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留白"智慧


女友恨恨地说:怎么也想不明白,跟孩子反复强调、反复引导的事情怎么就是"讲不通",说了多少遍都"讲不通",感觉耐心要被这些鸡零狗碎的小事埋掉了。

爱的

她说了与孩子相处中的两件小事:

孩子裤子总是穿反,有时候甚至"单腿儿跳"。女友一遍一遍的跟他讲:"宝宝,裤子穿反了,换过来穿。"孩子总是坚定的点点头,然后还是穿反,把老母亲憋到气结。

女友一直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有假期,就打包东西,带着娃出去看风景。可是她发现孩子不是在看树,就是在看鸟,对那些"别致的风景"一副完全不在意的样子,女友说:"宝宝你看那里啊,你看那里啊。"孩子仍旧是一副对周遭环境可有可无的样子,要么就玩着哪个海滩都有的沙子,要么就摆弄着到处都有的树叶。

最无奈的还有,别的差不多年纪的孩子不是get了什么厉害的小技能,就是特别懂礼貌,说话又得体,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女友喃喃地说:"一点小事都要教很久,教会了这次,下次又不一定记得住。育儿知识看了不少,但还是带不好一个娃。"朋友纷纷附和:"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被动发现孩子其实很平庸的过程。"

爱的

《妈妈是超人》中霍思燕有一小段话:小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他成长还不到这个阶段的话,我就可以选择放弃,慢慢来。

"我就可以选择放弃,慢慢来。"这句话是许多父母想都不敢想的。紧赶慢赶都生怕孩子落在起跑线上,再怎么"慢慢来"?

首先,我们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先要想一想,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事倍功半的原因是什么?

很简单,大人的教育,孩子听不懂。


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坐车时就抱着他(这是不正确的示范,建议使用安全座椅),一遍一遍的指外面的车子:"宝宝,这是蓝色的车车,这是灰色的车车,这是白色的。"儿子对我这种积极的教育行为并不买账,聚精会神的盯着前座后兜一本杂志的封面。有一次儿子奶奶抱着他,我压低腰与孩子平视,从他的视角看过去,唯一的一抹新奇就是那本颜色不同的杂志——他甚至都看不到我说的那些车辆。

孩子并不是对我们的教育引导不感兴趣,而我们与孩子在"感知"、"认知"方面的偏差有点大。

我们再回到开篇故事中,我们告诉孩子裤子穿反了,或许孩子并不能理解"穿反"的意思,是"前后反了"?还是"正背反了"?对成年人来说一眼看到的东西,或者在孩子眼里有着"山海不可平"的理解难度。

往深处想一想,也许并不是我们的孩子"平庸",而是有千样个体差异的孩子们,有着不一样的生长轨迹。我们不停的push孩子前进,我们希望孩子能够迅速掌握各项技能,希望孩子很快就学会分享和与人相处,希望我们"投掷"出去"教育鱼饵"能有孩子的"积极响应"。

我们都忽略于,甚至不敢于,在教育的时光中"留白"。

爱的


那么问题来了。

当孩子对我们教育的方式表现的"水土不服"的时候,我们"就选择放弃"?

当然不是,所谓的"留白"并不是任由孩子成长为狂莽杂草,而是"不违背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不擅自提前介入加速孩子的成长"。


1、 尊重孩子的差异

孩子是我们手心的宝贝,每个都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父母需要有更多的独立思考与判断,需要去了解孩子的个性与习惯。比如,别人家的孩子提前一年上了幼儿园,我们内心也"惶惶然恐坠其后"。

观察我们自己的孩子,如果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内心、尚没有好好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能力,甚至可能回到了家,都无法顺利地向爸爸妈妈表达在幼儿园都玩了什么、学了什么,那我们大可以让孩子再晚一年入园,利用这一年的时间,耐心的引导。

爱的


没有哪种"科学"说明早上一年幼儿园就是好,晚上一年就是不好。

毕竟,孩子没有要求我们父母必须要向"首富"看齐,我们又何必施加给孩子"要成神童"的压力。人云亦云绝不是聪明家长的选择,尊重孩子的差异,才能做出更契合他们的选择。


2、 蹲下来看世界

后来那个反穿裤子的小男孩是怎么学会的呢?我送给女友一套超人服,孩子的爸爸故意将超人衣服像孩子那样反着穿,孩子咯咯咯直笑,随后也迅速理解了妈妈所谓的"穿反了"是怎么反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孩子去做"正确的事",反而掩盖了孩子对"正确的事"是否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

由这件事推至其他,讲不通的"道理"我们可以不讲,孩子尚不能领略的"风景"就随他。又或者,我们"演"道理给他看,我们加入孩子的"兴趣风景"。

我们父母蹲下来看看"小人国"的生活,也就更容易获取与孩子沟通的好办法。

爱的




一幅好画并不在于画上的景致多么充盈,而在其一动一静,白浓相间,亦急亦缓。教育孩子同样如此。

纵然我们父母知晓一万个教育道理,关键也并非是掌握了哪家的育儿理念,或者学习到了什么新的教育知识点,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辅助我们的判断,减去额外的期待与无谓的焦虑,让我们学会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学会调整节奏,找到他们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