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賜予日本國王的"漢委奴國王"金印,到底是褒揚還是戲弄?

在距今234年前的1784年,在日本福岡市志賀島上上,竟發現了一枚中國金印。

劉秀賜予日本國王的

"漢委奴國王"金印

金印是東漢光武帝劉秀賜予日本倭奴國國王的,印文是"漢委奴國王"。

在《後漢書·東夷列傳》中記載了這件事,“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是說東漢時期,日本國王遣使入漢都洛陽進貢,願為漢臣藩。光武帝劉秀遂賜其國王"倭奴國"金印。

劉秀賜予日本國王的

劉秀塑像

金印的出土非常偶然。在日本的江戶時代,1784年,福岡市志賀島上的一個農民在拓寬水路時,從一塊大石下面發現了這顆金印。這顆金印現陳列在福岡市博物館。

劉秀賜予日本國王的

看到“倭”字,人們首先想到日本,想到戚繼光抗倭,“倭”這個漢字,是我國古代對日本人及其國家的稱呼,在現代成為對日本人的蔑稱。意思是猥瑣矮小的,例如倭寇,倭人,倭國。

劉秀賜予日本國王的

古代日本人

查找一下史籍,《漢書·地理志》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語句;《師古注》魏略雲:“倭在帶方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國。度海千里,復有國,皆倭種。”看來中國史籍記載古代日本人及其國家的記述不在少數。

古代日本人相貌醜陋,三國曹魏時期史學家如淳形容為

“如墨委面”(即有紋身,如中國古代的墨刑,刺字於面,染以黑色,),個子又極矮,(要不咋有“小日本”的名字由來呢?)故中國人稱其倭人。在過去漫長歲月裡,由於日本邊窮落後,它一直對中國敬若神明,不時遣使朝拜,直到明中期後,才膽敢進犯我沿海邊域。由於日本又遠距東海之中,限於過去的航海條件制約,它來朝拜中國的封建中央政權的次數非常有限,中國的封建皇帝對他們矮小的身材、猥瑣的神態及不懂教化禮儀的古怪行徑,感到既鄙視又好笑,但人家好歹是來進貢朝拜來的,隨便封賜分給他們一點東西,又算得了什麼?於是便賜予他們倭奴國的稱號,日本人不是太懂博大精深的漢文化的內涵,樂顛顛的跑回去了,還以為是多麼高的賞賜,豈不知這裡麵包含了對日本人的蔑視之義。

劉秀賜予日本國王的

再來說一下發現的這枚金印,它上面刻有"漢委奴國王"5個字,整個金印印面為正方形,邊長2.3釐米,印臺高約0.9釐米,臺上附蛇形鈕,通體高約2.2釐米。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後漢書·東夷列傳》中,明明寫的是”倭奴國“三字,但這枚金印上刻的卻是"漢委奴國王",一個是“倭”,一個是“委”,雖是一字之差,但似乎也有不小出入。

有許多學者認為“倭”、“委”是同一個意思,是通假字,《後漢書》的作者是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他比劉秀晚出生約400年,所記歷史有與真實歷史點出入再正常不過。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委"字作“委任”解,即將印上文字解釋為漢朝委任的奴國國王。所謂智者見智,仁者見仁,這五個字該作何理解,“歷史小揹簍”期待條友們的高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