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能夠吸引諸多文士?正因為他有這種寬廣的胸襟

在劉邦的儒生裡,還有一位以擅長口才著稱的英傑—陸賈。關於陸賈的事蹟,法順注最著名的就是《史記》中記錄的那段與劉邦的對話,即西漢開國後,作為劉邦謀士的陸賈,經常勸說劉邦多讀書,一次把劉邦說煩了,被大罵說:

“老子是馬背上打下來的天下,讀書有個屁用!”陸賈隨即反駁說:“馬背上可以得天下,馬背上可以治天下嗎?”一語令劉邦醒悟。而《漢書》中的記錄更詳細:劉邦當時並沒有醒悟,陸賈說完這兩句話後,劉邦依然破口大罵不止。

劉邦為什麼能夠吸引諸多文士?正因為他有這種寬廣的胸襟

劉邦劇照

真正令劉邦醒悟的,是陸賈最後說的一句話:“皇上,當年吳王夫差就是迷信武力,結果被人滅了;秦始皇也迷信武力,同樣也被滅了。如果秦始皇不迷信武力,你還有機會得天下嗎?”正是此語驚醒了劉邦,連忙對陸賈說:“是我見識不明啊!”作為劉邦儒生中以口才著稱的一位,陸賈顯然知道說服劉邦的最好辦法—給他找反面教材。陸賈對劉邦的貢獻,除了出使南越,說服南越歸順,以及勸說劉邦倡導文治外,就是他為劉邦上的《新語》十二篇。這十二篇論著的中心思想,就是反思秦朝滅亡的教訓,闡述西漢的治國之道。

劉邦為什麼能夠吸引諸多文士?正因為他有這種寬廣的胸襟

陸賈劇照

這十二篇論著寫成後,他負責為劉邦朗讀,每朗讀一段,都喜得劉邦擊節叫好。而這些論著對整個西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首先,從此開始,西漢一直把秦朝當做批判對象,總結反思秦朝滅亡教訓成為西漢前期思想界的主流。其次,這十二篇論著,奠定了西漢的治國方略黃老無為道家思想。但這道家思想中,並非僅有道家,除了有法家重視刑律的內容外,另外重要的補充,就是儒家中關於“德治”的思想。儘管陸賈明白,黃老無為思想是西漢開國唯一的選擇,但身為儒生的他,從西漢建國開始,就為西漢“主體思想”不斷雜糅儒家的元素。

劉邦為什麼能夠吸引諸多文士?正因為他有這種寬廣的胸襟

劉邦劇照

在劉邦建國後誅滅異姓王的過程裡,也有一位老儒生幫了他的大忙——楚人薛公。這位薛公在秦末漢初的時候,曾經做過楚懷王的令尹。西漢建國後,他又成了劉邦功臣夏侯嬰的門客。前196年,淮南王英布造反一時間西漢帝國震動。消息傳來,朝廷上下驚慌失措,薛公反而不慌不忙地對夏侯嬰說:“沒事,我早知道這小子要造反。”夏侯嬰問為啥,薛公答:“這不明擺著嗎?韓信死了,彭越死了,剩下的英布就是不想造反也要反了。”

劉邦為什麼能夠吸引諸多文士?正因為他有這種寬廣的胸襟

薛公劇照

斷定此人有門道的夏侯嬰,就將他推薦給了劉邦。果不其然,薛公為劉邦仔細分析了英布造反後可能採取的三種進兵方略,併為劉邦定下了平英布的戰術。結果,漢軍在劉邦中箭、初戰失利的局面下,最終成功平定英布,解決了西漢開國後最後一家異姓諸侯王大患。事後薛公被封為千戶侯,但《漢書》裡記錄,劉邦個人還覺得惋惜,他後來對夏侯嬰感嘆說:“這個薛公極有謀略,你說我怎麼沒早遇到他啊,這樣我統一天下也許就不費勁了。”

劉邦為什麼能夠吸引諸多文士?正因為他有這種寬廣的胸襟

夏侯嬰劇照

從打天下開始,劉邦就蒐羅了很多儒生出身的謀士,這些儒生們經常在關鍵時刻為他獻上奇計,立下大功。但也有時候,他們經常給他出一些餿主意。比如當年化裝成流氓求見他的儒生酈食其,在劉邦彭城戰敗、被項羽打得全軍覆沒的時候,給劉邦出了一個主意:讓劉邦去冊封六國後人為王,換取他們支持自己。劉邦一開始覺得是好主意,準備讓酈食其為使者,帶著他的大印出使各國。結果張良知道後立刻勸劉邦說:“當年陳勝、吳廣封了這麼多王,那些人最後不是照樣背叛他嗎?”

劉邦為什麼能夠吸引諸多文士?正因為他有這種寬廣的胸襟

酈食其劇照

劉邦這才明白過來,自視頗高的酈食其,這次給他出了個多麼愚蠢的主意!醒悟過來的劉邦狠狠地大罵說:“這個傻書生,差點兒壞了我大事。”但對酈食其本人,劉邦並未因此疏遠,也未懲罰他,依然對他言聽計從。表面流氓的劉邦,能夠吸引諸多文士,正因為他這種寬廣的胸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