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新冠肺炎疫苗,兩大疫苗“巨頭”聯手了

4月14日,兩大製藥企業葛蘭素史克(GSK)與賽諾菲(SANOFI)同時在其官網宣佈,兩家公司將結合技術,共同開發含有佐劑的2019冠狀病毒疫苗。候選疫苗預計將於2020年下半年進入臨床試驗,如果試驗成功,將於2021年下半年上市。

雙方均有很強的疫苗業務。

其中,賽諾菲將提供基於重組DNA技術的S蛋白2019冠狀病毒抗原。這項技術生產的抗原與病毒表面的蛋白質基因精確匹配,並且編碼該抗原的DNA序列已被整合到桿狀病毒表達平臺的DNA中,該平臺是賽諾菲在美國獲得許可的重組流感疫苗產品的基礎。

在這項合作中,GSK將提供其預防疾病大流行的疫苗佐劑技術。在疫情大流行的情形下,佐劑的使用尤為重要,因為它可以減少每劑疫苗所需的疫苗蛋白量,從而可以生產更多劑量的疫苗,讓更多的人獲得疫苗的保護。

賽諾菲首席執行官Paul Hudson表示:“當前全球正面臨著一場史無前例的健康危機,很顯然沒有一家公司能僅憑一己之力來抗擊疫情。正是基於這個原因,賽諾菲將繼續攜手像GSK這樣的業界同行,藉助雙方在專業和資源方面的優勢互補,研發並提供疫苗,為病毒防控貢獻力量。”

GSK首席執行官Emma Walmsley表示:“此次合作是兩家全球最大疫苗公司的強強聯手。通過結合雙方的科學和技術優勢,相信我們可以加速推進2019冠狀病毒疫苗的開發進程,盡我們所能讓更多人獲得保護。”

將以蛋白質為基礎的抗原與佐劑結合已得到充分的驗證,並在許多現有的疫苗中得到應用。在一些疫苗中使用佐劑能增強免疫應答,從而能產生比單獨使用疫苗更強、更持久的免疫力。佐劑的使用還有助於提高大規模生產有效疫苗的可能性。

兩家公司計劃將於2020年下半年進行一期臨床試驗,如果獲得成功,並通過監管機構審批,預計將於2021年下半年完成上市前所需開發工作。

賽諾菲此前曾宣佈其正在與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局(BARDA)合作開發重組2019冠狀病毒疫苗,並已獲得了資金支持。雙方公司計劃與其他各國政府和全球機構討論資金支持問題,從而擴大全球範圍內疫苗的可及性。

據悉,兩家公司已經成立了一個聯合工作組,由賽諾菲疫苗全球負責人David Loew和GSK疫苗總裁Roger Connor共同主持工作。該工作組將積極協調兩家公司的資源,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來加速候選疫苗的開發。

考慮到疫情大流行帶來的人道主義和財政方面的巨大挑戰,兩家公司一致認為,實現2019冠狀病毒疫苗在全球的可及性是當務之急,基於所有國家能公平獲得疫苗的機制,雙方將致力於提供可負擔的疫苗。

這項新的合作標誌著賽諾菲和GSK為抗擊2019冠狀病毒病而持續貢獻力量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兩家公司已經簽訂了《材料轉讓協議》,以確保雙方能夠立即開展工作。合作的最終條款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確定。

在國際疫苗市場中,默沙東、GSK、輝瑞和賽諾菲四大製藥巨頭依然佔據著絕大部分的疫苗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極高。

從疫苗品種上看,全球前十大的疫苗品種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統類疫苗(包括肺炎疫苗、腦膜炎疫苗、流感疫苗等)、HPV疫苗、麻腮風水痘疫苗、肝炎疫苗、帶狀皰疹疫苗以及聯合疫苗等,同樣是重磅大品種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2019年,全球銷售額排名前5的疫苗品種分別為輝瑞公司的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銷售額58.5億美元)、默沙東的HPV疫苗(銷售額37.4億美元)、GSK的重組帶狀皰疹疫苗(銷售額23.3億美元)、賽諾菲的DtaP-Hib-IPV五聯疫苗和流感疫苗(銷售額分別22.8億美元和20.8億美元)。

在新冠疫苗的開發上,中國也在“爭分奪秒”。4月14日,中國生物完成全球首家新冠滅活疫苗的第一針注射。我國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一二期合併的臨床試驗許可,相關臨床試驗同步啟動。這是首批獲得臨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這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分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有關科研機構開發而成。

疫情發生以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專門設立疫苗研發專班,按照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活疫苗、核酸疫苗5條技術路線共佈局12項研發任務。

在4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發佈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目前已經有三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其中陳薇院士團隊的腺病毒載體疫苗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研究,已於3月底完成了一期臨床試驗受試者的接種工作,並於4月9日開始招募二期臨床試驗志願者,這是全球首個啟動二期臨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種。4月12日,國家藥監局批准了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申請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也進入了臨床試驗。13號,也就是昨天,又批准了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滅活疫苗開展臨床試驗。應該講,這是連續兩天對滅活疫苗進行審批開展臨床試驗。”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介紹了疫苗的安全性問題:“一期臨床試驗重點是觀察使用的安全性,主要是通過少數易感健康志願者作為受試者來確定人體對疫苗不同劑量的耐受和了解它初步安全性的結果,一般都是人數規模相對比較小,都是數十人或一百人左右,在小範圍,這是一期臨床必須要做的。二期臨床是擴大樣本量和目標人群,目的是為了對疫苗在人群中初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結果進一步進行確認,並且確定免疫程序和免疫劑量,這是在二期臨床必須要做完的。一般受試者要數百人,二期臨床都是好幾百人甚至更多。需要指出的是,一期二期臨床試驗都是由健康志願者,相對比較容易募集,根據不同的免疫程序、不同的方案,大概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真正確定疫苗的有效性還有三期臨床,三期臨床需要的樣本量更大,對於一般的傳染病,一般要觀察一個流行週期來確定它對易感人群的保護率,它的規模都是好幾千,有的甚至上萬人。一般三期臨床到最終才得到疫苗批准上市的科學的依據,要經過這樣三個部分,這是在通常情況下。 即使我們在應急的情況下,實際上在整個評審過程中對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的評價標準是不能夠降低的。目前社會對疫苗高度關注,我們也期待儘快看到我國的疫苗研發取得突破性的重要進展,使安全有效的疫苗早日上市。”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