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吃手,戒不掉,是因为安全感没被满足,做到这个就够了

小一4岁,吃手很厉害,妈妈很焦虑,找到我。

每次看到孩子吃手,就一下子触动了小一妈妈的情绪按钮,只要看到孩子吃手就动手,把小一的手打下来。然后孩子就大哭,我都能看到那痛苦伤心恐惧的泪水。

我i跟妈妈说“孩子吃手很正常,慢慢就会不吃的,一定要给孩子时间和保持耐心。”

其实面对孩子吃手,家长焦虑的背后都是一种担心,特别怕自己家孩子不正常,这种交流来源于一种比较,和对未来的恐惧和担心。怕孩子一直这样影响到以后,比如长大了还吃手多丢人啊。

妈妈很焦虑,说小时候就吃手,一直都改不了,怎么说怎么打都没办法,以后可怎么办?为啥别的孩子都不吃了,她还在吃。

我跟妈妈约定好,一个月的时间,看见孩子吃手,不去说,更不能打孩子,看看孩子会不会发生变化。

我有跟小一在一起,学着小一的样子,吃着手和孩子聊天,和她分享吃手的快乐。

我问小一“你为什么爱吃手啊?”

“我不知道”

“我小时候也爱吃手,我觉得小孩子都爱吃手吧”

“那小明怎么不爱吃手啊?”

“每个人都不一样,比如你爱吃棒棒糖,我就不喜欢吃”

后来小一不怎么吃手了,大家可以思考下,为什么孩子会发生转变?

为什么孩子爱吃手?

比这个答案更重要的是吃手这个事实,既然这个已经是事实了,那么我们干嘛还要硬是要去探究原因呢,每个人都不一样,孩子爱,说明她在这一点上是有需求的,是生命成长的使然。而且经常情况下,越去禁止的东西,越会让人产生兴趣,有的时候顺其自然就好了,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都有不同的历程。

孩子的一些行为来源于对安全感的需要,为什么孩子这么“大”了还吃手?显然,孩子的安全感严重不足。安全感严重不足导致的吃手,你越打他骂他制止他,他就会越缺乏。

4岁还吃手并不算什么,有些成人依旧也还在吃手呢。

如果一个生命连吃手都不被认同和接纳,那他被拒绝的,难道仅仅是吃手吗?

往往,这样的被拒绝的生命,他的“问题”,远远不止是吃手啊。生命必然的天性有其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当予以至高的尊敬。

孩子爱吃手,戒不掉,是因为安全感没被满足,做到这个就够了


这种天性也包括吃手。

至少,吃手也是在满足生命的安全感,在减消生命的不安全感。

至少,吃手也是生命在某个特定的阶段,爱自己的最好的方式。

生命中所有的真实的呈现,不管我们是否知道原因,不管我们喜好厌憎,我们都要去尊重它,去理解它,去倾听它。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所以,面对孩子吃手,该怎么办,也就很清楚了。同样地,如果孩子有其他“问题”,也是以此类推。

去好好满足生命的安全感,如是而已。

所以,我们又何必去理会它、介意它呢?

当你不理会它、不介意它,你就是在以最好的方式尊重它,理解它,信任它,接纳它。你就是在以最好的方式,给予对面这个生命以高度的安全感。当你不再聚焦于此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问题”就会自己消失了,孩子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了。

满足孩子的安全感,才是真正的关键是在这里。不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我们完全可以跟别人不一样,这才是关键。

我们对生命无分别的爱,不是说仅仅这段时间是这样,不是说对某个孩子是这样,对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在任何空间,均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