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人程霖生:上海地皮大王,人民广场周边3公里大多是他家的

歙县人程霖生:上海地皮大王,人民广场周边3公里大多是他家的

司马狂/文

熟悉上海的朋友都知道,人民广场附近那是房价最高的地段。如果我告诉你说,南京路、北京路近西藏路地段数以千幢的里弄住宅,静安寺周边新式里弄住宅和花园洋楼,以及南京东路大庆里(现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对面)、吉庆里、恒庆里等以“庆”字命名的里弄住宅,都归属于一个歙县人的名下,你是否会惊诧无比?

歙县人程霖生:上海地皮大王,人民广场周边3公里大多是他家的

小姐姐画的示意图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句话用来形容程霖生家族三代人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几十载岁月,最是恰当不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冯塘程氏在上海的那些被尘封了的历史往事。

程谨轩:纵横上海滩的“中国哈同”

程谨轩,《歙县志》载其名德成,字谨轩,又字谨斋,歙县北乡富堨冯塘人。目前的资料大多说他是木匠出身,少年时候就去上海滩闯码头。(但是,按照其后期能成为“买办”,又能流利的说外语,似乎应该是读过书的,这点姑且存疑。)据说他小时候出过天花,脸上留有麻点,人称“程麻皮”,或是“麻皮木匠”。

关于程谨轩的发家史,有很多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是程谨轩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巨额现金和汇票。程没有据为己有,而是一直等着失主来寻,并悉数归还。失主酬谢其重金,坚辞不受。失主为礼和洋行的外国经理,看重程谨轩的人品,招其入洋行工作,并由此不断得到提携。甚至,还有民间故事,说是这个洋行经理在上海买了大量的荒地,送给程谨轩。当然,这个版本的故事,多少有些民间传说的属性,大抵是后人附会的。不过。从中不难看出程所秉承的徽商诚实守信的鲜明特点。

其实程谨轩真正的发家史要从清末说起,上海在咸同兵燹时候,周遭的中国乡绅纷纷避入租界,寻求庇护。一时间,租界内聚集了太多中国有钱人,却没有多少房舍能让他们居住。外国商人见状,纷纷营造简单的木屋,以谋暴利。而此时的程谨轩早已通过上海首富维克多·沙逊手下宁波籍的买办,结识了这位超级富豪。沙逊自然不会坐视如此大好的商机而不理,于是程谨轩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上海最早的现代房地产行业。

歙县人程霖生:上海地皮大王,人民广场周边3公里大多是他家的

维克多·沙逊


当时租界当局对于这类的简易房屋,明确规定25年后必须重新修葺。眼看着期限即将到来,沙逊因为盘子铺得太大,现金周转不过来,甚至都打算忍痛割爱,将其中一些房屋售卖出去。此时,程谨轩向沙逊献计,可以把房舍和地基一起以较长年限的使用权,转租给别人,这样既能缓解资金压力,又不用把产权售卖。此番计策,听得沙逊连连点头,程谨轩趁机表示,自己愿意做这个承租人。

从沙逊手里把老旧房舍承租下来后,程谨轩用尽一切办法,减少翻修房舍的开支。例如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拆下来的旧砖再砌回去,旧门窗刷漆补洞又可以用起来,雇佣因为灾荒兵事逃难来上海的流民等一系列方法。省下翻新支出的同时,程谨轩大肆涨房租,一进一出,赚得盆满钵满。经此一役,程谨轩声名远播,上海滩人尽皆知。

自打有房地产这个行业出现,一定会和金融业紧密连接在一起,程谨轩也不例外。此后,程一边利用自己手上的房屋经营权向钱庄、银行借贷,继续拓展产业,一边又接受房产所有者以房屋抵押借贷,从而控制房屋不为他人捷足先登。与此同时,程谨轩敏锐而独到的眼光发现,南京东路以西的地段,价格尚处洼地,有上涨趋势和空间。于是,程氏大量购进西区地产,囤积而待暴涨。果然,没隔多久,西区成为新的租界,地价暴涨,程谨轩因此成为沪上巨贾,人称其为“沙(沙逊)哈(哈同)之下,一人而已”、“中国哈同”。其拥有的房地产价值保守估计在当时就值规银一千万两以上,每个月所收房租亦有十余万银元之巨。至一战时期,程谨轩独占上海两条“龙”,一条是自河南路抛球场至西藏路,另外一条是从新世界至卡德路(今石门二路)一带。

