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学习精进,改变自己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第一讲

今天为你讲述的书是《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是一本能够帮你找到实现自我能力提升的经典著作。

你可能留意到了你朋友圈里的一些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干出了非凡的成绩,有的靠天赋,有的靠时机,更多的则是靠后天的努力。身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突破自己的瓶颈,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在工作中、生活里很厉害的人呢?

方法是有的,就看你能不能践行了。众所周知,优秀者的优秀从来都不是偶然现象,而是长期的付出和严格的自律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知名作家、知识付费界知识大神采铜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精进”。

这是一种有效的提升自我的方法,通过持续精确的努力来撬动更大的可能,在网上已经有50万人跟着他一起学习并实践。后来采铜把这个概念完善,整理写作出了《精进》这本书,专门解答我们在自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这本书自2016年面世以来,已经畅销100多万册,帮助很多人变得越来越厉害。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学习精进,改变自己


这本书有两个特色,一个是能唤醒自我提升的需求,另一个是不讲鸡汤,而是纯干货。作者融合了自己的经历跟思考,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独特性7大方面入手,总结了7条精进成长路径,有思考有方法,可以迅速帮助普通人实现质的变化。如果你是那种不甘于现状,愿意折腾的人,跟我一起来读读这本书就对了,作者既有思想又有方法,他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手把手教我们通过学习精进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我把书中的精华内容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建立平衡的时间观和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二部分:即刻行动和高效率行动的秘密。

第三部分:如何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

第四部分:如何培养你的才能,成为独特的自己。

今天给你讲述第一部分:如何建立平衡的时间观和做出和正确的选择标准,这部分是对如何对待时间和如何做出选择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时间究竟应该怎么管理;

第二个方面:在纠结时,你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时间管理的正确方法姿势。时间管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了,很多同学可是许多人虽然听过一些许多时间管理的大道理,却依然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本书解释说,“我们原本就是因为快而痛苦,可时间管理却教我们如何更快。”

作者采铜开篇就提到一个重要观点就说:“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提升自己,就要得把利用好时间放在首位,你得从当下出发,并且联结过去与未来,系统地去把握你的时间。

你觉得时间不够用,事情永远做不完,甚至为此心力交瘁,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著名的帕金森第一定律就说:“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最怕你被欲望摆布,反反复复折腾,过了很久回去一看,人生就这么过去了。所以,作者一再提醒一定要建立“平衡时间观”,过有质量的人生,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

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作者采铜提出了四条时间管理的原则:

第一条原则是,保持郑重的态度。

什么叫郑重呢?可以解释为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自觉、专注地投入一件事。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父母被手机等各种电子设备绑架无暇照看孩子了脱不开身,但孩子一个人照样玩得很认真,父母如果突然插手,孩子反而插手游戏的话他们还会严肃地告诉你:“你不该这样”“积木应该这么拼”“小汽车得排队过马路”等等。孩子对待自己的时间毫不马虎,而总是许多消磨时间的大人反倒不如孩子看得明白。

第二条原则是一,灵活地看待时间。

斯坦福大学的一位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家菲利普·津巴多,在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时间上,划分了五种时间视角,分别是积极过去视角、消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宿命论视角和未来视角。如果你采取积极过去视角看待时间,那么你会经常怀念过去美好的事情,珍视亲情和友情,怀抱感恩之心,但很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如果你看待时间采取享乐主义视角呢,你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幸福感比较高,但容易上瘾和颓废;未来视角下的你会习惯向前看,为未来谋划,很有事业心,但幸福感难免会打折扣。但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会让你觉得像黛玉葬花般缺乏正能量,因此不建议你采用。

没有一种时间是完美的,所以作者建议采用混合折中的办法,,也可以看做是对待时间的五种态度,而你应该根据你的需要,在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之间灵活切换,并且少采用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这样换来换去呢?因为没有一种时间视角是完美的。积极过去视角下,你会经常怀念过去美好的事情,珍视亲情和友情,怀抱感恩之心,但会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享乐主义视角下你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幸福感比较高,但容易上瘾和颓废;未来视角下的你会习惯向前看,为未来谋划,很有事业心,但幸福感难免会打折扣。所以采铜的建议是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法,比如工作时采用未来视角,你的工作就会有条不紊、效率更高;累了一天回到家,改用享乐主义视角,能专心享受闲暇,让身心得到放松时光;在你和家人朋友团聚时,采用积极过去视角,能让你们感情更融洽,沟通更愉快。

