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長安十二時辰》,這些冷知識你懂了嗎?

近日,熱播一個多月的國產劇《長安十二時辰》終於迎來了大結局,但是這個大結局卻依舊謎團重重?

看完《長安十二時辰》,這些冷知識你懂了嗎?

《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作家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靖安司司丞李必和長安死囚張小敬在長安十二時辰內抓狼衛,拯救長安的故事。

該劇一經播出,就受到了不少網友對好評,在豆瓣取得了8.5的高分,也是今年國產劇的代表作。

看完《長安十二時辰》,這些冷知識你懂了嗎?

而《長安十二時辰》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和稱讚,不外乎有以下這幾個原因:

著裝上的細節還原

由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其頭上簪子的插法受到眾多網友的疑問,為何簪子是前後插法,而不是大家所熟悉的左右插法。

其實在唐朝時期,道士發冠的插法就是像片中李必這樣從後往前插的插法,也叫子午朝向簪法。左右朝向插法(左為生,右為死),也叫卯酉朝向插法,是明朝後才比較流行的插法。

看完《長安十二時辰》,這些冷知識你懂了嗎?

在唐朝女子妝容的還原上,劇組也是非常用心。唐朝有以花為冠的傳統習慣,而在《長安十二時辰》片中,不難看出無論是主角還是群眾演員,其妝容和時代的吻合度都是值得肯定的。

看完《長安十二時辰》,這些冷知識你懂了嗎?

還有就是作揖禮時的手勢,沒有大家所熟悉的屈膝和抱拳,而是雙手交叉拇指相抵,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的通俗的禮節。這也是在看劇時彈幕裡有網友提到檀棋的手勢不一樣的原理。

看完《長安十二時辰》,這些冷知識你懂了嗎?

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整部劇講述的只是長安一天內發生的事情,但是卻要還原大唐的生活風貌,還有望樓之間的傳信,長鏡頭下的長安街風貌,以及不同人之間一天內發生的事情,各種事情全都是在一天內發生,通過鏡頭的切換,時間線的緊湊,就會讓觀眾的心情也跟著劇情跌宕起伏,環環相扣,激情澎湃。

此外,一些文言詞語及所屬時代的代名詞,也增加了看劇的難度,所以網友看劇時需要更加集中精神,也更有吸引力。

看完《長安十二時辰》,這些冷知識你懂了嗎?

但是,正由於前面劇情的緊湊和各種埋伏筆,在大結局時遭到網友爛尾,高開低走等評論。

《長安十二時辰》的結局是這樣的:

幕後主使謎底揭開,竟然是一個小小的戶部八品小吏,設計如此大的局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能成為理國功臣。後在西市城樓上想要燒死聖上和百姓時,被射死。

而救下了聖上的張小敬也被赦免了死罪,選擇西遊;

李必上山修行;

檀棋則奉旨入宮侍奉嚴太真。

一切都已塵埃落定,長安還是那個長安,但是似乎又有些什麼不同了。

看完《長安十二時辰》,這些冷知識你懂了嗎?

看似平淡又不圓滿的結局引發了網友的熱評,大家都覺得原來徐賓才是大boss,難怪一直都有“免死金牌”,一直死不了。也有的認為徐賓就只是一個小小的戶部八品小吏,並沒有這麼大的能力,比如劇中的薩滿金幣就沒有相關交到,這會不會又是一個局中局?

還有對最後李必、張小敬、檀棋分別時為什麼是黑白畫面的幾種猜測:

第一:暗喻大唐未來的灰色結局;

第二:黑白即永恆,李必,張小敬,檀棋三人最終分離,李必修道,檀棋入宮,張小敬

三人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守護著長安,對大唐的衷心永恆不變;

第三:這部劇講的是長安十二時辰內發生的事情,而這已經是第二天的黎明。

看完《長安十二時辰》,這些冷知識你懂了嗎?

或許是局中局,或許只是徐賓一人的主導,結局有謎團不重要,看不懂也沒有關係,看完你學會這些也很厲害了。那就是長安十二時辰各代表的是什麼。

看劇時,不少網友都有對十二時辰表示疑惑,其實十二時辰就是我們今天說的二十四小時的意思,一個時辰兩個小時,十二時辰剛好是一天二十四小時。

看完《長安十二時辰》,這些冷知識你懂了嗎?

劇中故事每一集為半個時辰,每集開頭都會以日晷報時,半個時辰等於現在的一個小時。

早在周朝時期,民間就開始用日晷計時。

“日”指“太陽”,“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為“太陽的影子”。

而日晷上面的

十二地支分別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所對照的現代時間如下表:

看完《長安十二時辰》,這些冷知識你懂了嗎?

所以,即使你看不懂結局無所謂,學會十二時辰也是一筆財富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