歙县人程霖生:上海地皮大王,人民广场周边3公里大多是他家的


程霖生: 盛也霖生,败也霖生

程霖生是程谨轩的次子,因为其长兄生有残疾,自然成为父亲事业的接班人。他生于1888年,卒于1943年,名源铨,以字行于世,又字龄孙。初期从政,先后担任过黑龙江都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后弃政从商。程霖生是典型的富二代,身染恶习,嗜好抽鸦片,更有意思的是,据说程霖生的鸦片烟瘾是其父故意怂恿的。原因竟然是程瑾轩认为有鸦片瘾的人,不会对别的事物有猎奇之心,能守得住自己辛苦打下的基业。

程瑾轩留下的南京路、北京路近西藏路地段数以千幢的里弄住宅,静安寺周边新式里弄住宅和花园洋楼,以及南京东路大庆里(现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对面)、吉庆里、恒庆里等以“庆”字命名的里弄住宅,都归属程霖生及其侄子程贻泽名下。程霖生延续父亲的由东向西扩张路线,不断买进地皮。在父亲病逝以后,程霖生继承家业最初的十年间,因为地价持续暴涨,在不断扩张自家产业的基础上,程氏家族的房地产产业总产值,一度飙升到6000万两白银左右,成为当之无愧的上海华人首富。

相比其父的白手起家,程霖生这种富二代不仅天然喜欢享乐,更在骨子里有一种自傲的情愫蔓延开来。当时程家在今南京西路常德路口坐拥数十亩地产,程霖生在这块地的西半部营造新宅。宅子面南沿着南京西路建起气势恢宏的门楼,门外有精雕细琢的石狮子一对,正宅门前挖池,蓄水养鱼。宅子里光是房间就有数十间,更不消说里面的游廊曲折和极为豪华的陈设。虽然没有《红楼梦》中大观园那么壮观,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滩也是首屈一指的。在自己这个豪宅的东侧,程霖生还建造了34栋双开间三层住宅,这些宅子也都是设施齐全,配套完善,月租金高达300余银元。能租得起这里的,基本上都是各国侨民,于是此间被上海百姓称为“外国弄堂”,而程霖生则是外国弄堂的中国房东。

父亲一生都被用来比拟哈同、沙逊,程霖生显然不服气,一直试图超越这两位商业大亨。在坐稳“地皮大王”宝座后,程霖生开始进军金融业、民族工业、证券等诸多领域。1923—1926年间,先后投资衡吉、衡余、吉昌、泰昌、鼎元、成丰六大钱庄,总计投入资金20余万两,其中衡吉后改制为银行。我国自主创办的第一家味精厂——根泰和合粉厂,也有程霖生的投资。前后在上海、天津、开封、归绥四地开设卷烟厂,生产公元牌香烟。上海四大公司之一的大新公司也有程霖生的投资。可以说,程氏家族到了程霖生的手上,已然成为横跨房地产、金融、工业、百货业、证券业等诸多领域的大型财阀。

或许是因为从未经历过父亲那般的辛苦打拼,金钱对于程霖生而言,更多只是数字上的概念,在尽享荣华富贵的过程中,程霖生愈发需要来钱更快的项目。于是,程霖生开始涉足“标金投机”,也就是现代人所谓的“炒黄金”。最初时候,确实赚到不少钱,奈何触及到孔祥熙、宋子文等人的利益,又受到上海社会各界人士的围攻,加上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很快程霖生就宣告破产,万贯家财依旧资不抵债……

程霖生的失败,其实不仅在于标金投机过程中的赌博心理,其人本就挥金如土,不仅享受物质生活,还自诩风流,遍搜名人字画,珍惜古玩。可他又对于鉴赏这方面完全不懂,别有用心者,纷纷吹嘘他是火眼金睛,只为骗他几个钱。这其中,张大千设计以自己临摹的画作,冒充石涛的“大中堂”骗了程霖生很大一笔钱财。而程霖生还洋洋自得,给自己藏画的房间,命名“石涛堂”。一直到后来,程霖生破产,典卖家藏时候,才知晓所收基本都是赝品。气急败坏的程霖生,曾扬言要报复,但未曾行动,就撒手人寰。

桑梓之情一直是程霖生最为看重的,他出任过歙县旅沪同乡会会长。民国23年,陶行知倡议成立歙县旅沪同乡会普及教育助成委员会,程霖生慷慨出资,并亲自出任会长。陶行知创办南京晓庄师范、淮安新安小学、歙县第一工学团等新式学校,程霖生也一直出资相助。程霖生捐款修建位于后塘、富堨间富资河上的塞堨木桩石坝,造福自己老家的乡亲。整修岩寺至休宁的石板路。民国10年12月程霖生购进12马力柴油机和7千瓦发电机,在屯溪阳湖柏山发电,筑坟葬母吴氏后,赠予屯溪永明电灯公司。宣统初年,出资测绘歙县地图。徽杭公路修建的时候,程霖生积极奔走,并捐款,他还一人独自捐资栽植杭州至徽州公路两旁的树木。许承尧编撰民国版《歙县志》也得到他的大力资助。渔梁坝被洪水冲毁,远在上海的程霖生二话没说,捐款1.8万两加以修复。过旭初在段祺瑞下野后,曾往上海程霖生公馆投奔程霖生,并召过惕生一并来沪。此外,每年夏季,他还从上海运送大批防暑降温药物到歙县,免费赠送家乡父老。

