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小住(一)

並不是第一次來蘇州,只是這次待的時間比較久,也帶著想要在這裡生活的目的,所以往常那種輕鬆自在的心情消失了……

第一次來蘇州只是單純的找朋友玩,想逛逛這座出名的旅遊城市,想逛逛蘇大,想看看平江路,想在博物館門口排個隊,想去金雞湖邊吹吹風……那時候對這裡的一切是那麼新奇,那種新奇的感覺在被拒絕進入蘇大校園後進一步加深。當時蘇大好像還沒對外開放,那會兒還不能網上預約,我和朋友只能"望門止步"當然,博物館以及平江路附近的遊逛還是讓我們覺得收穫頗豐的。

後來各種機緣巧合下,我得以常來蘇州,但也不過週末2天,時間短,所以常去的也就是觀前街和"大褲衩",看到的也是熙熙攘攘的一番景象。如果說蘇式建築是蘇州給世人的第一印象,那麼擁擠的人潮就是來蘇州的遊客(也是其他景區的遊客)最能直接感受的真實印象。在擁擠的人潮裡的我,帶著那種恍恍惚惚而又不得不離去的心情,最終讓我珍惜在蘇州的每時每刻。

這次卻太不同了……

我是在11月的一個工作日來蘇州的,十一後的蘇州,逐漸進入一個旅遊淡季。城市裡遊客少了,市政也在抓緊時間整修街道,一時間,街道里外都布著施工牌,工人都在抓緊時間修整。

觀前街,其實也就是其他城市裡的步行街,只不過這裡街道更多店面更多遊客更多。七分甜隔一段就有一家,其中芒椰小丸子是我的最愛;辣雞腳嫩嫩最配各種綜藝視頻;五條人糖水鋪的雙皮奶嫩滑不膩;譚鴨血的火鍋太美味,鴨血蘸著香油,香嫩順滑沒有腥氣;內牛滿面裡的油潑面蒜香味十足,濃郁的蒜香把油潑面的香味提到另一個高度……

蘇大,喜歡去的也就是那幾處,東吳大學黑白的門頭總是然人有種穿越感;被爬牆虎之類的小植物覆蓋著的小洋樓氣質獨特;高大的銀杏樹下,總有孩子迎著光跑,旁邊的父母還是攝影師總是止不住的"咔嚓咔嚓";紅房子和鐘樓門口,也是不少拍照的遊客;法學院裡的小水渠照著那幾顆大樹,頗有幾番照疏影的感覺……

蘇州小住(一)

每每經過,次次看,卻總算不上熟悉,也看不夠……或許,不夠的不是這景,而是那種坐在車後的心情,那種想要一直開下去,想要停留在此刻的心情。

平江路,蘇式建築和現代零售結合的石板路,往常我都是在人潮中擠進來,這次卻是在一個清冷的早上走入。零散的遊客,或拍照,或停坐,或進店把玩……我一個人在可以走路左邊,也可以走路的右邊,我的身前身後左左右右4平米的範圍內可以持續沒人,石橋流水小房子隨我拍,但是這感覺並不比人多的時候好。我突然明白,有些商業區和人流擁擠更配哦!

蘇州小住(一)

蘇州小住(一)

蘇州小住(一)

蘇州小住(一)

在這幾天的走走停停中,我比過去多了一個習慣,就是聽路人說話,我在努力的想要聽懂當地人的"吳儂軟語",但是發現真的很難!這種我不能短期內學會的方言讓我有點挫敗……

不過我並不擔心,因為我依稀記得網上有對應語言的學習,嗨,提上學習日程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