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談一下“快樂”

快樂,是怎麼造成的?據說是腦內分泌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直接造成的,那麼什麼事情可以產生多巴胺(多巴胺是快感的條件還是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但伴隨著生理的快感,肯定有多巴胺,所以約化為多巴胺是一種造成生理快感的激素吧。)

我們現在知道的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滿足,可以導致多巴胺的分泌。有些人喜歡身心平靜,這時候多巴胺分泌是正常均衡的,當然,這些人也不會表現出快樂。實際上大部分人在生活中並不經常性的表現出快樂的,但是也依然能夠很好的生活,所以,快樂並不是必須的,而是自然進化中,人類獲得的一種生存“獎勵”。也可以說是一種強化。比如人飲食導致滿足從而產生快感,這當然是可以確保人類生存下去。人繁衍後代,也需要大自然的“獎勵”——性快感,否則人類也不可能繁衍下去。這種大自然的獎勵是“自然”的,有著超強的內在驅動力,經常性的得到滿足,不會影響人類的生存。但隨著人類的實踐和發展,有一些“快樂”被人類發現了,這些快樂的事情在沒有發生之前,人們並不知道可以獲得快樂。比如飲酒、菸草、音樂、舞蹈及各種娛樂和文化現象,還有人類所創造出來的紛繁複雜的各種“樂子”。有些快樂行為,其實是基於食色這樣的基本需求之上的衍生物。只是通過一些形式上的複雜化和神秘化進一步吊人的胃口,實現了更為具體細微和逐漸強化的效果。人的感覺器是敏銳豐富的,當人飢餓的時候,美味不是必須品,只要能夠滿足食慾,人的進食就可以產生快樂感。但當人不那麼飢餓的時候,色香味就成了快樂真正的源泉。如果人像通了電的小白鼠一樣,可以取之不竭的拍擊按鍵產生電流刺激分泌多巴胺的話,人就會和小鼠一樣因為興奮過度生理衰竭而死。好在人沒有被控制在那樣一種環境下,就飲食而言,人和小白鼠一樣,會有吃飽的一刻。即使有再好的美食,他們也不會碰了,因為生物的機體是一個非平衡態的組織體系,除非外在環境強行輸入,一般情況下達到物質能量輸入的閾值後,這些自組織系統就會停止輸入。所以,生物的快樂機制像振盪器,有高峰,也有平復。正常的情況下,人們在一個穩定的環境裡,面對可以確定的食物和異性,可以保持有規律的進食和繁衍行為,這對於人類來說其實是有著很保健的意義的。人們找到了最佳的生存繁衍節律以後,不會因過度尋求快樂而對身體造成損害。比如飲食,如果人的生存環境有太多誘人的美食,那麼這個人十有八九會攝入過多的脂肪、糖和鹽。因為,這些通常是美食的構成元素。人會過度飲食,從而導致營養過剩和各類高脂、高糖、高鹽帶來的心臟、腎臟和肝臟的超負荷病症。這就是飲食快樂帶來的後果,人類追求快樂常常是不能遏制的,從某種情況下來說,飲酒、吸菸和饕餮美食與吸毒有一定類似性。只不過,吸毒是人類追求快樂的一種極端方式。成癮性,對於飲食來講,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大概對於飲食(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吸毒、吸菸、飲酒都可以劃入飲食範疇)來說,它對於人類多巴胺的產出刺激性有限,因為人類胃部的容量畢竟可以成為一個控制環節,肚子飽了,再多美食也不可能再參與多巴胺的製造和刺激了。但毒品和菸草不行,它們沒有一個器官來限制容量,這些東西幾乎可以不受控制的輸入到人體,直到因劑量過大導致人的身體的不適和死亡而終止。酒精和菸草、毒品通常都是物質濃縮或提純後的物品,因為不受物理空間的限制(通常它們在造成傷害之前,人的胃、肺和血循環系統不會出現物理性的飽和現象。),它們可以幾乎不受限制的被人使用,酒精和菸草的損害是長期性的,毒品只要加大到一定劑量,可以即時性的造成人的受傷或死亡。因此,人類漫長的進化和生存發展史,使人類對自己身體的快樂機制瞭解的越來越多和深入。人類知道如何取悅自己,但這通常很難帶來健康和持久性。