第三条原则是二,平衡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

假设你的梦想目标是“年薪百万”,但你因为当下工作遇到瓶颈,每个月的工作成绩马马虎虎,你可能就会放弃“年薪百万”的目标,觉得不现实,很容易就放弃了。这里面,“年薪百万”的目标就是“远期未来”,每个月的工作业绩就是“近期未来”,你之所以难受,就是因为“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起冲突。它俩为何会起冲突呢?因为当你谈论远期未来“年薪百万”目标时,总是用概括抽象的方式,而没有想过多的可执行性。但现实总是打脸的,“近期未来”让你想的更多的是不是“要不要实现年薪百万”,而是“怎么去实现”。如果平衡不好这二者的关系,不是有远虑就是有近忧。你生活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因为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的不一致和冲突导致的。远近未来是按时间长度划分的,讨论远期未来时,人们喜欢用抽象、概括的方式去思考,举个例子:老师让小学生们写下二十年后想成为的人,多数人写的都是科学家、文学家、宇航员这些职业,理由是听起来高大上,能实现人生价值,但要问孩子们这些职业具体都做些啥,他们却回答得含糊不清。远期未来只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却缺乏细节,只考虑了目标对自己的好处。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学习精进,改变自己


第三,如果说远期未来想的是满汉全席,近期未来就是柴米油盐这些日常了。近期未来视角下你想得更多的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去做”。远期未来看起来很美,却往往缺乏可行性,而近期未来又太过现实,导致你更乐意去做可行性高、更容易实现的事,而不是接受挑战,当它们相互冲突时,就会产生痛苦的心理落差,拖延症就是这样产生的。假设你远期未来的目标是“年薪百万”或者“找个好老公”,而近期未来中你遇到了阻碍,每个月的业绩只是马马虎虎过得去,别说结婚了连男朋友的影子都没找着,你可能就会仰天长叹:“啊,算了,随它吧”,然后黯然选择拖延。

那么,怎样平衡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呢?作者说你可以采用下面两个策略:

策略一,让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行,不把价值和意义时刻挂嘴边,也不要一个劲地担忧目标没有完成怎么办,而是多思考具体的实现目标的途径;

策略二,提高逃避的成本,逼迫自己去做有挑战有难度的事情,你甚至可以采取一些“极端”措施,比如删除电脑手机里所有电视剧和游戏,打手机开飞行模式模拟断网等。

第四条时间管理的原则是,把时间花在做值得做的事情上。

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时间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而真正的提高效率,不是在最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而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怎么评判一件事值不值得你花时间去做呢?

书里告诉我们要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收益值”,二是“收益半衰期”。

什么是“收益值”呢?说白了就是这件事能给我带来收益的大小,可以是物质层面,也可以是精神层面。“收益半衰期”是指做这件事的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越短,衰变得越快;半衰期越长,衰变得越慢。

聪明人做事有个原则,总是少做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多做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情。

比如最近很火的手机游戏,“王者荣耀”,如果游戏赢了,你就会觉得很爽很开心,一旦不玩了,这种开心就会迅速消失,为了再次这种开心,就会不断玩下去。玩游戏对很多人来说,就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这样的事情,少做。

再比如跟牛人进行一场高质量的对话,和老师学习一个技能,这样就是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件。这样的事情,多做。

上面你知道了时间管理的四条有效原则,包括保持郑重的态度、灵活地看待时间、平衡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以及做值得做的事情,这四条原则都是为了帮你树立平衡的时间观。平衡的时间观强调要过有质量的人生,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你要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庸庸碌碌混完这一生。接下来我们来看今天的第二个方面:纠结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采铜说:“非凡的人生来自内心深处的渴望”,内心深处的真我是你做选择时最需要考虑的,因为它不会背叛你。平日里,我们特别容易陷入两难困境,如何做出最佳选择,成为挠头的事,其实是承担不了选择错误的风险。在“如何做出选择”这一章里,作者就提出了选择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你要知道“内心真正的渴望是什么?”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学习精进,改变自己


书里举了一个例子帮你理解什么是内心真正的渴望。

有个美国人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当高级分析师,这是一份让很多年轻人羡慕的工作。但一个次偶然机会让他发现自己更擅长做老师,因为他能用深入浅出的方式给孩子们上课,让他们很容易听懂。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在网络上免费发布这些课程,结果非常受欢迎,随着录制的课程越来越多,占用了大量业余时间,他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一边是令人艳羡的高薪工作,另一边是没有收入、前途未卜的公益教育项目。换做你,你会怎么选呢?

