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青島西海岸新區如何在鎮級層面統籌推進鄉村振興

一輛輛工程車一字排開、整裝待發,數十名工人整齊列隊、士氣高昂。4月2日上午,長青國際海外生產研發基地等總投資13億元的5個項目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鎮產業振興集聚區集中開工。

看青島西海岸新區如何在鎮級層面統籌推進鄉村振興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中,西海岸新區立足新起點,把握新形勢,把鄉村振興的著力點放在鄉鎮一級,以產業振興集聚區、田園綜合體、農村區域化黨建為抓手,統籌推進鄉村“五個振興”,走出了一條都市郊區鄉村振興之路。

12個涉農鎮街新建產業振興集聚區,吸引農業人口轉移,以工業集群化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日前,西海岸新區印發“2020年1號文”,再次聚焦鄉村振興戰略,首次提出建設鎮街產業振興集聚區。張家樓鎮便是打響的“第一炮”。

“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後可以提供1200個就業崗位,加上正在建設的對外經貿大學青島國際校區和1萬套人才公寓項目,以後全鎮稅收和常住人口可以實現雙翻番。”剛參加完集中開工儀式的張家樓鎮黨委書記丁吉慶向記者算起了一筆鄉村振興“產業賬”“人才賬”。

按照新區計劃,從今年開始,12個涉農鎮街都將規劃建成一處產業振興集聚區,集聚發展工業製造、農產品加工、鄉村服務等勞動密集型二三產業,吸引農業人口加快向園區轉移。到2022年,各集聚區至少有15個新引進或改造、搬遷的項目入駐,累計帶動當地農民就業總數將超過1.2萬人。

加快產業振興集聚區建設,是新區強化鎮街發展職能的新舉措,也是新區鄉村振興的新“打法”。“鄉村振興,實質是解決人員流動的問題。鄉鎮上聯城市、下接農村,具有非常重要的樞紐作用。”西海岸新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王軍認為向鄉鎮佈局產業項目,既能讓本地農民留得住,又能讓外來人口“流”進來。

產業振興集聚區之外,分散在廣袤農村的一處處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新區鎮街推進鄉村振興的另一重點。

看青島西海岸新區如何在鎮級層面統籌推進鄉村振興

眼下,走進六汪鎮常家莊村“常回家”現代農業綜合產業園,水肥一體化滴灌管道等農業設施一應俱全,育苗棚裡一片生機勃勃。該產業園流轉1313畝土地,每年不僅可為村民帶來120多萬元的土地流轉收入,還吸引了20名村民在這裡打工。“這裡離家近,乾的都是熟悉的農活,一天可以收入百元左右,和出去打工差不多。”正在大棚裡忙碌著甘藍育苗的王培軍高興地說。

記者瞭解到,新區今年將新規劃建設30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園將達到370家,並將以高新農業、智慧農業、都市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為目標全部進行轉型升級,在每個鄉鎮構建起“一區多園”發展新格局,逐步實現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隨著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區農村產業結構、農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王軍說,目前,新區有13萬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創業,開啟了新的生活。

以首批3個田園綜合體建設為抓手,探索土地規模化經營、村莊佈局調整等與鄉村“五個振興”統籌推進

一排排四層小樓鱗次櫛比,小區內小橋流水、綠意盎然……4月6日,記者走進藏馬山居,被眼前這幅新時代美麗鄉村畫卷所吸引。“藏馬山居項目總投資3.2億元,近期臧家莊、胡家莊等四個村莊的村民即將回遷。”藏馬鎮人大主席丁新春告訴記者。

藏馬山居是藏馬山田園綜合體建設的一個縮影。該綜合體規劃面積24.5平方公里,轄藏馬鎮和張家樓鎮的16個行政村,約1.2萬人,是新區首批啟動建設的3個田園綜合體之一。

“田園綜合體建設涉及村莊多、帶動效應強,涵蓋了土地流轉、合村並居、美麗鄉村等方方面面,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藏馬鎮黨委書記唐恩志對田園綜合體模式充滿信心。