回過頭來,我們再凝視一下“快樂”。快樂似乎還有超越於人的生理感受的所指——那些親密的友誼、美麗的風景、事業的成功、好奇心的探索和滿足、他人的讚美、集體的團結一致和目標實現等等,這些並不直接作用於人的身體,那麼這些快樂也是現實中客觀存在的。當然,同樣這些事情導致了人分泌多巴胺。刺激的通道就是視覺、聽覺和由視聽信號傳遞到人類的大腦後作出的認知判斷(是怎麼一回事,然後知道後產生心理的快樂)。至於人的認知判斷怎麼會產生多巴胺的分泌,這裡肯定有一個神經生理過程。這些超越身體感受(心理感受其實叫起來也很牽強,畢竟通過視聽感覺引起心理刺激也是一個身體感受和生理過程),基於認知判斷而獲得的快樂,通常被人類冠之以高級快樂。有時候就像學會飲酒和抽菸一樣,對於藝術和事業成功,前期都要經歷並不那麼愉快的操作過程(第一次飲酒和抽菸,滋味肯定不好受。初學藝術和初入行業,也一定不會順利享受。)因此,高級快樂似乎必須經過一種適應過程才能獲得。但畢竟通過心理刺激導致的快樂,除了分泌多巴胺,不會對人的身體產生生理性損害。菸草和酒精會從物理性質上對人的身體造成永久性的損害,並最終導致死亡。毒品更不用說,在它造成成癮性之後,會很快造成人的腦結構損傷,這種損傷更為致命,而且毒品很難戒除,有時候它造成的不一定是生理上的損害,而是心理認知上的損害,從而出現行為上異常和極端性,導致意外發生。

如果人活著不能產生快樂,人類不可能繁衍至今,歷史已經證明,不要懷疑快樂的積極作用。苦修和任何仇恨導致的秩序和壓抑都不會持久,我們可以把一切專職壓抑的黑暗時代看做人類歷史週期的波谷區,在那裡,多數人很難感受的生命的快樂,只有其他一些情緒支配著人的選擇和判斷——羞愧、虔誠、自責、憤怒、忍耐。這些情緒或精神也塑造了時代和社會精神氛圍,在黑死病瘋狂襲擾歐洲世界時,快樂是一種非常奢侈的現象。在戰亂不斷的時代,快樂很容易被焦慮和仇恨取代。只有快樂成為一個時代的主旋律時,這個時代才是實現大發展的時期。所以,追求快樂是正當的也是必須的。哪怕到了人的晚年和臨終之際,只要有可能,樂觀總是最好的告別世界的方式。這裡要歸攏總結一下關於快樂的認識了。快樂——是人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價值,從而積極面對生活的必要條件。也是幸福這個宏大主題的構成要素。快樂可以從基本的需求滿足中獲得,當人的生存狀況只能滿足基本需求時,飲食和繁衍行為可以產生穩定的快樂感,家庭、工作、友誼和社群的歸屬感也可以滿足人的快樂需求。所以,人只要不過分依賴菸草、酒精,是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獲得快樂感的。但人不是一個靜態存在物,每個人的生活都會受到內外界環境的影響,有些生活遭遇(疾病、羞辱、失業、意外災禍)都可能在一定時期內使人喪失通過飲食繁衍獲得快樂的能力。畢竟人的心理因素也影響到多巴胺的分泌。這時候,雖然人依然可以通過飲食和繁衍激發多巴胺分泌,但生活遭遇中的負面影響導致人的認知判斷出現負面情緒時,一種猜測應該是它們會抑制多巴胺的分泌,或者產生了一些對沖多巴胺效應的其他激素(不良情緒是否會產生某種激素,這個需要科學研究證明。),從而造成多巴胺分泌不足,而感到不快樂。為什麼人類進化過程中,不能消除這些抑制和對沖多巴胺的激素呢?從抽象的意義上說這大概是大自然為了平衡人的生理機制(人如果總是分泌多巴胺會造成失衡而出現生理損傷)進化出的產物,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也可能是在進化中,人類需要從反多巴胺狀態中努力尋找改變現狀的途徑和動力(畢竟,如果人類在任何逆境和危險情況下,都快樂的接受現狀,要麼成了傻子,要麼就會失去用憤怒、恐懼和羞愧構成的行動力量,這一點來說,人類就失去了改變和發展的動力。常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樂極生悲等等語言詞彙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總之,在人類的漫長進化旅程上,快樂和其他各種非快樂的情緒都有促進人類生存繁衍的作用。它們不是大自然先天授予人類的,而是人類在生存發展中逐漸形成的,而且一經形成,或許就會以某種方式影響到後代,對於人類到底有多少種情緒,我們不得而知,因為人的神經感受細胞和心理過程是非常複雜細緻的,隨著內外部環境事物的不斷複雜化,人的內心感受應該會越來越豐富。這些豐富的心靈,也創造了人類無比繁榮的文明。

