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銀行股息率超過6%,買銀行理財不如買銀行股嗎?

上市銀行在陸續披露2019年度業績的同時,也發佈了各自的分紅派息方案。而這些分紅派息方案顯示,部分銀行的股息率已經超過6%。

所謂股息率,是每股股利與股價的比值,作為股東出資所獲得的對價收益之一,股息率通常是用來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的重要指標。

那麼,6%的股息率是個什麼概念?一個可以參照的座標系是,在目前市面上,一年期銀行理財收益率大部分在3%-4%之間,城商行和農商行相對高些,但已經很難覓得超過5%的理財收益。

也就是說,在理論上,買一年的銀行理財還不如持有一年的銀行股年終分紅來得實在。

但實際上卻又是另一番情景,銀行股不受待見已成常態,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市場對於未來銀行資產的擔憂更是進一步加深了銀行股估值中樞的下沉。目前,無論是PB估值、還是PE(TTM)估值,銀行板塊均為全市場最低。

更有私募認為,銀行股投資的黃金十年已過,目前市場更加偏愛科技和消費。

工行派息近千億

整體來看,近年來,銀行股的股息率一直較高。

在目前上市公司股息率前30榜單中,銀行股達到了6家,佔比1/5,秒殺其他行業。在連續3年高股息率的前20只股票中,銀行股甚至達到7家,佔比超過1/3。

有的银行股息率超过6%,买银行理财不如买银行股吗?

具體來看,工、農、中、建四大行的擬派息總額均超過了500億元(稅前,下同)。其中,工商銀行更是推出了近千億的分紅方案,建議每10股派發2.628元(含稅,下同),派息總額約為936.64億元。建行派息總額超過800億,農行派息636億,中行派息562億。

每股派息金額最高的是招行,每股現金分紅1.20元,擬派息總額超過300億。而絕大部分銀行每股派息金額在0.1元-0.4元之間。

從現金分紅比例來看,國有大行一般穩定在30%,部分年份會有所浮動,但很少低於30%。

股份行則差距比較大,在已經披露分紅方案的上市股份行中,招行的現金分紅比例最大,達到33.19%;平安銀行最低,僅為15%,2018年,平安銀行的現金分紅比例僅為10%,同期招行為30.05%。

平安銀行在公告中表示,本行目前正處於成熟期且有重大資金支出安排的階段,2018-2020 年度在確保本行資本充足率滿足監管要求的前提下,當本行採用現金或股票或二者相結合的方式分配股利時,現金分紅方式在當年度利潤分配中的比例不低於40%(含40%)。

目前現金分紅比例最高的是2019年回A的2家區域型銀行,其中,浙商銀行擬每10股分配現金股息2.40元,現金分紅比例39.49%;青島銀行擬每10股派發現金股息2.00元,現金分紅比例51.11%。

另外,鄭州銀行的現金分紅比例同比2018年下滑了0.13個百分點,下滑比例最大,但其除了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0元外,還以資本公積向上述普通股股東每10股股份轉增1股股份,合計現金分紅總額為5.92億元,合計轉增5.92億股。

機構資金的底倉標配

持續穩定的派息和持續低迷的股價,成就了銀行股較高的股息率。

數據顯示,截至4月14日收盤,在披露分紅方案的21家上市銀行中,已經共有2家銀行的股息率超過6%,其中,民生銀行股息率最高,達到6.4%,交通銀行股息率6.07%,另外,浙商銀行、光大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的股息率在6%-5%之間,江蘇銀行、中信銀行、渝農商行、江陰銀行、長沙銀行、郵儲銀行的股息率在5%-4%之間,平安銀行股息率最低,僅為1.7%。

有的银行股息率超过6%,买银行理财不如买银行股吗?

那麼,如此高的股息率,是否代表銀行股目前具有更高的投資價值?

財信證券分析師羅琨認為,追求低波動、穩定收益的長期資金有動力選擇低估值、高股息率資產作為底倉配置,或者是用來長期持有,或者是用來獲得打新收益,當公司估值明顯低於歷史估值中樞時,更多長期資金可能予以配置。另一方面,追求短期博弈的資金也可能在估值明顯低於合理水平、股價技術上企穩時,在股息派發前一段時間選擇配置高股息率資產以獲得分紅收益。

羅琨稱,如果宏觀經濟觸底回升,高股息率資產配合EPS提升和分紅率的提升,將形成股價的“戴維斯雙擊”。

千波資產研究中心認為,銀行股是因為超強的盈利能力和股價相對穩定性而成為險資、社保等大機構的底倉標的。配置銀行股雖然很難的短期內獲得超額收益,但卻可以獲得長期穩定的較好收益。也正因此,機構資金在配置底倉時往往會優先選擇銀行股。

在已經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中,險資就以近4000億元重倉7只銀行股,市值從大到小排列分別是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光大銀行。

保險機構的持股風格一向偏好於“流動性好、股息率高、盈利能力強”的個股,而銀行股就滿足這些特徵。

但千波資產研究中心也同時指出,銀行業績跟宏觀經濟週期有較大的相關性,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銀行的壞賬增加,資產質量惡化,同時降息空間打開,淨息差下行,業績增速也會下降,所以,目前並不是投資銀行股的最好時候。

金輦投資首席投資官甘霖認為,銀行股的避險特點十分明顯,分紅率高、股息率高。現在的低估值水平會給銀行股投資帶來較強的安全邊際。

“但總體而言,銀行業最黃金的十年已經過去,持有銀行股的收益主要來自於估值修復和分紅派息,是很難通過業績增長實現股價收益。中長期來看,我們依舊會把投資重點放在消費和科技板塊。”甘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