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推薦的基金值得買嗎?

最近和朋友們聊天的時候發現新手特別喜歡購買平臺推薦的熱門基金。平臺推薦哪個我就買哪個是很多理財小白購買基金時的第一反應。這樣的想法是正確的嗎?


1、什麼基金容易被平臺推薦?

一般來說,我們從第三方平臺看到的推薦基金有兩種:

第一種是新發行基金;

第二種就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漲幅比較好的基金。

為什麼會推薦這兩種基金,原理也特別簡單,因為作為基金銷售的平臺,他們是要賺錢的。就和銀行客戶經理推銷產品一樣,平臺要靠賣基金來收取佣金提成。

“所以最近什麼概念火,什麼板塊漲的好,平臺就會去推那些概念的新發基金;同理,哪些基金最近漲幅不錯,平臺也會主動去推薦這些基金。

這其實非常容易理解,反過來想,如果平臺每天給你推薦一些跌得不行的板塊和基金,天天一片綠,你還想去買嗎?可能大家不僅不想購買,反倒會質疑平臺的能力吧?

所以對於平臺而言,推薦這些類型的基金是一種正常的市場營銷,只是為了更快把產品賣出去。

如果是因為覺得平臺推薦就會上漲,那麼就屬於因果倒置。


2、平臺推薦的基金值得購買嗎?

那麼被平臺推薦的熱門基金,到底適不適合購買呢?我們來分別說一下。

01 新基金


基金公司都是跟著市場跑的,市場上某個概念火就推哪個概念的新品,這樣好賣錢。

“ 所以醫藥火的時候發行醫藥類的基金,科技火的時候推科技類的基金,但股市行情可是不斷變化的,過去的行情好可不代表未來的行情好。

但一個新的基金的規模從幾十億到上百億,從開始募集、募集結束、到建倉買入股票,都是需要花時間的

基金經理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次性把所有的資金都配置好,而是逐步進入到市場裡面,等新基金建完倉的這段時間,原來的概念指不定就冷了。

這時你趕上去接最後一棒——想想也酸爽。“

2月份的時候,在“黃金坑”和機構資金的帶領下,新發基金非常火熱,但到了3月份,隨著市場環境轉冷,基金髮行也遭遇寒流,3月份的基金髮行份額相較2月份降幅超過了50%,股票型基金的發行份額環比更是減少了78%。

平臺推薦的基金值得買嗎?

一般來說在市場火爆的時候,新發基金就會非常火熱,這是因為市場有的賺,基金經理樂於建倉。

而投資者的購買熱情,疊加基金公司銷售難度的降低,會出現新發基金認購的高潮。

但市場低迷時,即使新基金髮行了,在市場環境的影響下投資者的購買意願也會很低,可能會導致新基金“滯銷”。

這也使新發基金成為了市場行情的反向指標,當市場過熱,當投資者認購基金的意願快速增強時,市場的風險也就變得越大。

很多小白新手在市場火熱的時候認購了新發基金,就可能被市場甩在高位。

而當市場處於低位時,投資者不敢下手了,投資的機會才越多,這才是購買新基金的時機。

而且一隻基金的業績如何,還要看這隻基金的基金經理的能力有多強。

我們購買老基金時,通常是有 歷史數據 可以參考的,這樣我們可以通過歷史數據看到這隻基金的基金經理以往的投資水平如何、這隻基金的歷史業績如何等。

可是很多小白在購買新發基金時,往往不知道去看基金經理和他們的能力,看到平臺推哪個就買哪個,就很容易買到不靠譜的基金了。


02、漲幅好的老基金

很多理財新手在剛進入基金購物平臺時會感覺眼花繚亂,這個時候看到基金平臺推薦的漲幅比較大的基金就會眼前一亮:

“這隻基金三年收益竟然有130%”

“這個基金漲得真是快”

“三個月收益20%,一年豈不是20%*4=80%”

看收益率是不是超心動?那到底能不能買呢?

收益率計算截止至4月7日

平臺推薦的基金值得買嗎?

當我們點開了某寶首頁推薦的明星基金,這款被稱作「科技主題黑馬」的混合基金近一年漲幅達到了71.51%,近3年收益率也有104.62%了。

這是妥妥的高收益了,是不是非常誘人?

但如果把它的業績走勢拉長到近三年來看,就能看出它的大部分收益是在近一年完成的,前兩年的收益回溯的話實在是平平。


平臺推薦的基金值得買嗎?

去年下半年開始,市場科技板塊一騎絕塵,這隻科技主題的基金收益成績這麼好也就不奇怪了。

我又看了這隻基金的每年度的同類排名,發現它的收益表現其實也很不穩定。

平臺推薦的基金值得買嗎?

而如果此時,恰巧作為理財小白的你,一看到推薦的基金短期歷史收益這麼高,一波追漲三連,那很可能就把基金買在高位了。

投資賺錢的原理就在於買低賣高,你自己把高位佔了,還指望賣給誰呢?賣給漲的更高的嗎?

那會不會再繼續上漲呢,這個很難說。套用一句投資名言:“不要追漲殺跌。”

那些看到熱門就去追的新手,不就是在追漲殺跌嗎?

這時你可能又會說,那我用定投的方法來攤平成本不行嗎?

行是行,可是對於買到高位的人來說,把成本這個大餅攤平需要時間,你確定自己能耗得起嗎?

所以從上面我們就能看出,平臺推薦基金的原理,並不是以一個投資人的角度去選一個值得投資的好基金。

平臺推薦的基金值得買嗎?

什麼叫做以一個投資人的角度?

投資人如果選好基金,並非簡單看看基金的短期業績就行了,還要看基金的長期歷史業績、基金經理是誰、基金經理管理團隊是否穩定、他們的投資能力、以往管理過的基金的長期業績、以及投資偏好和風格和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是否匹配等等。

然而作為銷售平臺,它們的最終需求是要讓你買,而你只有看到賺錢效應才會入手,於是他們推薦基金的標準就變成了短期歷史業績佳的。


3、理性看待“熱門”和“推薦”

在這個互聯網如此發達的時代,我們缺少的不是“熱門推薦”和“榜單”這些信息。

而是如何在面對市場上“熱門”“榜單”“排行”時,不盲從追隨,理性看待,排除它們的干擾,從各種好的,壞的信息中去 尋找真正有價值的信息。

熱門之所以熱門,是因為它在之前的就已經被很多人看好,是大數人的選擇,這就意味著當大多數人入場時,那些賺錢的少數人早早就撤退了。

資本市場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尤其是大家都熱衷短線買賣的股票市場,是零和博弈的產物,你想要賺錢,就必須有人虧錢,否則賺的錢從哪來?

如果這時你還追在大多數人屁股後面跑而不去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那隻能等待被割韭菜的命運,這是幾百年來被反覆驗證的鐵律。

二八定律還有不懂的嗎?

當然,並不是說因為這些熱門推薦,就不能在第三方平臺買基金了,只是對於平臺的投餵,大家最好還是有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而非照單全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