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的入口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释义】:

老子第一句话便亮明自己的观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道德经》的根本观点和逻辑起点。老子认为这个"道"也是个"名"。"名"是做什么的呢?"名"是说明一件事情,表述一种情状的。"名"是基于不同的认知、角度、对象等去说的,这些都不能代表整体完备的"道"。其实这和庄子说的一个意思,庄子说"道通,其分也,其成也,毁也。"庄子说的什么意思?他的意思是"道"是通同为一的,从"道"中分离出来,就成了万物中的个体,同时也就失去了"道"的统一性。说到底就是"名"是有局限性的,有条件才能成立的,条件没了或变化了,"名"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不能一味的固执己见,所以老子说"道常无名"。为了表述的需要,老子勉强把心中思考的这个最高存在称为"道",就如给人起个名字一样。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真是欲言又止,实属无奈。

这个"道"有什么能耐呢?说它没有,它却是天地万物的开端(也就是"始"的含义)。说它存在,万事万物都由它生发和养育(也就是"母"的含义)。所以说,要了解"道"的玄妙之处,还得从"虚无"的角度着手,要了解"道"的作用范围,就需要查看万事万物的边际在哪里。"无"和"有"二者讲的都是一回事,都是出于讲"道"的需要,都基于"道"所产生,只不过说法和角度不同罢了。它们都是非常玄妙的,这种极致的玄妙之境,就是一切微妙的源头。

【延伸】

"无"和"有"是体悟"道"的两个入口("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其"指的就是"道"),二者缺一不可,也可以说一对对待的概念。谈到"有"和"无",很多人会想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被大多数人用来表述"无"的作用。但是"无"要发挥作用,同样离不开有,比如房子中间的空虚之处是"无",但是没有墙壁和房顶这些"有","无"也就不成其为"无"了。所以,看了《道德经》,不能忘了"有",不能小瞧了"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给了我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所有我们认知到的所谓知识、技能、规范、制度等,以及所有我们认为想当然的一切都具有局限性,都不具有全"道"的统一性。从认识的角度来讲,应该正视这种认知的不足。这种"非常道,非常名"所留下的未知领域对于认知来说,也可能蕴含着更大的可能性。人可以认知很多领域,但必须了解在你的认知的领域之外尚有大量未知的东西存在,而且要知道人永远也不可能穷尽这些未知的东西,然后你的认知才是最全面的、真实的,才能取得自由,这也是一种"有"与"无"的对待关系。庄子对此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足之于地也践,虽践,恃其所不碾而后善博也;人之于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谓也。"

“悟”道的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