虽然程霖生一直与外国人打交道,但他的民族气节始终如一。九·一八事变后,程霖生大哥的儿女亲家——东北军著名将领朱庆澜成立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程霖生全力支持,慷慨解囊。淞沪会战爆发时候,他积极捐款,为抗击日寇而努力。朝鲜半岛被日军完全吞并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也得到程霖生的资助。陈延年、柯庆施在上海先后被捕,程霖生都积极奔走,出钱出力,毫不畏缩。陈独秀有段时间,也住在程霖生家中,以求庇护。

歙县人程霖生:上海地皮大王,人民广场周边3公里大多是他家的


程贻泽:中国最早的足球俱乐部创始人

程霖生大哥虽是残疾人,却有个英俊帅气的儿子——程贻泽,他是程谨轩的长孙,也是程霖生的侄子。1905年含着金钥匙出生,1982年因病去世,被誉为当代中国著名的体育运动家。他名叫程祖懋,字贻泽,有个西方名字叫Denis Chen.

1923年,程贻泽从上海圣芳济学院毕业。因为家里的产业大多由二叔程霖生负责,程贻泽乐得逍遥自在,自己独自居住在北京西路泰兴路口的豪宅里,里面不仅装修奢华,更有游泳池、舞池、篮球馆、练球场等诸多现代化的设施。程贻泽出手阔绰,对人大方,当时享有“小孟尝君”的美誉。

因为在西方学校上过学的缘故,程贻泽对西方的足球、篮球等运动非常喜欢,甫出学堂,就创办了“三育体育会”,附设现代足球队,在今南京西路常德路口修建了上海也是全中国第一个私人足球场,供球员在里面训练。三年后,三育足球队就参加了上海租界西人足球协会联赛,表现亮眼。1926年11月7日,三育足球队杀入上海第三届中华足球联赛决赛,轰动一时。1929年初,程贻泽率队前往日本参加比赛,最终四场比赛两胜两负,颇为难得。

1927年的时候,因为前一年程贻泽被匪徒绑架,三育体育会被迫停办的缘故。程贻泽将三育体育会改组为“优游体育会”,组建优游网球队、优游足球队、强华篮球队。并出资设立了以自己的英文名字命名的“台尼斯杯”足球赛,遍邀中国各地的足球队,以及马来西亚等国的足球队共计十余支足球队一同比赛。因为来参赛的人员多达300余人,没有适合的住所,于是程贻泽花巨资请英国的克明洋行负责设计,自己亲自督造,在现在的南京西路778号造了一栋十层,高39.7米的现代化的酒店式公寓,命名为“台尼斯大楼”,中文名为“德义大楼”,以供来比赛的参赛人员入住。如今,德义大楼依旧耸立在上海的繁华街头,并被上海市政府评定为“优秀历史建筑”。比赛结束以后,德义大楼对外出租,每年都能为程贻泽带来巨大的收入,但他不论房子如何紧俏,都会留下一部分空房,以备全国各地来的球员入住。

歙县人程霖生:上海地皮大王,人民广场周边3公里大多是他家的


从三育到优游,从足球队到篮球队、网球队,一应开销,全部是程贻泽一人全力承担,说他是中国最早的足球俱乐部创始人毫不为过。抗战全面爆发的时候,程贻泽将体育会所得奖杯、银盾悉数捐出,用作抗日救国的经费。哪怕到程霖生破产,德义大楼被卖掉抵债,程贻泽依旧没有放弃优游体育会,一直坚持到1947年,才因财力枯竭,不得不停止活动。

建国后,程贻泽先后在大中华纸盒厂、第十一纸盒厂工作,一直到1982年,民国时期享誉国际的东华足球队恢复活动,还把已经退休在家的程贻泽请出来担任理事。程贻泽的一生,自足球始,也自足球而终,算得上是大圆满。

本文参考文献:

2005年版《歙县志》;

《上海地方志》1996年第二期,刘士铣所著《旧上海房地产巨擘—程霖生程贻泽叔侄破产记》;

《张大千设局智赚“地产大王”》 盛世/文;

《新金融观察》2013年4月29日第055版 金满楼所著《程霖生:“地产大王”搞投机》;

刘家富所著《闯荡上海滩的徽派“中国哈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