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背景下的供应链布局 (编译总结)

全球贸易保护趋势日益加剧。尽管密布乌云间透出亮光,但宏观层面的长期不确定性已属大概率事件。国内企业都在思考这对我有何影响,影响多大,如何应对。了解相关欧美智库对企业的建议,有助于激发我们的系统思考。

数十年来支持全球化的政治氛围在越来越多的地区正转向贸易保护和强调国家制造。这一全球趋势在近期达到了巅峰。关税的不确定性为制造地选择,库存策略,采购、分销、物流以及与客户的商业条款执行带来新的风险。

“对于直接或间接依赖中国供应链以满足美国客户需求的公司而言,这种情况尤其重要,” Gartner高级主管分析师Kamala Raman表示。“由于税率增高,美国进口商已经报告了每月额外60亿美元的关税成本,许多公司发布了因贸易紧张局势造成的财务影响。”

受影响的供应链领导者们必须仔细考虑他们的选择,并在反应过度和不足之间保持平衡。美国公司目前在规划决策制造/供应网络新投资时面临棘手选择,特别是在如何判断当前贸易冲突是否会演变为一个长期问题上。

尽管存在种种不确定性,但实现供应网络的多样化可能是理性的选项,同时有效管理广泛存在的供应节点风险,保障供应链网络的弹性。需要在公司战略规划周期中嵌入情景规划和评估,分析可能风险,并为所有可能的情景确定适当的行动计划。

为缓解长期不确定性风险,有必要评估多种供应链预案。这意味着考虑将生产和供应重新转移回美国、墨西哥或加拿大等临近区域,或者将生产更多转移到低成本地区的成熟节点。

搬迁产能或重新规划供应路线并不容易。即使有条件转移到备份节点,也要应对各种挑战。制造工艺的复杂性使得启动生产变得困难、耗时且昂贵。此外,供应链的网络化特性意味着任何生产设施的迁移必须同步考虑对网络所有其他部分的影响。

对于那些在其他国家没有现成设施的公司来说,整个过程会变得更加复杂和昂贵。建立一个全新供应节点,人员配备、培训和寻找合适的当地伙伴是供应链主管的重大挑战。当决定接受这一挑战时,不能只关注关税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选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预期的增长市场,该国现有的能力和未来的改进潜力。

“当事情平静下来后,退出中国然后再决定重新进入可能会被证明是不明智的。” 对将供应链移出中国的决定不应掉以轻心。考虑到重新配置供应网络的成本、执行时间和随之而来的风险,公司应只在确认新的供应链方案符合长期业务规划时才启动。对业务的深入评估甚至可能表明留在中国会是更好的选择。

中国作为制造中心的能力禀赋和市场的规模优势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也不能在另一个国家复制。一个在中国市场上已具备重要地位的公司,退出再重新进入这个市场会面临更加有力的国内和国际企业竞争,这可是不明智的选择。

贸易战背景下的供应链布局 (编译总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