,并对到红星村泉四队至红星河道路进行改造。此外,通过征地拆除老旧危房及废弃猪舍,用于建设停车场和小公园,并配置了健身器材,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休闲场所。截至目前,全村共拆除危旧弃房、露天厕所等共43071平方米。

  “鉴于原有垃圾桶不大适合卫生标准,为了进一步美化村庄,我们将对各主村道的垃圾桶进行更新。”陈德民说,在规范和完善保洁队伍的基础上,采用集中点收集垃圾长效运作机制,并对各主村道每月进行4次以上清扫路面,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来源】南方日报·蕉岭视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