自從人類獲得了自娛自樂的方式(酒精、菸草、致幻物),人類似乎找到了逃避生活難題和困難以及平庸無聊的法寶。焦慮了、不開心了、悲傷了,可以喝酒抽菸吸毒,甚至本來很開心了,還要喝酒慶祝、抽菸慶祝、吸毒加強。這是人類作為動物的侷限性的表現,畢竟,當一隻小白鼠發現踩踏電開關可以使自己快樂時,它也沒有絲毫猶豫。雖然人作為具有自我意識和認知判斷能力的高級動物,知道這些自娛自樂的方式通常都是對身體有害的,但人生苦短、必有一死的直觀感悟,又使人在另一種價值觀的支配下,選擇了及時行樂。這是個人的選擇,不能強迫改變。我們只能在此描述事實。至少到現在為止,我們知道人類發明和製造的很多快樂誘導物,都是在身體上使用有效的。在沒有能力通過高級健康的行為獲得快樂的情況下,人會使用這些誘導物、刺激物促使自己分泌多巴胺。而通常這些刺激物對人的身體都是有害的。那麼,站在珍愛自己身體健康的立場上,我們當然要使自己學習掌握對生理不會造成損害的健康的快樂誘導行為。這些行為可以是在藝術、商業、體育、政治、宗教、醫療、農牧養殖、媒體等等行業中的具體行為實踐。但前提是,你必須喜歡這些行業行為方式,否則它們就不是快樂誘導行為,只能是你的生存依賴行為,做的越多越辛苦,你離快樂反而更遠。這裡面就有一個深層次的問題,人們所見到的一切酒精、菸草、毒品、貨幣、獎章、紀念碑等等物品,都是人類的快樂誘導物,通過這些誘導物,人只需運用自己的感官就可以非常簡單的獲得多巴胺分泌,而人類必須得到和使用這些現實客觀存在的物品才能獲得快樂,這種快樂獲得的方式是結果性的。但人所採取和實施的一切諸如藝術創作、行為操作、社交溝通等等行為,都是人類的快樂誘導行為,人們必須充分運用和控制好自己的感官,並配合以複雜的行動,才能完成這些行為,而且也必須通過自己的認知判斷來確定這些行為是否有效。這裡面有兩個意思:一是快樂誘導行為必須經過認知過程才能決定是否成立,如果人的認知判斷這些行為並不是自己喜歡的或者是成功的有效的,那這些行為就不會成為快樂誘導行為,也就不會產生多巴胺。二是快樂誘導行為產生多巴胺並不總是這一行為有了具體的結果後才會出現,而是在認知判斷下,在行為的整個過程裡就產生了。所以,快樂誘導行為常常更為持久和穩定的為人們帶來快樂。在某種極端的情況下,隨著人的認知判斷的變化(雖然多年形成的價值觀很難發生變化),人們可以把過去對自己來說並不是快樂誘導行為的行為,確定為快樂誘導行為,或者相反。(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等其他各種反常或變態的行為證明前者,因適應習慣導致厭倦的行為可以證明後者。)

快樂誘導行為通常是健康的,至少不會對人的身體產生直接的損害性影響。所以,人們應該更多的追求快樂誘導行為(你也可以叫任何種類和範疇事業),而不是隻會簡單的使用快樂誘導物。更了不起的情況,就是在自己的當前生存環境下,把所有自己的行為通過認知判斷轉換成快樂誘導行為,這非常困難,常常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如你正在為人幹著又髒又累的活,而結果只是掙幾個小錢,為了平衡這種屈辱,你還得從這幾個小錢裡面,擠出一些購買酒精、菸草等快樂誘導物,否則,你可能感覺自己不能夠再堅持下去了,即便你的家裡有食物和伴侶(前面講過,人們可以因為認知判斷把本來的快樂誘導行為或快樂誘導物確定為非快樂誘導事物——厭倦膩煩。長期的壓抑和不快樂的各種情緒會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判斷,讓他覺得食物和伴侶已經不能促進自己多巴胺的分泌了,雖然實際上他吃一下美食,和伴侶進行本能繁衍行為時,也可能還會有自然反應,但人的負面情緒促使人類分泌的非多巴胺激素可能抑制這些基礎的快樂誘導事物發揮作用。)而我們都知道的是,酒精、菸草可能就毀掉了一個人的身體,結局不言而名,也毀掉了這個人獲得多巴胺分泌的未來可能性。

