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严苛与节俭的开始,汉明帝和汉章帝的为政之道

在刚刚建立的东汉王朝中,光武帝注意到真正的政府权力都集中在尚书和外戚手中,外戚拥有相当大的特权所以对政务懈怠。而尚书都喜欢任用朋党为政府官员,不再依据官员的贤能与否进行任命,这种关系任用导致庸碌的官员掌管了大汉的州县和边境。政府下达的政令不能得到很好地执行,所任命的官员也不积极处理事务。

帝国严苛与节俭的开始,汉明帝和汉章帝的为政之道

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震慑朝中大员,光武帝开始采用严苛手段管理百官。光武帝的手段得到了成效,帝国在其手中迅速恢复。光武帝的继任者汉明帝沿用了光武帝的治国之策,严加管控官员,肃清政务懈怠。

帝国严苛与节俭的开始,汉明帝和汉章帝的为政之道

史书上记载汉明帝心胸狭窄,喜欢揭人隐私。明帝的很多侍从及重臣都因为这点原因而丢掉官职。有一次,汉明帝大怒,亲手用手杖殴打了一位侍从,皇帝的这个举动致使整个朝堂都蒙上了一股恐惧之意。为了避免自己受到惩罚,大汉官员开始更加严厉的执行政令。为了安抚官员情绪,大臣钟离意上书请求皇帝不要太过苛刻政府官员。但是汉明帝并不打算听从劝告,继续执行他的严苛之策,随后钟离意也因此丢掉了京官之位。

帝国严苛与节俭的开始,汉明帝和汉章帝的为政之道

后续楚王刘英刘英的谋反之案将东汉的严苛之策体现的淋漓尽致。楚王刘英谋反案共牵涉了近500名官员,他们被囚禁在监狱有一半以上的人被鞭笞致死。生存下来的仅有几位官员,这些官员无疑都具有极大的毅力与勇气,毕竟刑罚之吏都会采用极端的严刑拷打对犯罪官员进行逼供。虽然最后这几个官员没有被处死,但是皇帝明令禁止其继续为官。

帝国严苛与节俭的开始,汉明帝和汉章帝的为政之道

汉章帝继位后,依然沿用前两朝的严苛之策。但是尚书陈宠抓住时机向章帝进言要求对官员宽厚、对罪犯减轻酷刑。汉章帝接受了陈宠的建议,只是免除了苛刻刑罚,对官员的管控依旧严苛。东汉前三位皇帝的严苛措施使官员不管懈怠政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虽然有严苛之策会造成部分冤假错案,但是总体上来说对国家的利还是大于弊。

帝国严苛与节俭的开始,汉明帝和汉章帝的为政之道

整个东汉前期,皇帝都比较崇尚节俭,不主张铺张浪费。东汉的这种倾向与西汉的皇帝有直接关系,西汉时期的很多皇帝都铺张浪费,他们的这种行为导致了国家的衰败。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皇室极端奢侈,加上连年征战导致武帝后期民不聊生、国力维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汉明帝在遗诏中明确要求牢记汉文帝的榜样,尽量节俭。明帝曾经明确说过不给自己修建皇陵,死后葬在阴皇后陵墓的墓穴之中。虽然汉明帝并没有如愿,但足以说明明帝的节俭。

帝国严苛与节俭的开始,汉明帝和汉章帝的为政之道

由于受明帝的影响,明德马皇后下了一道很长的诏令用以谴责过分奢侈的行为。马皇后一生节俭,不喜奢华,她所下诏令是对她娘家奢侈之风的一种严重警告。虽然这种警告并没有作用,但是马皇后已经做得仁至义尽。在马皇后死的第四年,她的娘家人炫富遭到舆论的强烈谴责,而后他们并不知道悔改,变本加厉的敛财,最终汉章帝忍无可忍下诏对马氏家族进行了谴责。

帝国严苛与节俭的开始,汉明帝和汉章帝的为政之道

皇家的节俭也延续到了官场,选拔官员不再是光武帝继位初年那样唯亲是用。第五伦的升迁之道就体现了朝廷对官吏清廉的重视。第五伦于公元75年升为司空,他在升迁之前就有清廉美誉。早年他曾任蜀郡太守,当时的蜀地非常富庶,以往的太守离职之时都能捞取一大笔财富,但是第五伦却出淤泥而不染,不仅自己洁身自好,而且也举荐了大量有才之人。

帝国严苛与节俭的开始,汉明帝和汉章帝的为政之道

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延续光武帝的治国之策,并在光武帝政令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善。汉明帝提倡儒学,尊师重教,文治武功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汉章帝重视农桑,大兴水利,衣食朴素,使东汉的政治清明国力昌盛。虽然两者在位期间,出现了一些严苛之狱,但是整体上他俩也算是明治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