这个美国人选择当老师,选择了自己内心真正渴望做的事。辞职后,他只能靠自己的积蓄来维持项目运转。幸运的是他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支持,一笔笔捐赠打到他的账上。至今观看他的课程视频的次数已经达到数亿,他的教育模式正在引发全球教育界的反思和变革,是他内心真正渴望的选择为他带来了改变。

选择反映出一个人的格局,我们无须期望一步登天,但要有勇气设定更高的目标,并且灵活地调整它。作者采铜指出:选择的思路应该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他总结了下面四种灵活的思维框架来帮助你寻找新方向,它们分别是“目标悬置”、“能力嫁接”、“特性改造”和“重新选择”。下面我分别给你讲讲。:

第一种选择思维是,目标悬置。

很多人的烦恼是,来自同时有多个不同的人生目标想实现,但又不知道怎么处理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因此感到无所适从。“目标悬置”的意思是停一停放一放,这个放不等于放弃,而是暂时搁置,你可以歇息先放松或者做做别的事情,等你觉得时机成熟以后再开始。比如你既想工作赚钱又想带好孩子,怎么办呢?你应该和家里人商量,暂时放下其中一件,而不是自己一肩挑导致所有事情都做不好;

第二种选择思维是,能力嫁接。

有人认为工作和爱好的矛盾不可调和,

所以把工作和爱好割裂开,把工作当成是苦差事,而爱好则是纯粹的享受。其实啊,工作也可以变得快乐和享受,爱好也不见得就要不务正业。现在的斜杠青年,就是那些同时具备多项专业能力的青年人大批出现,就是因为他们重视了,能力嫁接的作用,正是为你发现了工作和爱好的关联,把它们结合起来。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学习精进,改变自己


如果能把爱好加入你的工作中,或者转变为你的事业,可以让你的热爱更加可持续知名导演姜文,。年轻时就是这样做的,他演戏就经常考虑如果自己来拍这段剧情该怎么拍,有时间就琢磨剧本,并且经常跑到台前幕后去学习,向其他导演提意见和建议,最后导演也对较真和机灵的他佩服不已,愿意按他说的办。姜文让导演的爱好为他的演员职业增添光彩,而不是相互阻碍,这就是能力嫁接的好处,最终自己也成了优秀的导演。;

第三种选择思维是,特性改造。

当你认为你的工作枯燥无味时,你不妨考虑一下如何去改造你的工作,试试改变你的时间分配,优化你的工具,改善你和同事间的关系,或者影响上级的想法和思路。举个例子:假设你在一家公司是做一名普通职员,而你的个人爱好是画画,那么你可以考虑在平时的工作中用画画来表达你的想法,不论是工作汇报PPT演示还是会议时,你都可以展示展露自己你绘画的水平,引起同事和领导对你的重视和欣赏。

第四种选择思维是,重新选择。

你可能担心,万一选错了呢?后果还很严重,但是没关系,只要有机会仍然可以重新做出选择,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举个而你的选择可以做出建设性的改变,那就推翻现在、赌赌未来吧,我朋友的例子我身边有一个这样的朋友。他就是这样,工作几年以后毅然选择辞职考研,花了两年时间终于迈进了向往的学府,令人佩服。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再选择的过程,不要因为身份和规则的限制而放弃追求,也不要认为重新选择就是抛弃一切,要知道过去和现在之间总有关联,书里有句话说的特别好,“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采铜说:“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从上面四种选择的思维框架,包括目标悬置、能力嫁接、特性改造和重新选择中,你会发现:在让你困扰的两难困境中,其实还有很多中间选择,你可以用目标悬置来兼顾理想与现实,也可以寻找工作和爱好之间的连接点,把能力嫁接过去,你还可以对它们做出特性创造性的改造,使你的工作和爱好可以成为你的更像你的爱好,你的爱好更像你的事业。如果你决定重新选择,你过去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并不会因此磨灭,你依然是你,一直都是。

以上就是《精进》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建立平衡的时间观和做出正确的选择。我来为你总结一下:

首先,关于时间管理,作者采铜认为你要建立得平衡时间观系统地把握你的时间,他提出了四条原则,分别是保持郑重的态度、灵活地看待时间、平衡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以及做值得做的事情。平衡时间观要求你,工作要快,生活要慢,时间要花得有质量;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学习精进,改变自己


其次,纠结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取决于你内心里真正渴望的是什么。做选择时你应该遵循你内心的渴望,作者采铜总结了四种选择时候可以使用的四种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包括目标悬置、能力嫁接、特性改造和重新选择。,你可能觉得工作和爱好天生不合,其实只是你的想法走进了死胡同,你可以先暂时放一放其中一项,也可以寻找连接点把它们融合起来,还可以在你可控的范围内进行改造,让它们更符合你的期望。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明天,我会继续给你讲解本书的第二个内容:即刻行动和高效率行动,教你克服拖延,马上去做,并且做得又快又好。

大家可以想一下,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是否可以将自己一地鸡毛的工作与生活重新做好平衡呢?在你遇到职业瓶颈,有没有想过可以挖掘的爱好变成你的事业呢?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哦对了,老师提醒你一下,今天是周一,是兰心书院的读书日。

今天打卡与其他时间不同,打卡分享到朋友圈,朋友也可免费收听今天的内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