我們必須瞭解和明白,人的生理和心理構造是複雜的,人所處的生存發展環境也是複雜的,所以,快樂誘導行為能不能實現,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快樂誘導物的確定性和效果通常都是穩定的。所以,這些東西一經發明製造出來,就具有異常頑強的生命力,特別是毒品製造產生後,更是對人類的個體和社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我們可以想到,許多販毒者並不吸毒,但卻在販毒過程中感受到了某種快樂(無論是金錢的誘惑還是過程的刺激而言),販毒行為對於販毒者是快樂誘導行為,對其本人的身體不會造成生理性損害,但是,它會造成兩種損害:一是精神上的傷害(使販毒者失去了同情心),二是現實處境的損害(存在被抓捕和懲罰的問題)。從這一點上說,雖然快感的種類各不相同,但對於快樂感的價值和道德判斷,取決於當事人和社會的認知判斷。

具有自暴自棄傾向和陷入消極絕望境遇的人類,可能不會在意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他們只能在得過且過的狀態裡盡一切可能獲得快感或盡一切可能也失去了獲得快感的能力,因為他們的認知判斷出現了問題,這就導致了毒品成為他們最終的選擇。

作為經歷了這麼久對快樂本質的分析和討論的旅程,現在基本上就要進入尾聲了。那麼真正值得人們追求和獲取的快樂誘導行為和誘導物是什麼呢?首先,要聽從內心的直覺,這個世界如此豐富雜多,一定有你可以從事的職業和採取的行為。要像學習喝酒抽菸一樣,首先因為覺得這件事很不一般,然後去嘗試做一下,堅持一下,小有收穫,再堅持下去,好了,你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會使你的身體產生某種神經定式,你會越來越習慣這種行為,就像你能適應上下班打卡和老婆的呼嚕一樣。你的認知判斷只要確定你做的事情有價值和意義,恭喜你,你的多巴胺就開始做好準備,像終於挖掘到的生命之泉,它要開始噴湧了,一到你在這件事情上取得了某種成功(成效),不管這種成功是自我感受的還是外界客觀評價的,你就會品嚐第一次多巴胺分泌之樂。而後,你就可以享受快樂誘導行為過程裡多巴胺分泌的持續性的(類似於心流)這樣的快樂了。而真正帶給你驚喜的,應該是你長期從事這一事業和行為,你在客觀現實的世界上很有可能也獲得了社會性的成功。那時候,快樂誘導物你是隨時可以擁有的,當然,為了長壽些能夠更多的享受快樂誘導行為帶給你的多巴胺之潮,多數損害身體的快樂誘導物還是不使用為妙。所以,對於快樂來說,它們都依賴於多巴胺,但獲取到的途徑和方式有許多種,如果你選擇快樂誘導物,它們迅捷而見效快,但多數是有損於身心的。如果你選擇快樂誘導行為,在自由意志還被懷疑是否存在的前提下,要觀察分析自己所存在的社會環境,選擇最具可能性的行為去實踐吧。最後,不要一棵樹上吊死,或被社會環境和所謂普遍價值觀所左右,只要在法制和社會集體約束下所允許的,都可以去嘗試。用句通俗易懂的話說:快樂是值得追尋的,每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寶貴生命的辜負。但關鍵是,你有什麼樣的認知判斷。這一點,你要麼自己說服自己,要麼讓別人說服自己。行動往往比思考更能形成自我的認知判斷,這聽起來挺奇怪,但卻是一種直覺。

最後一句,快樂雖然很重要,但那不是人生價值的全部意義,人生還有必須承受的悲痛、憤怒、忘我、堅持和默默奮鬥等構成激情之流,有時候當人類獲得了生存發展的可靠力量,他們要滿足的反倒不是及時行樂的慾望,而是渴求獲得改變世界的勇氣和自信。人類應該擁有這一高級慾望和滿足這一慾望的機會,多巴胺依舊會在實現這一理想的進程中充沛的分泌,快樂因為持久而變成幸福,美好生活無論是哪種原因造成的,自由、正義、勇敢、健康、睿智、善良鋪就的人性通道,永遠是真正到達那個聖地的唯一橋樑。而快樂,是支撐人類走下去的最寶貴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