得益於藏馬山田園綜合體建設,藏馬鎮流轉耕地1.66萬畝、林地1.2萬畝,區域內15個村集體存款由開發前的75.8萬元增長到2.9億元。與此同時,藏馬鎮藉機將長阡溝、賀吉溝、曾家官莊3個村合村並居為藏馬新村,並同步推進胡家莊等4個村合村並居,當年交通閉塞、村莊破敗的藏馬山區率先走上了鄉村振興道路。

圍繞“五個振興”出招發力,通過項目大建設、基礎大配套、民生大改善,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帶動了周邊區域發展。

清明期間,位於鐵山街道楊家山裡的六合人家生態農家宴生意火爆,店主楊文淑忙得不可開交。“現在遊客來了既能賞花,又能體驗紅色文化,每逢週末假期店裡都會爆滿,生意比以前好多了。”

楊家山裡原本是幾個散落在山溝溝裡的村莊的統稱,鐵山街道充分挖掘各個村獨特的自然優勢、文化優勢、產業優勢,將上溝、墩上、黃泥巷、東南崖等8個村、約20平方公里整體規劃建設楊家山裡田園綜合體,集中統一開發,推出了“踏春賞花+紅色文化+影視體驗”的鄉村一日遊,成為青島網紅打卡地。加上現代農業示範區田園綜合體,新區首批3個田園綜合體規劃面積共80平方公里,輻射帶動43個村、3萬餘人,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陣地。

以田園綜合體建設為抓手,抓土地流轉促規模經營,提高了農業效益的同時帶動了農民集體雙增收,在優化調整村莊佈局中新建一批批美麗鄉村。新區探索的這一系列舉措,與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五個振興”融為有機整體,在這片國家級新區的大地上統籌兼顧、有序推進,並得以不斷完善。

搭建農村區域化黨建平臺,組建170個片區(管區)黨委,以黨建引領凝聚鄉村振興強大合力

“產業振興集聚區需要流轉1000畝土地,涉及鎮駐地3個村,各搞各的肯定不行。”張家樓鎮駐地管區黨委常務副書記、主任王建斌為了保障集中開工按期舉行,在3個村來回奔波了不知多少遍。

王建斌原本是一名鎮政府機關幹部,如今他“下沉”到管區,專職負責駐地周邊8個村的工作。據介紹,張家樓鎮根據區域資源和區位特點,把全鎮劃分為8個農村管區,成立管區黨委,由鎮黨政班子成員直接擔任書記。同時,鎮村幹部“下沉上提”,56名機關幹部下沉管區,專職專責,服務群眾;農村支部書記上提,擔任管區黨委委員,參與管區工作。

鄉村振興,黨建先行。西海岸新區深化拓展“萊西經驗”,在牢牢抓住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這個“牛鼻子”的同時,打破就村抓村的黨建慣性思維,樹立“大黨建”工作理念,搭建農村區域化黨建平臺,完善鎮街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農村共建議事會等制度,組建170個片區(管區)黨委,全面統領區域內村莊、兩新組織等黨組織建設和群團組織建設,履行區域內黨建、發展、治理、服務等工作職責。

作為“北茶之源”,海青鎮在農村區域化黨建平臺的基礎上,創新黨的基層組織設置,成立了茶產業提升、美麗鄉村建設、《茶鄉花正開》電視劇拍攝服務保障等功能型攻堅支部。“我們這個支部的黨員都是與茶葉生產經營有關的專業人才,更像是一支微型‘特種部隊’。”海青鎮農業中心主任、茶產業提升攻堅支部書記丁進海說,集中優勢兵力可以破解“單村作戰”的弊端,便於在全鎮範圍內引導茶農按照標準化模式,統一茶園種植、管理規範。

除此之外,新區在加強黨組織領導下的村級民主制度建設方面,早已探索出一套獨有模式——“四審四議三公開”工作機制,即在“四議兩公開”的基礎上,創新增加了決策審查、用章審核、財務審接、村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四審”制度,由鎮街黨(工)委進行全程監督指導把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村級事務民主管理體系。

“這套體系既充分保障了村級組織和黨員群眾的民主權利,又確保了鎮街在村級民主管理中既不‘缺位’,又不‘越位’,有效提升了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制度保障。”西海岸新區工委組織部副部長宗武邦介紹說。

山花處處,春意濃濃。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這張答卷上,西海岸新區以鄉鎮為筆,奮力書寫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答案。(通訊員:劉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