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未揭底的十三個詩謎謎底是什麼呢?(七)

《紅樓夢》中未揭底的十三個詩謎謎底是什麼呢?(七)

其九《蒲東寺懷古》

小紅骨賤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

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文化典故:

《西廂記》。簡述故事有關情節:小姐崔鶯鶯和書生張君瑞一見鍾情,某種原因崔夫人同意張君瑞娶崔鶯鶯,但後來又賴婚。崔鶯鶯的丫鬟紅娘為兩人牽線搭橋,撮成其好事。

謎底:

謎底:縫衣針(繡花針)

“小紅骨賤最身輕”,縫衣針形似骨,分量很輕;“私掖偷攜強撮成”,縫衣針把布縫合撮成;“雖被夫人時吊起”縫衣針當然是女性使用,不用的時候插在針插包上掛起來;“已經勾引彼同行”,兩根線彼此勾連一起往前縫合(特殊針法),或指兩塊布縫合一起“同行”。

另外有一種俗稱“大引線”的針,專用於扎鞋底。那真是“強撮成”:婦人必須使很大的勁用頂針頂,才能使針穿過鞋底,將鞋底線拉過去,針過去後吊在一邊,刺啦刺啦地將鞋底線線拉到鞋底的另一面,就這樣一行一行地扎過去,真可謂是“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紅樓夢》中未揭底的十三個詩謎謎底是什麼呢?(七)

隱喻:

尤二姐。

“小紅骨賤最身輕”,二姐家境沒落,身份較低。“私掖偷攜強撮成”,二姐偷偷地做賈璉的妾。當王熙鳳發現此事時,早已是“勾引彼同行”了。在五十一回中薛寶琴做了這十首詩,到六十五回賈璉偷娶了二姐,這首詩似乎是這事的預兆。

其十《梅花觀懷古》

不在梅邊在柳邊,箇中誰拾畫嬋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文學典故:

《牡丹亭》故事,這裡撿重要的介紹:少女杜麗娘夢中與一年輕人那個了,醒後思春而病,死前畫了自畫像,並用於殉葬。他父親把她葬在梅樹旁。那位年輕人名柳夢梅,撿拾到了杜麗娘的自畫像,也產生相思之情,並在杜麗娘墳邊的梅花庵裡與杜麗娘之魂相愛,後來挖開墳墓,杜麗娘復活,有情人終成眷屬。

謎底:紈扇

這裡的“梅”是梅花季節,“柳”是柳綠季節。因為紈扇是夏天用的,符合“不在梅邊在柳邊”,並且西風來了就“別”了。紈扇和主人在夏天“相聚”,不必回憶春天,在西風起時分別,到第二年夏天再用,這就是所謂的“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隱喻:

尤三姐。

《紅樓夢》中未揭底的十三個詩謎謎底是什麼呢?(七)

“不在梅邊在柳邊”指尤三姐鍾情柳湘蓮。“箇中誰拾畫嬋娟”是個反問句,可理解為這其中有誰會拾取美女畫?《牡丹亭》中柳夢梅拾取了杜麗娘的自畫像而陷入相思,而柳湘蓮卻因為聽說尤三姐很美反起了疑心。“團圓莫憶春香到”,尤三姐和柳湘蓮見面即是死別,後來柳湘蓮只在夢幻中與尤三姐再見面。“春香”本是杜麗娘丫鬟之名,這裡可理解為春情。“莫憶”便是不要去想,因為不堪回首。“一別西風又一年”:柳湘蓮狠揍薛蟠後離開京都是在秋天(在揍薛蟠前對寶玉說過“眼前十月初一日”),尤三姐告白自己相中柳湘蓮後賈璉說:“去年因打了薛呆子……”,而不久“八月內湘蓮方進了京”,這樣看來,柳湘蓮對於賈府人來說是“一別西風又一年”。“又”字也可理解為多次中的又一次,五年前尤三姐看上了柳湘蓮,可惜作者沒寫是否是在秋天。

有人以為“不在梅邊在柳邊”應是薛寶琴沒嫁給梅家而嫁給了柳湘蓮。我覺得不該是寶琴,理由有三:(一)如果薛寶琴是薄命司中人,那麼按身份薛寶琴應在正冊中,但正冊人員已滿。(二)三姐之死讓柳湘蓮痛徹心扉,並看破紅塵皈依道教,不可能再娶。(三)小說中寫尤三姐靈魂對柳湘蓮說:“妾今奉警幻仙姑之命,前往太虛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又託夢給尤二姐說:“一同回至警幻案下,聽其發落。”可見這兩個人物應該在薄命司副冊中。

這些人物排序為:元春、探春、鳳姐、晴雯、惜春、香菱、襲人、尤二姐、尤三姐,作者是按照什麼排列的呢?我認為是從同寶玉關係的親疏和寶玉情感好惡來排列的。

(《紅樓夢》未揭底的十三個詩謎謎底是什麼呢?全文完

如果喜歡請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